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
為何公務員崗位比其他的崗位更熱一些呢?
從道理上來說,我們國家的公務員是越來越不好做了。首先,服務型政府要求公務人員在遵循公務紀律和規則的同時,有更強的服務民眾的意識、能力與自覺性,而公眾對于服務質量的期望與要求越來越高;其次,智慧化政府的建設,要求公務人員不僅要做好眼前的工作,還要能梳理、支持、熟悉政務智能系統,并用政務智能系統、平臺、工具參與開發更多的政務算法,做數字政務的積極實踐者;其三,要面對各種挑戰,領導層對于政務部門在前瞻性、創新性、務實性方面的要求更高,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案的提案能力和執行能力更強,反應效率更高,閉環管理意識更強;最后,公務人員既要適應做文章、常開會,還要有實地調研、快速反映的多面手能力。
有些年輕人出于以下這幾種考慮選擇了考公:公務員工作崗位穩定、風險少、旱澇保收;找資源、交易資源較為方便;對未來迷茫,所以索性考個公務員;自己沒有主見,被“我媽說”“家里人說”“大家都”左右,這樣會導致一些青年人在不了解公務員工作性質的情況下踏上這一崗位。這就導致一批公務員以低風險意識、低探索能力、低主見意識、低解決能力的狀態參加工作。這樣的公務人員很難完成任務要求與挑戰,導致公務部門的自我改進能力下降,如果這樣的群體占的比重較大,便會對公務機關的任務執行起阻礙作用。青年人就要有青春奮斗的精神,這樣不僅可以為公司、為行業帶來奮發進取的動力,也可以給公務機關帶來積極的面貌。因此國家公務員考試與錄用應該充分考慮公務機關現在的使命、任務與功能的轉變,在公務員選擇標準上進行適當的優化:
公務員資格應該在有三年工作經歷、受過專科以上教育訓練者中吸收,在公司工作、在基層行政單位從事合同制工作、在公益組織和基層自治組織工作者可以適當放寬到兩年工作經歷;
黨政部門與公共服務單位應開放實習與服務兼職崗位,鼓勵有成為公務員意愿的大學生從事相應實習、見習工作,政務大廳、網絡辦事平臺、政務熱線等尤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習崗位,錄用公務人員除了有公務員資格證書,還應有相應的工作單位工作鑒定或者實習經歷證明、兼職工作鑒定,公務員錄用應進行必要的背景盡調;
公務員上崗應施行必要的競爭性試用期,比如,在一年試用期中實行差額轉正制,適度淘汰有資格、有證明但是無服務意愿、無服務能力與服務表現較差的人員。
確保有限的公務員隊伍服務高效,是公眾利益所在,也是我們的執政美譽所在,而青年公務員隊伍應該是代表革新精神與服務風華的亮點所在,一支富有挑戰熱情、服務意愿、創新技能的政務戰隊,才能在面對問題時依然能以激流勇進、敢為人先的公務氛圍融入社會的前進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