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雅蘭 伍保平 文仆
[摘 要] “尋找文化的力量,彰顯文化的價值”是桂林近年來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依托“山水甲天下”的生態山水景觀環境和特色鮮明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資源,創新發展旅游產業,是桂林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桂林中醫藥的資源進行梳理,對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提出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模式。
[關鍵詞] 桂林中醫藥;中醫藥養生;養生康體旅游;產業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 F59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9-0043-03
一、研究背景
桂林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夏長冬短,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有著宜游宜居宜養的絕美山水人居環境。自2011年《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獲國家發改委批復九年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大力推進“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推動高端、精品、差異旅游重大項目發展,形成了“旅游+航空”、“旅游+金融”、“旅游+智慧”三大經濟發展引擎。事實上,除了風景秀麗絕美之外,中醫藥養生康體文化同樣是桂林旅游的重要特色之一。通過對桂林中醫藥的資源進行梳理、對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總結較為適合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資源譜系、開發思路、產品體系、服務方式、建設措施等邏輯框架,為正在規劃啟動的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項目建設發展提供資源整合、戰略思路、體系建構、模式路徑等方面的決策參考。
二、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SWOT分析
(一)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優勢分析
1.養生旅游資源豐富。桂林擁有豐富的多民族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環境資源,包括漢、壯、侗、苗、瑤、回等眾多民族傳統中醫藥文化、歷史、風情資源;有各種產業園、孵化基地以及醫科院校等智力資源;包括大量傳統中醫藥材、藥市、產業基地、醫藥公司等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企業實體資源的支撐;加上不斷壯大的客源市場,共同構成了豐富深厚的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資源基礎。
2.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五縱三橫三環”的骨干路網基本建設完成,實現公交線路全覆蓋。“北通南暢”標志性工程321國道桂林至陽朔段擴建工程完工,西二環路全線通車,實現南北通道對接,龍門大橋和萬福東路等項目也即將竣工,東西通道對接指日可待。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
3.旅游城市知名度高。桂林是國務院首批的國家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歷年來獲得諸多殊榮,是世界旅游組織首推中國四大旅游城市之一,同樣也是一個適應長期居住的宜居城市,桂林的“2015中國——東盟博覽會旅游展”榮獲了“2015年度中國十佳品牌專業展會”稱號,再次提高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知名度。
4.交通條件便利。桂林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以及東盟三大經濟圈的交接處,成渝經濟區、中部經濟區、泛珠三角經濟區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區四大經濟區的結合處,是溝通西南和東南沿海、中國與東盟的橋梁,地理位置顯要,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公路、水路、鐵路和航空四大運輸體系共同構成的交通網絡。
(二)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劣勢分析
1.社會經濟水平落后。雖然桂林的旅游業相對發達,但是由于其地處西南少數民族聚集區,經濟尚欠發達,和國內的某些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休閑旅游城市相比,社會經濟水平有較大差距。
2.人才缺口較大。和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桂林的人才流失嚴重,主要有兩種原因,第一是桂林知名的高等學府較少,特別是有關中醫藥養生類的綜合性大學或者職業教育院校較少,造成了優秀的生源外流;第二是外流的生源不愿意回到經濟欠發達的桂林定居生活,進一步降低了桂林乃至廣西的人才數量,最終形成了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人才缺乏而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人員泛濫的局面,嚴重制約了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化的發展。
3.服務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游客以療養為目的,需停留較長時間,對完善高檔的服務設施的需求更加迫切[2]。但是桂林市高星級的賓館數目偏少,高檔次接待設施不足,降低了對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的接待能力,妨礙了開拓高端客源市場的進程。
(三)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機會分析
1.旅游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桂林作為西南重點城市,擁有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對于其他城市,對旅游業的依賴程度較高,發展旅游業帶來的社會總收益也相對較高,因而要依托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緊抓旅游業的發展機遇,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提高旅游業經濟在當地國民經濟當中的比重,通過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業帶動整個產業和經濟的可持續、高增長的發展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2.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利好。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三貿易大國,桂林地處中國—東盟經濟圈內,是中國—東盟最大的旅游窗口門戶和前沿基地,國內國際旅游市場份額各占50%。桂林是歷史上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內陸內河必經通道,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大經濟產業項目節點,桂林加入“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順理成章,對南亞、太平洋、印度洋及歐洲各國的旅游市場將產生更大吸引力,給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創新發展帶來了利好消息。
3.第三產業地位上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置越加重要,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而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具有第三產業共同具有的特點之外,還有一次投入、長期受益的特點,起到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4.養生意識不斷提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于休閑、養生、康體療養等概念越來越重視,對長壽和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桂林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林業資源,內居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醫藥體系,加之桂林便利的區位交通條件和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能為來此進行養生康體旅游的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威脅分析
1.區域間競爭日趨激烈。區位激烈競爭。向東的東南沿海地區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可以給游客提供完善的養生康體旅游服務;向內地擴展則是蘇杭地區,有優美的江南自然風光,當地的養老療養等服務同樣受到了游客的追捧;而廣西周圍的云南省、貴州省同樣擁有相似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并且多民族多特色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資源豐富,大批重大養生康體旅游產業項目正在持續涌現,對桂林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2.國內外對中醫藥的質疑增多。在當今社會,以司馬南、方舟子等一批專家、學者對中醫藥的質疑聲音甚囂塵上,引起了國內一些反中醫、反傳統文化的所謂“民主人士”的共鳴,掀起了反中醫藥的浪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3.旅游業自我革新困難。當前桂林的旅游業正面臨著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旅游產品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從以觀光為主的旅游模式向以體驗特色為主的旅游模式轉變,同時由于地理位置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一大批質量和品味較高的自然資源無法轉化為高質量的旅游資源和產品[1]。
三、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創新發展對策
(一)深度挖掘桂林多元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資源
桂林市是西南重鎮,包含了漢族、苗族、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植物種類達2000多種,藥材的種類和產量較多,包括厚樸、杜仲、黃柏、羅漢果等,中成藥有靈芝干品、靈芝孢粉、靈芝膠囊等產品[7]。包含人文景觀的有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街區、桂林山水博物館、雁山植物園等,為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提供智力支持的則有廣西植物研究所、桂林農科所、三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其他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
因此,利用新元素和新資源激活桂林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內生動力和功能開發,對中醫藥養生的方法和手段有所挖掘和創新,是保持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長盛不衰的重要途徑[8]。
(二)重視整合國內外人才智力資源
人才是發展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的寶貴資源,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成立專業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人才培訓機構,聘請中醫藥方面和旅游方面的專家授課,提高受訓人員中醫藥知識水平、外語溝通能力以及管理營銷能力。其次,鼓勵高職高校設立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專業,建立“產學研”為一體的教育模式,培養實用型人才,實現對口就業。再次,要加強對現有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從業人員的定期全面的培訓,補齊其薄弱點,使其成為全方位人才。最后,要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通過舉辦大型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的交流會和論壇,提高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的知名度,促進人才引進;另一方面通過國外派遣訪問,學習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再結合桂林的實際,創造和開發出獨具地方特色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品。通過上述舉措,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水平,打造出高水平、高質量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產業。
(三)規劃開發高水準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基地
結合國內外先進的發展理念制定出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發展的短期和中長期詳細的戰略部署,發展多種多樣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服務項目[3]。首先,結合桂林的自然氣候、地理地貌及人文風情從中國幾千年以來源遠流長的中醫藥知識中篩選出獨具特色且符合桂林當地實際情況、具有強大競爭力、有顯著效果并且在國內外知名度頗高的醫療、養生、保健等項目,推出成套系的產品項目和產品[4]。其次,在產業旅游基地內入駐一批高質量高水準的實體企業,這些企業以醫藥企業為主,輔以科研單位,通過產學研的結合,提高桂林中醫藥養生的科技含量,加快中醫藥養生的技術、方法的創新,逐步實現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的創新。再者,在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基地上開發中醫藥文化旅游項目[5]。為游客提供觀光體驗服務,使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促進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的宣傳普及推廣。
(四)提升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服務水平
第一,建立專業的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服務機構,統籌兼顧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的分析客戶需求[6]。
第二,加強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從桂林的基本情況和實際需求出發,對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項目開發設計、服務機構的設置和服務基地的建設、市場準入標準和推出機制建設、市場的經營管理、從業人員的資格和在職人員的培訓等各個環節編制統一的行為標準,形成一整套規范操作。
第三,順應信息化時代潮流,建立健全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信息咨詢系統服務。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桂林中醫藥養生康體旅游信息數據庫和統一的網上服務平臺。
第四,嚴厲打擊非法旅游,維護好正常旅游市場秩序。重點針對旅行社和導游的經營服務行為,嚴格市場管理,堅決杜絕“天價蝦、天價魚”等情況在桂林發生。
[參考文獻]
[1]張躍西.產業生態旅游理論及養生旅游開發模式探討[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6-9.
[2]周作明.中國內地養生旅游初論[J].林業經濟問題,2010,30(2):141-145.
[3]鄧祖濤.湖北省養生與保健旅游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0(7):59-61.
[4]魏軍,張春華.生態養生旅游產品開發初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9):853-854.
[5]張金霞,羅安寧.生態養生旅游核心競爭力初探——以靈龍峽(湖北遠安)生態養生旅游景區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65-67.
[6]盧素蘭,劉偉平.森林養生旅游消費意向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09(5):454-460.
[7]趙恒.道教養生旅游開發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8]呂華鮮.廣西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養生旅游開發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0(6):256-260.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