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江

摘要: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中美貿易戰和匯率的影響,企業訂單大幅減少,市場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一直未能走出低谷,長期處于一個疲軟的狀態,驅動市場恢復的關鍵要素還沒有出現,廣大民營企業在發展前期由于沒有能正確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沒有規劃管理好財務杠桿的運用,盲目對外融資,紛紛出現了財務危機,債務壓力成為越來越重的負擔,深陷財務困境而不能自拔。文章從當前代表中小企業廣泛存在的一個案例著手,通過對影響企業資產負債正常化的因素分析,逐步論述在企業財務杠桿可持續性發展之路上的路徑和方法的綜合運用,包括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方案的組合,供經營管理者選擇和參考。
關鍵詞:財務杠桿;債務;持續發展
一、民營企業融資困境
案例:A公司,是一家出口為主的服裝企業,受2020年中美貿易戰和匯率的影響,出口訂單減少了50%,產品銷售收入大幅降低,使現金等資產流動性受到了較大限制,債務還款壓力面臨嚴峻考驗:目前資產負債率為75%,其中銀行借款占55%,社會融資機構占25%,應付賬款等其他負債20%;銀行借款中70%為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30%為3年期中長期貸款,社會融資機構60%為一年期短期負債,40%為對外發行企業債券份額。
分析企業目前的財務現狀:企業把對外融資貸款拆分為4筆,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需面臨平均每三個月一筆到期借款的還款任務,前兩年由于外貿出口收入穩定,借款歸還的辦法主要是60%的自有資金+40%的短期調頭寸來進行到期貸款的還舊貸新循環周轉,幸好銀行方面由于國家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信貸扶持政策,沒有進一步壓縮貸款指標,但2020年由于出口訂單減少,銷售收入來源大幅下降,現金等流動資產馬上面臨短缺、周轉困難局面,下月到期的500萬貸款能安排在計劃內的只有150萬,尚余350萬資金缺口。原來的社會頭寸拆借由于2020年金融形勢的瓶頸,基本已沒有拆借的來源渠道了,原本希望通過2019年市里為中小企業還貸設立的“中小企業還貸基金”,因申請名額已基本被安排,企業面臨下月還貸的日子越來越近,而沒有可行的資金來源來實現還舊借新的任務,一旦逾期,馬上進入信用黑名單,再想通過“還舊貸新”的方式那就行不通了,上一筆貸款逾期,即使之后歸還,要想重新申請原來的貸款額度,基本被銀行否決了。
二、民營企業融資對策
A公司是目前廣大中小民營企業的一個縮影,許多民營企業還面臨社會民間借貸資金的高額利息負擔,企業被迫壓上民間高財務成本杠桿資金,主要目的是實現銀行信貸資金的還款信用,如果沒有社會民間資金的渠道助力,銀行到期貸款逾期,馬上被背上“信用不良”記錄黑名單,整個公司今后的貸款來源基本被斷裂,企業馬上將面臨財務困境,所以用社會民間資金短期助力,以維護來之不易的信用記錄,希望等到市場形勢好轉時,能恢復正常的資金周轉;可眼下的市場形勢分析,雖然國家不斷地出臺為廣大民營中小企業減稅減負措施,盡可能為民營中小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廣大民營中小企業存在的的融資困境和財務負擔,對這個問題筆者也進行了一番思考,認為問題的解決之道應該努力尋找關鍵因素,主要還是取決于企業自身這個主觀要素,外部環境雖然相當重要,但起決定因素的還是內因,這就引出本文的主題思想:中小企業怎樣才能實現財務杠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市場經濟呈周期性變化發展
依照經濟學發展規律,市場經濟是呈周期性變化發展,金融資本的利益始終是與實體經濟企業這個市場主體相生相伴的,金融資本的周期型曲線也是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而變化,如圖1所示。
當實體經濟處于a階段時,企業發展形勢向上,金融機構也愿意大幅增加企業的信貸指標額度,企業一方面利用貸款的財務杠桿作用,使自己在資產和負債成倍增長,產品市場和資金周轉能力也不斷處于上升趨勢,而到了A點這個發展高峰后,市場經濟按照他的規律呈現下坡階段,實體經濟企業碰到產品訂單大幅減少,成本壓力徒增,而最關鍵的是財務杠桿的壓力負擔就變得越來越重,而正是這個時候,作為金融資本最需要考量的是風險問題了,一般不會有與企業同坐一條船共渡難關的想法,其時金融環境不斷地出現信貸緊縮、指標縮減,大幅下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進一步提高貸款準入門檻,所以民間有彥“銀行只能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之言,概括于其中了。雖然國家從大局層面要求金融機構不抽貸、不壓貸,但疲軟的實體經濟環境下,金融機構在面臨“完成上級新增的貸款指標”與貸款風險原則考慮基礎上,寧愿完不成浪費上級行下達的信貸指標,也不敢去冒增加不良貸款的風險。我國的金融機制由于在信貸風險分擔制度方面還非常欠缺完善,所以對廣大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到具體執行層面是很難得到落實的,銀行為完成指標的常規做法是把新增的大部分貸款額度繼續增加到國營、上市公司及大中型民營企業手中,民營中小企業得到的新增部分只能是里面經營比較穩定的一小部分。
(二)財務杠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所以綜上所述,企業要實現財務杠桿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本著獨立自主為原則、爭取外援為輔的指導思想,不能注重依靠外部金融資本的惠顧,而應掌握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知曉市場經濟是呈周期性變化的客觀規律事實,不僅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充分利用好財務負債杠桿來發展自己,最重要的是在市場周期到下滑疲軟階段,可能這個周期還比較長,更需要清醒、冷靜地運用好財務這個杠桿,加強財務杠桿的風險意識。
三、企業財務政策的制定
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讓企業進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但經營管理不好,那就會使自己陷入難以自拔的財務困境,具體落實到企業財務政策的制定方面可以有以下三個方案的選擇。
(一)客觀科學地評估自身的整體綜合信用能力
在市場形勢周期上升和下滑階段能始終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比率,這與企業自身對風險的管理能力最為密切。有些企業對財務杠桿的運用風險管理能力好,有些企業比較差,這些都是正常的,同一行業、同一產品的不同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變化中顯示了不同的經營風險和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綜合市場發展經驗顯示:越是經營好的企業,其資產負債比例往往越低,一般基本控制在50%之內;而越是經營管理能力一般的企業,卻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盲目對外融資,不斷加大財務杠桿壓力,到最后陷入困境。筆者在長期從事融資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中小民營企業大部分資產負債比例70%以上,財務成本成了經營中的一塊重病。在正規的金融機構不能得到信貸準入的情況下,不評估財務成本和風險承受能力,盲目向社會融資,僅2、3年不到的時間就陷入信用困境。
(二)企業應規劃好自己的財務負債杠桿
首先,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的比例,知曉股權和債權各自的優勢,股權沒有還款壓力,但參與企業利潤分配和經營決策權;債權不需要分散股權和利潤分配,但需承擔財務成本壓力以及還款信用背書,一旦債務信用出現問題,對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所以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衡量股權和債權融資的合理比例: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不好的環境下,減少債權的財務負擔和信用風險,吸收一些股權性質的融資可以起到穩定經營,及時抓住市場良好機遇的作用。
其次,直接資本和間接資本的比例。目前國家政策正在鼓勵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除了傳統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外,積極開拓對向社會資本市場募集,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在新三板、新四板、科創板等新的資本市場在不斷放開的環境下,企業應積極利用好資源優勢,努力創造能達到直接資本市場融資的條件,這種營商環境在今后的市場經濟運營中將占到相當大的比重。
最后,企業應規劃好債務的長短期分配。 債務集中面臨的還款壓力是相當大的,應當采取分散化的方法,把一筆大的資金進行合理的拆分,合理地規劃各筆貸款的還款時間間隔,并與企業自身的營業收入來源時間周期相匹配,使還款債務到期日盡量安排在營業收入豐厚的階段節點上。
(三)多元化開拓融資渠道,創造信用條件增加融資額度
特別是在市場行情不好的年份,多種融資渠道,不僅可以化解債務到期負擔,還可以抓住好的項目機會,為自己成功轉型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創造條件,每一個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做適合自身的融資方案。
在當前多元化的融資環境中,可以利用融資租賃實現設備更新,產品升級;運用供應鏈金融,實現上下游的全產業鏈融資配套服務;運用履約保函,可以節約大量的現金保證金,大幅減少資金占用,現金流動資產得到充分地利用,運用風投、A輪、B輪、C輪的社會股權融資,讓企業適應新的市場項目得到有效的資本運營;運用企業核心技術板塊的專利,得到技術融資的渠道;運用產權交易所、專利技術服務機構的掛牌優勢,得到大量的社會投融資機會,本人所在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公司最近成功在浙江產權交易所掛牌向社會公開募集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實證。運用自己不斷積累下來的良好還款信用記錄,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新增信用額度,保留一塊未用的授信額度,在金融危機的時期,是承受市場風險,維護信用系統的有力保障。
可以運用不良資產的處置平臺,優化資產結構,剝離現有的不良資產,提高資產周轉運用效率,同時強化了資產的流動性,保障債務還款資金來源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補充。
以上措施的綜合運用,需要企業首先正確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和管理能力,“自知者明”,通過資源整合,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合理規劃各項債務的到期還款安排,使財務杠桿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弄宇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