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異質型環境規制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

2020-12-14 03:48:33何興邦
商業研究 2020年9期

內容提要:基于2000—2017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從效率、結構、穩定、環境、民生、分配等六維度構建衡量地區經濟增長質量的指標評價體系,考察不同類型環境規制工具經濟增長質量效應的異質性。研究發現:命令型環境規制的優勢體現在經濟增長效率效應、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和綠色發展效應,缺陷在于會降低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市場型環境規制的優勢在于福利效應,且不會顯著降低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公平;在綜合作用影響下,市場型環境規制的綜合經濟增長質量效應高于命令型。因此,不同類型環境規制工具各有利弊,政府決策者應因地制宜,結合地方核心發展目標,科學選擇環境規制工具,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關鍵詞:環境規制;命令型;市場型;經濟增長質量

中圖分類號:F205;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20)09-0082-10

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增長一般指數量上的經濟增長,是某個國家或地區生產產品或服務的持續增長。但只測算數量上的經濟增長存在一定局限性,往往忽視了數量型經濟增長可能帶來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問題。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環境規制政策可能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政策工具。一方面,環境規制既可以通過罰款、限產、強制遷移、勒令退出等方式直接作用于被規制者,對經濟主體生產效率、結構調整、產出波動、污染排放等多個方面產生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另一方面,環境規制可以通過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改善管理效率、影響外商直接投資決策等方式間接影響經濟增長質量。實際上要優化環境規制工具的政策效力,讓其最大化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應客觀、全面評估各類環境規制政策工具對經濟增長質量產生的影響。通常而言,采用行政命令手段和市場手段是兩類最為典型的政策工具,兩類政策工具在規制方式、強制性、處罰嚴厲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對經濟主體產量安排、污染減排、技術改造等決策的影響必然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對經濟增長質量產生異質性影響[1]。因此,基于2000—2017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本文分類考察命令型和市場型環境規制政策工具的經濟增長質量效應,試圖從環境規制角度回答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這一問題,以期為合理評估、選擇、執行環境規制政策提供參考。

一、各類環境規制政策的比較

(一)經濟增長質量指標構建與測度

通常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定義經濟增長質量,狹義經濟增長質量一般選擇從增長效率、效益等某一方面界定其內涵[2-3],學者們對于廣義經濟增長質量內涵界定體現在效率提升、結構優化、制度完善、環境友好、分配公平等更多方面[4-6]。本文從經濟增長效率、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經濟發展穩定性、綠色發展水平、福利水平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衡量經濟增長質量,其中經濟增長效率衡量經濟增長過程中各類要素投入和產出的比值,反映要素轉換為產出的有效性;產業結構優化程度反映產業結構向更優形態轉變的過程,主要體現在高效率產業占比的持續增加;經濟發展穩定性衡量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波動是否維持在可控范圍且保持物價穩定和就業穩定;綠色發展反映經濟增長過程中是否兼顧了資源保護并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福利改善反映發展成果轉換為居民福利改善的程度;收入分配公平反映地區是否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達到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經濟增長質量指標構成詳見表1,基礎指標的計算方法參見何興邦(2018)[7]。基于表1,首先對基礎指標進行加權處理,以生成衡量各維度經濟增長質量的二級指標。其次,進一步對二級指標加權處理,得到衡量綜合經濟增長質量的指標,本文加權采用的方法為主成分分析法(PCA)。加權前基礎指標進行無量綱化,逆向指標在無量綱化前取倒數。

(二)環境規制政策分類在中國的實踐

基于環境規制政策在中國的實踐,正式的環境規制可分為命令型和市場型兩類。其中,前者是指環境規制部門根據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采用行政手段對規制對象進行直接管理,要求被規制者達到某一標準或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具體而言,環境規制部門既可以對企業執行技術細則做出強制性的規定,以減少污染物排放,也可以直接對對污染企業產量或污染排放強度實施限制。在中國常見的命令型環境規制制度有“三同時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種命令型環境規制工具在中國已經日趨成熟,為中國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場型政策并不明確具體的污染排放水平或技術,而是通過稅收、征費、補貼、市場化交易等市場手段,使得企業基于自身發展實際,自主選擇污染排放量。長期以來,“排污費”和“排污權交易”是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市場型政策工具。前者是環境規制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排污者污染排放所征收的費用;后者是政府確定了經濟主體排污的權利或界限,并允許各經濟主體通過市場交易來實現最優污染排放數量。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開征,標志著在我國沿用30多年的排污費制度將取消,轉而采用環保稅制度,預示著市場型環境規制制度在中國的進一步完善。

(三)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的優點和局限性

基于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在執行主體、規制對象、執行規則等具備的特點,本研究認為其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第一,強制性高,且具有較強的可確定性。通常而言,命令型環境規制目標確定、規制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督察都需要法律確認且需要政府部門介入。一旦企業無法達到政策規定的環境標準,環境規制部門就可通過罰款、限產、臨時停產、勒令退出等方式直接作用于企業。可以看到,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強制性較高,壓縮企業自主選擇的空間,使得預期達到的環境治理結果的確定性較高。第二,適用于解決一些嚴重、突發的環境問題。在地方面臨環境污染嚴重超過“生態容量”或緊急的環境問題時,通常需要較為直接、強力的政策應對,客觀上不容許規制者有時間采用稅收、排污權交易等市場手段間接影響企業減排,從而解決環境問題。此時,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是主要的工具,甚至是唯一的選擇。政府環境規制部門采用較為強力的行政命令有助于快速處理一些緊急環境事件,以達到迅速改善環境的目的。

(四)數據來源說明

本文基礎數據通過查詢2000—2017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年鑒》《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以及各地區統計年鑒獲取,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

三、 實證分析

(一)基礎回歸模型

本文建立(1)式的基礎回歸模型,以檢驗兩類環境規則政策的經濟增長質量效應差異:

Grow-qualityijt=τ0+τ1Commandit+τ2Market-basedit+λZit+ui+εit(1)

其中,Grow-qualityit是i地區t年各類經濟增長質量指標,包括六個分維度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和綜合指數;Commandit和Market-basedit為反映兩類環境規制強度的主要解釋變量;Zit為控制變量;ui和εit分別為省份固定效應和誤差項。對于(1)式的面板數據模型,通常可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或隨機效應模型,選擇的依據主要看省份固定效應是否與所有解釋變量均不相關。由于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研究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因而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表4為詳細的回歸結果。

從表4來看,兩類環境規制工具對區域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存在較大程度異質性。概括來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命令型環境規制對經濟增長效率、產業結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正向影響程度遠遠高于市場型。命令型規制強度指數提高1,經濟增長效率指數增加0.1883,產業結構升級指數增加0.0755,綠色發展指數增加0.1370,均高于市場型環境規制的影響。不過,命令型環境規制對某些維度經濟增長質量產生了“壞”的結果,體現在顯著降低了經濟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命令型環境規制強度指數提高1,經濟發展穩定性指數下降0.1408,收入分配公平性指數下降0.0894。

第二,市場型環境規制的優勢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市場型環境規制的福利效應高于命令型。市場型環境規制強度指數增加1,地區福利水平指數增加0.0416;命令型環境規制強度指數增加1,地區福利水平指數增加0.0218,前者高于后者。二是市場型環境規制不會顯著降低經濟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在10%顯著性水平下,市場型環境規制并不是經濟波動和收入分配失衡的顯著影響因素。不過,如前文所述,市場型環境規制在促進經濟增長效率增加,產業結構升級和福利水平改善方面,效力低于命令型環境規制工具。

第三,在各種影響綜合作用下,市場型環境規制強度指數提高1,經濟增長質量綜合指數增加0.0441;命令型環境規制強度指數提高1,經濟增長質量綜合指數增加0.0256。可以看出,市場型環境規制的綜合經濟增長質量效應高于命令型。

總結來看,命令型和市場型環境規制工具對不同維度經濟增長質量和綜合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就對政府相關決策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以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為目標,環境規制確實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政策工具,但需科學選擇、設計環境規制政策:一方面要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選擇符合地方發展需要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要考慮不同經濟增長質量目標間可能存在沖突,應采用配套措施降低負面影響,提高綜合質量效應。

(二)分地區回歸

考慮到不同地區產業結構、環境政策環境、組織保障等因素的差異,環境規制政策在不同區域實施所產生的經濟社會效應也存在差異。基于此,本研究將所有省份劃分為東、中、西部,從而檢驗異質型環境規制政策在不同區域經濟增長質量效應的差異②。回歸結果見表5③。以綜合經濟增長質量效應為例,本研究可以得到兩個主要結果:一是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可以顯著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對中部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影響為正但不顯著。看效應大小,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對東、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程度逐次遞減。二是在不同區域,市場型環境規制政策的綜合經濟增長質量效應都優于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

(三)穩健性檢驗:基于系統GMM模型

由于經濟增長質量的變化可能取決于前期發展基礎。為檢驗前文結論的穩健性,本研究在模型中加入了因變量的一階滯后項,并采用兩步系統GMM模型進行回歸。其中,采用兩步法的依據在于其不易受異方差和截面相關的影響,回歸結果有更強的穩健性[10]。由于環境政策可能與經濟增長質量存在雙向因果聯系,環境規制變量可能存在內生性,因而采用其一個更高階的滯后值(即二階滯后)作為工具變量④,具體回歸模型見(2)式。

Grow-qualityijt=δ0+δ1Grow-qualityijt-1+δ2Commandit+δ3Market-basedit+υZit+ui+εit(2)

其中,Grow-qualityit-1為經濟增長質量的一階滯后項,其他變量與(1)式保持一致, 詳細的回歸結果可見表6。

穩健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到命令型和市場型環境規制工具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程度出現了下降,但影響方向并沒有出現改變。此外,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對經濟增長質量影響程度的對比關系與前文保持一致。在控制經濟增長質量的慣性趨勢后,上述結果顯示實證結果與前文回歸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本文的研究結論具有較強的穩健性。

四、影響差異原因的初步探討

通過對比兩類規制政策的經濟增長質量效應差異,本文發現兩類環境規制各有優劣。那么背后的原因或影響機制是什么?通過分析兩類政策工具的作用機理差異,本研究認為下面兩點可能是兩類規制政策經濟增長質量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是兩類規制政策對技術創新間接激勵效應的差異。二是兩類規制政策直接對重污染產業企業進入、經營、退出決策的影響差異。以下將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兩類規制政策對技術創新激勵效應的差異

Porter(1991)[11]較早地發現了環境規制對于技術創新存在倒逼效應,原因在于環境規制會增加企業成本,導致企業生產要素價格增加,因而會倒逼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生產率并獲取更高收入,從而削減環境規制所產生的成本,這就是著名的“波特假說”。“波特假說”提出之后,有大量研究者進行了實證驗證。基于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多數研究是支持“波特假說”的,即發現環境規制的確有助于促進技術創新。

另外,技術創新又是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因素。首先,技術創新有助于提高技術水平、改善工藝流程并提升生產率,使得企業在同等投入下產出更多的產品,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其次,技術創新可以通過推動高技術新興產業發展、改造傳統工業等途徑優化產業結構。再次,技術創新可以降低能源要素投入比重、優化污染排放等途徑達到環境改善的目的。最后,大量研究者發現技術創新對經濟波動、福利水平、收入分配也存在顯著的影響[12-14]。可以看到,技術創新對不同維度的經濟增長質量都可能存在顯著影響。

由于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在作用方式上的不同,會使得其對于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存在顯著差異。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政策強制性較高,一旦企業無法達到既定的技術標準或環境排放要求,環境規制者就可通過罰款、限產、臨時停產、勒令停產等方式作用于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主選擇技術路徑和污染減排的空間被較大程度的壓縮。市場型規制工具較大程度的賦予了企業自主選擇空間。企業可以基于自身發展實際,在技術升級、產量減少、繳納排污稅費等多個選項中,選擇符合企業最優發展路徑的決策。從這個角度來看,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對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更大,本文將在下文進行檢驗。

本文建立如下的回歸方程組,以檢驗技術創新是否是兩類規制政策的經濟增長質量影響差異的原因之一。其中,innovation為各省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總數的對數,用于衡量技術創新強度。其余變量與前文保持一致。(3)式用于檢驗兩類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4)式用于檢驗技術創新對各個維度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7。

Innovationit=ε0+ε1Commandit+ε2Market-basedit+κZit+ui+εit(3)

Grow-qualityit=η0+η1Innovationit+η2Commandit+η3Market-basedit+ψZit+ui+εit(4)

表7第一列的回歸結果顯示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對技術創新都具有顯著正向激勵作用,命令型規制政策對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顯著高于市場型。第二到第七列的回歸結果顯示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效率、產業結構優化和環境改善有顯著正向效應,而對經濟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平等有顯著負面影響。基于以上結果可以看到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對技術創新影響程度的差異,是不同維度經濟增長質量效應差異的原因之一。換言之,相比于市場型工具,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由于對技術創新有著更強的激勵作用,使得其在增長效率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環境改善等方面更加具有優勢,不過也會一定程度加劇經濟波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對這兩個維度的經濟增長質量產生負向影響。

(二)對重污染產業企業直接影響的差異

環境規制除了通過倒逼技術創新間接影響經濟增長質量,還可以通過直接通過影響重污染產業企業進入、經營、退出等影響地區重污染產業的發展,從而影響經濟增長質量。首先,環境規制會影響重污染企業進入投資。環境規制要求為企業進入設定了環境標準。企業必須采用先進技術設備或增加投資污染治理以達到污染排放標準,這必然會增加所有新進企業的必要資本投入量從而阻礙企業進入。其中,對于重污染行業來說,需要更新原有設備或購買新污染治理設備成本更高,環境規制會較大程度的增加此類行業的進入壁壘。其次,對于已經進入的重污染企業,為達到一定的污染排放標準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比如維護、升級污染治理設備、對污染物付費等,都會增加企業成本,從而對經營直接產生不利的影響。最后,過于嚴厲的環境規制會較大程度增加企業成本,促使企業主動退出市場。在特定情形下,部分地方政府為達到迅速改善環境的目的,甚至選擇對重污染產業“一刀切”的做法,采用行政命令要求其退出本地市場。

通過分析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在作用工具、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兩類規制政策對重污染產業企業的影響是存在差異的。主要體現在以上兩個方面:首先,命令型規制政策具有剛性,一旦不達到既定的環境門檻,地方政府不會允許企業進入投資。比如最為典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于無法達到環境標準的企業投資可以“一票否決”。然而,市場型規制政策并不預先設定一個進入的環境門檻,而是企業要預先判斷是否承受為排放污染物所繳納的稅費,自由選擇是否進入。其次,市場型環境規制政策的成本支付方式遵循“多排多收,少排少收”的法定規則,并不帶有懲罰性,不必擔心高額罰款、限停產、勒令退出等過于嚴厲的處罰。

另外,重污染產業的發展情況對不同維度經濟增長質量又存在重要影響。環境規制政策會影響重污染企業進入、退出以及經營成本,對其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反之,環境規制政策對清潔工業、新興科技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企業的影響較小,甚至由于環境目標的限制,成為地方政府鼓勵投資的對象,這就使得經濟成分中,石化、鋼鐵、煤炭和冶金等具有更高污染屬性的污染產業比重降低,清潔產業比重進一步提升。由于清潔產業在技術含量、生產效率、產業特征、清潔屬性、規模特征與重污染產業存在較大的差異,必然會對增長效率、產業結構、環境改善、收入分配對多個維度的經濟增長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文建立以下的回歸方程組,以檢驗兩類規制政策對重污染產業直接影響的差異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質量。其中,Pollution為各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污染行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比重,用于衡量重污染產業的發展。關于重污染產業的界定,借鑒Akbostanci 等(2004)、童健等(2016)[15-16]采用的方法。具體地講,根據《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行業分類,測算出各個行業的污染排放強度,再找出所有行業污染排放強度的中位數水平,污染強度高于中位數水平則被歸為重污染行業,反之則為清潔行業。其余變量與上文一致。在回歸方程組中,(5)式用于檢驗兩類環境規制政策對重污染產業比重的影響;(6)式用于檢驗重污染產業比重對各維度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詳細回歸結果可見表8。

Pollutionit=ω0+ω1Commandit+ω2Market-basedit+ρZit+ui+εit(5)

Grow-qualityijt=β0+β1Pollutionit+β2Commandit+β3Market-basedit+ζZit+ui+εit(6)

在表8第一列的回歸結果顯示兩類環境規制政策都會顯著推動地區重污染產業占比下降,但命令型規制政策的效力高于市場型,第二列到第七列的回歸結果顯示重污染產業發展對不同維度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重污染產業比重下降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增長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環境,另一方面卻顯著加劇了經濟波動。基于以上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由于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對于重污染產業發展的負面效應更強,使得其在促進增長效率、產業結構、環境改善等方面更加具有效率,而在影響經濟發展穩定性方面產生不利的影響。

五、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實證考察了不同規制類型的經濟增長質量效應差異并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命令型環境規制的優勢在促進經濟增長效率、產業結構升級和綠色發展三方面更為有效,弊端在于降低經濟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市場型環境規制的優勢在于福利效應更為突出,且不會加劇經濟波動和收入分配平等,劣勢在于經濟增長效率效應、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和綠色發展效應較低。綜合來看,市場型環境規制的綜合經濟增長質量效應要高于命令型。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政策的建議:

第一,政府決策者可將環境規制政策納入政府政策工具箱,發揮環境規制政策的經濟社會影響,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在中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的背景下,能否實現效率增加、產業結構優化、環境效應提升、均衡發展的質量型增長,成為影響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充分調動各種政策工具適應“新常態”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是決策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根據本文研究所得到的結論,環境規制是一個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有效政策工具。未來,政府在推動實現高質量經濟增長政策目標的過程中,可將環境規制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人才一并納入一籃子政策工具中,注重發揮各類工具的協同配合和乘數效應,改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

第二,要因地制宜,優化環境規制工具設計。根據本文實證結果,命令型和市場型環境規制政策各有利弊,對不同維度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也不盡相同。與此同時,各個區域在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差異,核心目標也并不一致。基于此,環境規制工具使用應立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選擇與省情、市情、縣情相符合的環境規制工具,服務于地區核心發展目標。如決策者如果更加重視效率提升、環境效應改善等目標,命令型規制工具更直接,強制性更高,也更為有效,規制者可積極利用提高環境標準、增加環境督查頻次和強度等命令型環境政策工具倒逼被規制企業技術創新、改善管理效應、加強資源集約利用程度、降低污染排放,以達到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的目的。決策者如果更加重視溫和、綜合、全面的經濟增長質量改善目標,環境稅、排污權交易制度等市場型規制方式允許企業基于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企業技術、產量和污染水平等,增加企業自主決策空間,可以產生更優的綜合質量效應,不失為更好選擇。

第三,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降低命令型環境規制政策“壞”的影響。基于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命令型環境規制存在“雙面刃”影響:一方面可以增加經濟增長效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綠色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又會增加經濟波動,加劇收入分配不均。此時,引入相關配套政策以降低負面影響是有必要的。比如政府決策者可以建立配套政策輔導企業轉型升級,對選擇設備改造、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以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重污染企業,通過成立技術升級改造專項資金、減免稅費、提供金融支持、培養環境技術人才等方式,降低環境規制對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沖擊,避免或減輕在轉型期間,環境規制帶來經濟波動;決策者還可以通過提供過渡期經濟救助,協助受影響員工職業培訓和再就業等社會保障政策,降低命令型環境規制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提升經濟發展均衡性。

注釋:

① 其中,文盲受教育年限為0,小學學歷為6年,初中學歷為9年,高中為12年,大專及以上16年。

② 區分為東、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中部地區有7個省級行政區,分別是山西、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11個省(市)。

③ 受限于篇幅,文章只匯報了在不同區域,異質型環境規制的綜合經濟增長效應。如需異質型環境規制對不同地區分維度經濟增長質量影響的回歸結果,可向作者索取。

④ 模型雖然只有當期環境規制變量,但差分方程中包括了其一階滯后值,因而更高滯后值為二階滯后值。

參考文獻:

[1] 徐成龍.環境規制下產業結構調整及其生態效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 武義青.經濟增長質量的度量方法及其應用[J].管理現代化,1995(5):32-35.

[3] 康梅.投資增長模式下經濟增長因素分解與經濟增長質量[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2): 153-160.

[4] Mlachila M, Tapsoba R, Tapsoba S. A Quality of Growth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A Proposal[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4,14(172):1-36.

[5] 魏婕,許璐,任保平.財政偏向激勵、地方政府行為和經濟增長質量[J].經濟科學,2016(3):5-18.

[6] 周瑾,景光正,隨洪光.社會資本如何提升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J].經濟科學,2018(4):33-46.

[7] 何興邦.環境規制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8(2):1-10.

[8] 熊艷.環境規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中國工業省際數據的實證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9] 彭星,李斌.不同類型環境規制下中國工業綠色轉型問題研究[J].財經研究,2016(7):134-144.

[10]王永進,盛丹,施炳展,等.基礎設施如何提升了出口技術復雜度?[J].經濟研究,2010(7):103-115.

[11] Porter M E. Americas Green Strategy [J].Scientific American, 1991, 264(4):168.

[12]田野.企業技術創新的社會福利[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5):63-66.

[13]劉清春,張瑩瑩, Lin C Y C.創新與收入不平等[J].南方經濟,2017(2):24-39.

[14]丁任重,徐志向.新時期技術創新與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再思考[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8(1):26-40,157-158.

[15]Akbostanci E, Tunc G I, Turut-Asik S.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role of dirty industries in Turkey′s export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12(2):297-322.

[16]童健,劉偉,薛景.環境規制、要素投入結構與工業行業轉型升級[J].經濟研究,2016(7):43-57.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Better, Administrative Order or Market Instruments?

HE Xing-b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7, this study constructs an indicator evaluation system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rom six dimensions: efficiency, structure, stability, environment, people′s livelihood, and distribution. Then it conduct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impact exert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vantages of comm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re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of eco-efficiency effect,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effect and green development effect, while the shortcoming is that it will reduce development stability and fairness of income distribution;the advantage of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lies in the welfare effect without significantly reducing development stabilit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equity;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effects, the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economic growth of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olicymakers should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combine local cor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cientifically sele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ommand-based; market-based;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責任編輯:關立新)

收稿日期:2020-06-22

作者簡介:何興邦(1986-),男,四川廣元人,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環境經濟學、中國經濟轉型發展。

基金項目:西南石油大學青年教師“過學術關”項目,項目編號:2018990100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日韩在线2020专区|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主播喷水|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亚洲视频a|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日韩视频|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中文|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性网站|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伊人福利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大香伊人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噜噜噜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亚洲美女一区| 欧洲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99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永久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