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
氣質時代,靠什么打天下?容顏還是容顏背后的智慧小宇宙?
傳統的美貌變成具有衡量標準的“顏值”,是大數據作的祟。技術量化一切,美容業也相應進化成了復制標準器官的“制造業”。手術刀創造顏值的時代,我們發現:好看的臉都是相似的,不好看的臉則各有各的缺陷。
“生命之書,如其本來”。基因在容顏上的天賦差異被技術徹底埋葬,剩下就只有手術刀無法改造的氣質了。而氣質,來自手術刀無法改變的內心宇宙。美若要生動,一定透著思想。米開朗琪羅的每一個線條,都折射著雕塑家的思想。
中國人夸人,最佳評語是“才比子建,貌比潘安”。史上俊郎良多,為什么垂名青史的只有潘安?因為潘安是晉代文豪,才氣與陸機齊名,有道是“潘江陸海”。可見他不僅相貌俊美,而且才華過人。名垂青史的著名男色,原來是以才勝出。看來,“主要看氣質”并非今人獨創,而是古已有之。
有人說,這是個拼顏值的時代,顏值是成功的最大優勢。此話用于色情業,或許有點道理。畢竟,色情二字,色在情前,情生于色,有色才有情。
但筆者認為,社會,畢竟不是一個妓院。人們對顏值的偏好里有太多與荷爾蒙無關的審美規則。沒有人可以單靠容顏成功。我們細細揣摩歷史上的許多小故事,不難發現:性感的男人有兩類,要么很有才,要么很霸氣。才華和氣質,都是人類基因的呈現形式,手術刀可以挑戰五官形狀,卻無法改變大腦的運行效率和在這種效率下所體現出來的氣場。
顏值成功論另一個站不住腳的理由是:過期,是人和物都無法避免的命運。就單純的容貌而言,沒有人打得過歲月;而智商不一樣,在被上帝收走之前,無論多老,你都可以以智慧的目光睥睨世上所有愚蠢的生物。
商業文明的發展,就是把一切物質的、非物質的資源都進行資本化的過程,包括顏值和智商。在個人的資產負債表上,如果智商屬于長期投資的無形資產,那么,美顏只能算“易耗品”,再高的估值都經不起高比率的折舊。“氣質”之成需要二十年的修煉,手術刀改變容顏最多只需要兩個月。
所以,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本質上,顏值是智商、修養的另一種表達。
因此個人的自我投資,最重要的場所應該是書房而不是美容院。整容可以讓你的五官布局變得更美,但不會因此拯救你的人生,如果你的小宇宙里沒有裝著足夠的智力,再好的容顏也只是大眾的消費品。因為,美貌是一張空白支票,能在上面填多大的數字,取決于你那小宇宙里的智商。
一般而言,崇拜顏值的是智商有問題,譏諷、嫉妒他人美貌的則是心態有問題。
無論如何,再美的容顏也只是掠過青春的一縷晨曦,能陪你一生一世的山河歲月是容顏后面那個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