徐寶友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也朝著現代化方向不斷發展,如何通過現代科學技術來改善農業環境、以現代管理理念來運營農場,成為目前傳統農業轉化成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同時,部分家庭農場已經逐步發展成為規模化,集約化以及商品化的大型農商,因此,在專業農業管理人才方面的相關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文章從農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出發,結合部分家庭農場經營實例,探討了對該類型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團隊建設相對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及對策。
關鍵詞: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家庭農場;發展
目前我國處于農業人口基數較大,但總體來看農業資源情況卻始終處于相對短缺的狀態,因此導致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情況并不完善。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經營開始從只注重農產品的數量逐漸轉變為既注重數量又注重其品質的新型發展趨勢,我國農業正朝著產供銷、貿工農的經營一體化方式發展,但要想在此期間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以及綜合效益,就必須重視農業專業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指導與監督農業生產與經營的各方面工作。家庭農場是我國目前的一類較為新穎的農業經營形式,但在實際的生產與經營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出現小農經營模式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大多數農場主并未具備相應的管理與經營經驗與知識,對所具有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因此,對相應專業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顯著。以下主要圍繞著家庭農場的優勢展開簡單分析與探討。
一、家庭農場的優勢
目前,我國對于農業方面的扶持政策相對全面,要想將政策進一步落實,需要注重對農業專業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扶持,盡可能地解決三農問題。目前,我國在農業方面的科技已經進一步整合與優化,優良品種在不斷地引進,技術設備在不斷的應用,進一步推廣了農業高科技,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地降低,農民的收入在不斷地提升。同時,相關的農業保險也不斷優化,農民對于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同時,在政府相關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之下,我國養殖規模在不斷的擴大。而家庭農場使得市場對于有機農業的相關標準在不斷地提升,綠色安全的農業產品在市場上進一步流通,農產品有銷售途徑,效率在提升,品牌效應在不斷增強,農產品質量在不斷提升,達成一個優質循環。目前,有更多創業人租賃農民土地,通過相關的科學技術與管理手段,使得最大限度地利用到土地資源。為了農業進一步得到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科技化水平提升,需要正視并加快家庭農場專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以及團隊建設。
二、家庭農場經營管理人才素質需求分析
通過與延邊邊地區的部分家庭農場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的交流與溝通,得知:目前對于家庭農場經營與發展而言,其最大限制問題是專業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農場發展急需專業本領扎實的相關管理人才,精通運用各類型高新科技人才以及擁有創新實踐精神的新型管理型人才。
(一)作為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需要懂得如何應用技術
現如今,國家對于農村發展種養結合尤為重視,特別是農產品和工業相結合以及農村與旅游相結合的兩種發展模式,其是能夠有效促使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的模式,使得農場生產鏈得到有效延伸,實現農場產供銷,貿工農能夠一體化發展的新型經營模式,其也可謂是對家庭農場發展而言較好的發展方向。在此期間,農產品與工業結合的發展模式,對精通農產品加工技術的人才需求也會相應提升。
(二)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需要會管理
專業的農業管理人才,需要精通相應的管理知識,其中包括對農場經營以及對農場員工的人才管理等相關工作管理。就人才管理方面而言,管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個員工的基本情況,促進農場整個經營團隊的綜合發展。就農場經營方面而言,作為管理人員需能夠對農場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掌握,能夠將內外溝通與合作的關系處理好,包括其他農戶、農場與政府、相關企業以及沖委會之間的關系。同時,還需要制定農場的經營計劃,詳細的工作安排計劃以及資源調配制度等。特別是家庭農場常與的銷售問題,由于品牌建設并不完善,會使得優質產品無法售出,銷路無法確保,就需要管理人員積極探索、拓寬銷路。
三、家庭農場經營管理人才現狀
從相關調查與訪問結果可知,目前家庭農場的人才資源與管理現狀如下。
(一)返鄉創業大軍為家庭農場農場主的主力軍
在外工作或創業一段時間,積累夠創業成本的返鄉創業人員,是目前家庭農場的農場主的大部分力量。這些創業人員結合自身創業經驗,并結合國家的實時相關政策,增加農場生產相關的技術成本與生產成本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此外,還可與村委進行協作,合理整合農村的土地,逐漸將耕地面積進行拓寬,促使土地能夠以連片化的形式進行生產,同時確保能夠滿足機械化生產的條件,將相關生產要素的投入進行相應降低。就我國目前家庭農場而言,返鄉創業人員已然成為主要力量來源。
(二)招收本科學歷以上學生參與管理工作
目前,農場管理人員的部分力量還來自本科學歷以上的管理人才。在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和營銷管理等方面都與大學生有關,但是由于受到工資以及環境等多方面的限制,愿意在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數量有限。此外,部分高校研究所也開始嘗試與農場進行合作,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為農場研究所提供必須的研究調查的場地以及相關數據,同時也可以獲得新型的機械設備以及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規劃方案。
(三)普遍存在管理人員數量不足、素質偏低現象
雖然有返鄉創業人員和大學生的加入,但是目前我國家庭農場始終存在管理人員缺乏的問題,目前許多家庭農場的場主,并未有相關的專業管理知識,僅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相關互聯網及電商的了解程度不夠,會限制農場的發展。
四、目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的原因
(一)畢業生從事基層農業事業回報率低
由我國目前國情進行分析,我國農業經營依然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很大的成分都是由低技術農業所占據。就技術層面分析,盡管目前許多農場都在實行設施農業,但由于缺乏專業指導及其他各方面原因,生產方式與流程參差不齊。顯而易見,溫室大棚是主要的生產設備,但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溫室大棚進行數據監控與測算。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展現出對技術人員的需求,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農場收入回報率。從經濟層面而言,近幾年農產品價格在不斷攀升,當農民收入卻呈現降低或困難的形勢,這也是相關畢業生從事農業付出與收入矛盾的一方面原因,進一步導致專業人才缺失。
(二)缺少農業經營管理人才
目前,我國現代農業經營方式主要是將現代科技與先進管理理念相結合的模式,但是在此期間,在各個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專業管理人才。比如新品種與新技術的引進,先進管理理念的推廣與應用等。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專業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尤其新農村建設涉及到經濟,人文,社會和管理等各個方面。因此,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地擴大。
(三)外界對于農業相關專業的理解嚴重受傳統觀念影響
目前我國對農業相關的專業認同程度較為低下,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從事農業的就業率相對較低,一方面是從事農業回報率較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家長對于農業還存在成見,家長會對下一代產生較大影響。如此便會導致相關專業具有較大的招生難度,且普遍存在畢業就業率低等問題。
五、關于農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對策建議
(一)政府應對農業基層部門的職能進行明確,嚴格規范制度
政府方面需要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能,并制定詳細的規定和制度。嚴格把控相關人才的引進,避免出現技術人才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同時重視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得各崗位職工能夠明確自身職責,并保證各部門之間能進行有效溝通,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業的發展。
(二)加大對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投入,完善農業服務體系
政府在預算控制方面,應全面掌握相關科技的推廣情況及費用。例如,可定期向個體農戶或者各家庭農場組提供專業指導與技術推廣等方面服務。同時對于相關農業服務體系需要進行不斷完善,一方面,需要對人員編制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要健全相關懲罰獎勵制度,同時還要確保相關服務人員的福利與工資制度的落實和完善。
(三)加強對農業人才隊伍的技能的培育
在拓展農業人才團隊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已有人才的定期培訓與進修,確保能夠掌握最新的知識與技術信息,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效率。
(四)優化人才引進機制,改進工作環境,增加工作積極性
要想對相關人才引進的機制進行改進,為相關專業人才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比如家庭農場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進人才,例如技術入股或者合作研究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實施相關績效考評的制度,并且福利待遇方面也要隨著經濟收入的變化而變化。
(五)規范引導社會職能、促使人才隊伍建設
作為政府,要積極營造市場氛圍,吸引專業技術人員的加入,同時,也要鼓勵實力較強的農村經濟主體,積極參與到農村相關基礎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項目中。一方面,可以為經濟主體提供更為廣泛的市場平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地引進的人才可以學習新的技術與獲得合理的報酬。此外通過加大相關扶持制度,可以使得農村與各高校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在促進人才引進資源拓寬的同時,可以不斷完善相關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的發展。
六、結語
目前許多家庭農場缺乏品牌效應的建設,產品的價值無法體現,需要引進專業人才建設品牌,提升產品價值,拓展產業鏈,使得農產品可以積極地融入市場,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在此期間,需要注重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提升工作效率,促進農場經濟效益的提升,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平.農業經營管理人才與家庭農場發展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234.
[2]丁春暖.農業經營管理人才與家庭農場發展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22):246-247.
[3]郭熙保,冷成英.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十大特征——基于武漢和郎溪607戶家庭農場的比較分析[J].經濟縱橫,2018(10):43-58.
[4]陸繼霞.土地流轉農戶的可持續生計探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8(01):154-160.
[5]王彩霞.工商資本下鄉與農業規模化生產穩定性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7(11):157-162+187.
[6]游鳳,何蒲明.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5):4-6.
[7]葉興慶.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的基本思路與政策建議[J].農村工作通訊,2018(16):34-37.
(作者單位:平邑縣銅石鎮財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