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項目有哪些風險?
想嘗試醫美卻對效果將信將疑?
醫療美容機構及醫生應當具備哪些資質,消費者該怎么辨別?
購買家用醫美儀器是交智商稅?
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中國醫科大學皮膚學博士研究生、卓正醫療皮膚科醫生、美容主診醫師董禹汐一一為您解惑——
董禹汐,中國醫科大學皮膚科博士研究生,卓正醫療皮膚科醫生、美容主診醫師,丁香醫生和人民衛生出版社健康平臺的簽約作者。有超過一萬例的臨床醫美治療經驗,曾在知乎發表數百篇科普文章,公眾號“禹汐姐姐”。
目前醫療美容主要分為哪幾大類型?
分別有四個科的醫生可以注冊醫療美容醫生的職業資格,包括皮膚科、整形科、中醫科、口腔科。
這四個科都分別有自己不同的方向,比如皮膚科比較專注在激光光電和注射醫美這兩方面;整形科顧名思義,有我們熟知的隆胸、隆鼻、抽脂等跟手術相關的項目,也包括注射,還有線雕等等;中醫科一般包括面膜、針灸;口腔科除了牙齒美白外,還有正畸、正頜之類的項目,但是相比一般的醫療美容項目,它需要包括麻醉師在內的更好的、多方面的醫療資源的支持,治療的時間跨度也較長,有一些正頜手術從矯正牙齒伊始,做完手術后還需要繼續做牙齒的矯正保持,基本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醫美是否真的那么“神奇”,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些項目的確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皮膚科激光光電類的項目,尤其是色斑,激光針對色斑的爆破效果非常好,而且起效非常快,光子治療完一周左右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色斑會結痂、脫落,繼而消失。再說注射類的,像肉毒素的整體治療起效也非常快,在注射三到五天后,一些細紋和皺紋就會消失,動態的表情紋也不會像治療前那么明顯,整個面部肌肉也呈現出放松的狀態。
但是我們應當科學地看待醫美,再先進的技術也只能起到延緩衰老的效果,而不可能讓你“青春永駐”,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通過定期的護理,延緩衰老,讓衰老變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相比其他手術,醫美項目可能存在哪些風險?
在醫療美容領域,皮膚科項目的風險應該可以說是最低的一類,因為基本都是皮外的操作,不會進入皮膚內部,或者說即便進入,也不是非常深的層次。當然,如果我們把注射填充(比如墊蘋果肌、打太陽穴)也算入其中,那它也存在傷口感染、局部皮膚缺血壞死、血管栓塞之類的風險。但總體來說,光電項目的風險并不大,它的風險在于光電的能量可能會在皮膚表面停留比較久的時間,如果術后即刻的冷敷做得不到位,后續可能會出現一些水皰,水皰形成后比較容易出現色素沉著、色素減退和瘢痕,這些是它不算常見但也有一定發生率的風險。
哪些人不適合做醫美,要怎樣做判斷?
我們會做術前的風險告知,患者還要簽署知情同意書,比如有過瘢痕(疤痕)增生情況的消費者,可能會不建議做,但是這更多是幫助大家權衡利弊,評估是否愿意承受可能出現的風險,并不意味著他們做了就一定會長出瘢痕。
瘢痕疙瘩的高發區域是一些有張力、會經常抻拉到的皮膚部位,比如前胸、肩部、手肘、膝蓋等,而面部往往不會遭遇那么大力量的抻拉,且面部皮膚的附屬器較多(如皮脂腺、毛囊等),所以修復能力和速度也比身體其他部位更好、更快。從這個角度來說,面部出現瘢痕增生的風險概率是很低的,除非是嚴重的燒傷。現在的醫美激光已對其能量釋放做了許多優化和調整,能量是可控的,在儀器沒有出現問題的安全操作情況下,風險是極低的。
普通消費者應該如何辨別正規的醫美機構和從業醫生?
醫院和醫生是否具備資質可以通過衛健委的網站查詢。值得注意的是,醫療美容主診醫生首先要具備執業醫生的執業證,其次要有美容主診醫師的資格證或備案。
不過這當中也存在一個問題,部分從事醫療美容的醫生可能并不是皮膚科或整形外科相關專業出身,而是其他科室“轉職”的,普通消費者無從知曉這位醫生是否經過良好而系統的培訓,執業經驗是否豐富。
TIPS 醫療美容機構及醫生應當具備哪些資質?
開展醫療美容的機構資質:
1.? 首先必須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2.? 其診療科目當中需要登記有醫療美容科及相關二級診療科目。
3.? 從事診治的人員具備醫師資質。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的醫師資格
(一)第十一條 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 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經執業醫師注冊機關注冊。
2.? 具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工作經歷:
(1)負責實施美容外科項目的應具有6年以上從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關專業臨床工作經歷;
(2)負責實施美容牙科項目的應具有5年以上從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專業臨床工作經歷;
(3)負責實施美容中醫科和美容皮膚科項目的應分別具有3年以上從事中醫專業和皮膚病專業臨床工作經歷。
3.? 經過醫療美容專業培訓或進修并合格,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工作1年以上。
4.?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二)第十二條 不具備上述規定的主診醫師條件的執業醫師:
可在主診醫師的指導下從事醫療美容臨床技術服務工作。
(三)第十三條 從事醫療美容護理工作的人員,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 具有護士資格,并經護士注冊機關注冊。
2.? 具有兩年以上護理工作經歷。
3.? 經過醫療美容護理專業培訓或進修并合格,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護理工作6個月以上。
在醫美熱的助推下,一些醫美護膚產品也受到追捧,對于沒有做醫美項目的消費者而言,有必要選擇這些產品嗎?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醫美護膚品”的概念現在是不允許出現的。因為它宣傳中會有字面上的誤導,讓消費者誤以為使用了這類產品能獲得跟醫美同樣的功效。所以我們現在統一以“功能性護膚品”來稱呼它們。事實上,這類護膚品除了保濕和術后的穩定修復之外,并無太顯著的其他作用。
那為什么醫生會建議在醫美之后使用這一類產品呢?這是因為它們的添加成分非常精簡,甚至連防腐劑都部分省略了,更不用說那些香精、色素。這種宛如直接涂抹原料的使用感肯定遠不如市售的大品牌護膚品,但這份“精簡”恰恰契合術后皮膚需要的那份安全、溫和。
因而,術后的皮膚還是建議使用這類使用感“不夠愉悅”的產品,但如果是沒有做過醫美的消費者,倒也不必跟風購買。
家用美容儀價格比醫美項目便宜許多,但在安全性和效果上,它有優勢嗎?
市面上的美容儀主要分為聲波類和光電類兩種。
我們常見的市售潔面儀大多采用聲波震動方式來達到清潔效果,但是我不推薦使用這類產品。很多人都以為臉上長痘是因為毛孔沒有洗干凈、老廢角質殘留,事實上不是這樣,痘痘的成因主要受皮脂腺功能和毛囊導管口表皮更新的速度影響,其本質是毛囊周圍炎癥,影響因素包括激素水平、飲食、睡眠、壓力等等。老廢角質的殘留是正常的,皮膚的代謝自有其過程,清潔的目標不是把那些所謂的老廢角質都洗掉,讓皮膚表皮屏障保持相對的完整和平衡即可。一般而言,用清水洗臉就能達到清潔的目的,而潔面儀的使用往往會導致過度清潔,繼而造成皮膚屏障被破壞,這樣一來反而會降低皮膚對外界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光電類家用美容儀方面,訴求為脫毛的家用激光產品雖然操作時間長,所能實現的效果也沒有醫療機構所用的大功率儀器來得徹底,但基本也能將毛發維持在細軟而不明顯的狀態,因而相比醫美機構小臂脫毛6次2000元左右的報價,售價千元上下家用脫毛儀器還是性價比很高的。再說雅萌、Tripollar這類具備射頻功能的產品,射頻是通過加熱皮膚起到即刻收緊的效果,理論上講長期使用可以刺激膠原再生,改善皮膚彈性和質地,但是家用儀器的功率小,效果遠不如機構使用的儀器明顯,也不夠持久,因而如果你能長期堅持使用這類家用美容儀,那可以考慮,反之是無法起到良好效果的。
如果還沒有打算選擇醫美,在日常生活應該最關注哪些護膚環節?有哪些成分是安全有效的?
清潔、保濕、防曬,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三大護膚步驟,但如果日常生活中只能留一樣護膚品,那一定要選擇防曬霜。皮膚除了會因人體的自然衰老而老化,還會因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老化,外界環境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紫外線輻射導致的光老化,因而防曬是最不可少的護膚環節。除了涂防曬霜之外,防曬口罩、面罩、帽子、防曬衣、防曬傘等等這些物理防曬用具也是極有必要的。
至于安全的有效成分,化妝品添加成分名錄中的那些都是安全有效的(笑),但我想澄清一下有關視黃醇/維A醇的誤解。很多人會問我,是否孕婦不能用含有這類成分的護膚品,雖然我國對它的添加濃度沒有相關標準,但我查閱到了歐盟的標準:根據2016年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的意見,對育齡期男性女性、以及孕期、哺乳期女性來說,使用含0.3%濃度維A醇(或維A醇當量)的面霜和手霜,含0.05%濃度維A醇(或維A醇當量)的身體乳,通過皮膚吸收的維A醇均不會超過維生素A安全攝入量。
現實市場中,0.3%濃度維A醇面霜,算是進階濃度產品,大部分剛開始使用維A醇產品的人,可能從0.1%濃度開始,相對就更安全了。
日光中對皮膚造成損害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線。按照波長的長短,紫外線可分為長波紫外線(UVA)、中波紫外線(UVB)、短波紫外線(UVC)。波長最短的UVC通常能被臭氧層吸收,極少輻射到地面,UVA和UVB則是造成皮膚損傷的最主要成分。
UVA易損傷皮膚真皮層,破壞纖維組織,從而使皮膚趨向老化,形成皺紋。此外,UVA能夠穿透玻璃,因此即使呆在室內也免不了會受到其影響。UVB則易對表皮造成損傷,引起皮膚變黑、發紅、發炎、形成色斑,甚至誘發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