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迪 莊媛 羅天羽 任騰

摘要:如何協調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關系,實現區域生態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的利益相關者構成及其訴求,再對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關系進行了分析,最終構建了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優化機制。
關鍵詞:生態旅游;利益協調;區域可持續發展;優化機制
中圖分類號:F0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5-0111-03
目前,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戰略性、支柱性、綜合性產業。湖南省大湘西地區由于在生態旅游資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近年來生態旅游行業已經成為當地一項支柱型行業。但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參與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利益主體眾多——包括地方政府、景區開發商、當地居民和游客,不同的利益主體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努力實現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彼此之間既緊密相連相互依存,又彼此掣肘矛盾不斷。因此,有必要厘清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各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及相互作用關系,進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利益協調優化機制。
一、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近年來,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出發,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博弈論等各類理論對區域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利益協調優化機制展開了一系列研究。保續剛等(2002)較早提出,旅游業的利益相關者不僅是當地政府和游客,還應包括主要商業部門(如旅游開發商)、當地居民、景區商業部門等,且各利益主體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利益沖突。張偉等(2002)則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緊密合作是促進區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丹巴等(2019)、黃曉杏等(2015)對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的利益相關者重新進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礎上運用不同方法分析了各利益主體的博弈關系。實證結果表明,在區域旅游發展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既有差異也有重疊。李華強等(2020)則認為有必要通過完善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全流程監管機制,提升當地居民在景區開發過程中的參與度,保證各方利益與權益,由此實現旅游開發的有序推進與整體效益的提高。
綜上所述,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僅對整個旅游行業的利益相關者及其博弈關系進行了分析。鮮有研究對區域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利益主體的相互博弈關系予以分析并構建可持續發展優化機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與理論意義。
二、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的利益相關者構成及其訴求
本文借鑒汪蘭林等(2020)研究方法,從旅游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角度出發,依據四個方面分析旅游利益核心相關者——政府、開發商、當地居民、游客以及他們的訴求。
政府是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利益相關者中的重要成員,在生態旅游開發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需要承擔雙重責任。一方面,政府有責任監管生態旅游的發展是否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要撥付財政資金支持生態旅游發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推動生態旅游景區的建設與發展。在此過程中,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規,監督開發過程,完善景區人文設施建設。總之,政府對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在代表人民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開發商是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利益相關者中的核心成員。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開發商投入資金等生產要素,并以此為依據參與景區收益的分配。企業管理的目標是經濟利益最大化。但是生態旅游具有特殊性,即旅游企業的經營必須兼顧社會利益。因此旅游企業必須在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旅游業。現實生活中,有部分開發商為求私利而破壞環境,給旅游景區造成環境污染,損害了社會總體利益。開發商應著力樹立和維護自身品牌形象,參與景區開發建設,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尊重風景名勝區的風俗文化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利益相關者中,當地居民同樣是決定該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地居民直接關系著景區生態旅游的健康穩定發展,他們既希望保護自身傳統文化不被旅游業所影響,又希望從旅游業獲得經濟利益,提高生活水平。同時,當地居民對待游客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游客的消費體驗。而開發商是否公平合理地對待當地居民并與居民平等地分配旅游景區的收益,會影響當地居民參與景區建設和發展的主動性。此外,政府的土地規劃或其他社會福利事業規劃都需要使用當地居民的土地,當地居民世代生活在旅游地,規劃不當會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利益。
游客也是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利益相關者中的關鍵成員。游客帶來的經濟利益是整個旅游景區產業開發過程中最主要的驅動因素。旅游景區的開發、服務都是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游客的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和旅游質量滿意度。在旅游過程中,游客追求的是欣賞美麗的自然環境,體驗旅游地的風俗文化。雖然部分游客的環保意識較弱,但大部分游客都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游客素質的提高,其環保意識會逐步提高。旅游地要研究開發突出當地特點的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多方受益。
三、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利益主體間的博奔分析
生態旅游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他們有時擁有共同目標利益,有時又需要互相斗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過程即通過談判和交流溝通,共同商討達成一致。本文主要考慮四個利益相關者:政府、開發商、當地居民、游客。下圖研究了四個主體的關系。
1.政府與開發商之間的博弈
政府通常是代表公共利益,有責任確保社會利益最大化,同時政府也要促進經濟發展。開發商為了實現生存和發展,基本目標是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開發商通常只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由于目光短淺不能考慮社會福利,常常沒有顧忌對景區的開發是否會對當地居民和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鑒于開發商的不足,政府在生態旅游開發中,應對開發商進行有力監督,確保開發商沒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生態旅游的開發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工作機會,政府需要通過提高當地居民就業率和增加稅收來維護當地的經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因此,政府還要為開發商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和企業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從理論上可以提高景區的治理績效。政府和企業可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兩者之間的利益矛盾。
2.政府與當地居民之間的博弈
在政府與當地居民之間的博弈中,政府占有一定優勢,居民處于相對劣勢。當地居民是當地土地資源的所有者,土地是居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產資料。政府往往傾向于從居民手中以較少的資金征得土地資源用于旅游景區的開發。當地居民則擔心在世代賴以為生的土地資源被征用后,政府提供的補償不能彌補他們的損失,擔心失去土地后無法生存。而在生態旅游景區治理中,當地居民的利益經常會被開發商忽視,因此,政府更應重視當地居民的利益訴求,為當地居民爭取各項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和社會福利等。在景區開發過程中如有當地居民的支持,會大大有利于景區的建設和發展,從而更好地打造和推廣當地景區生態旅游品牌。
3.政府與游客之間的博弈
游客作為委托人,委托政府監管當地旅游景區是否井然有序。政府對景區的管理主要是提供政策支持、旅游景點規劃審批等。政府為游客提供井然有序的景區管理、友好的人文環境、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系統,這也為開發商吸引游客創造了條件。國內游客作為中國公民擁有政治權利,其權利通過政府決策的實施和行政的執行來實現。游客良好的旅游體驗有助于景區的綜合治理,反之則會影響景區的整體形象。游客和政府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如果政府有腐敗行為,游客會處于弱勢地位,作為政治公民其權利不能通過政府對決策的實施和行政的執行來表達。與此同時,游客在景區的游玩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也會破壞景區綜合治理效果和景區良好氛圍,導致不良績效。
4.開發商與當地居民之間的博弈
開發商和當地居民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開發商通常處于強勢地位,擁有先動優勢。而生態旅游中的旅游資源一般是公共資源,開發商在開發經營之前一般要和村委會等簽訂合同。在旅游開發之前,當地居民很難估計未來收益,開發商處于企業盈利的目的,在利益分配過程中會想方設法擠壓居民的收益。隨著景區的開發,開發商的收益不斷增加,對周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在增加,當地居民逐漸發現自己承擔著環境破壞的惡果,而經濟利益不能彌補這類損失,因此對旅游開發產生不滿,要求重新進行利益分配。而在轉讓期限內,開發商通常不會同意利益再分配。相對開發商,景區當地居民的自身力量有限,掌握的信息較少,由此處于不利地位。
5.開發商與游客之間的博弈
開發商參與生態旅游的開發,為游客設計旅游產品,提供貼心熱情的服務并以此獲得經濟收益。旅游現已成為大眾消費產品,很多人都有豐富的旅游經驗,因此游客不能滿足于低端旅游產品,期待獲得獨特的旅游體驗。有些開發商在開發旅游產品時缺乏創新和環境保護意識,提供的旅游產品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缺少文化特色,許多景區市場的產品都是由低端工廠拙劣模仿設計和生產出來,這類隨處可見的產品使游客大失所望,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此外,外來游客大多不了解本地市場,通常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才能體驗到和當地人水平相當的服務。這會給游客留下負面印象,影響旅游者的消費體驗,進而影響當地的旅游形象,變相地失去潛在游客,減少可能的旅游收入,影響開發商的經濟利益以及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收入。
6.居民與游客之間的博弈
當地居民會直接和游客接觸,為游客提供特色產品和服務,游客支付一定的費用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享受當地居民提供的各色服務。在旅游開發初期,當地居民期待旅游開發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會對游客表現出友好。隨著游客增多,景區開發規模逐漸擴大,可能會損害當地的生態環境,給居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此時當地居民會對游客產生不滿。同時,游客和當地居民之間不同的風俗文化會造成兩者之間的摩擦沖突,當地居民可能不適應旅游者的生活習慣從而對游客產生敵對情緒,這些都會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因此,需要規范旅游消費者的行為,保護當地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引導當地居民以熱情和友好的態度接待游客,進而減少當地居民與游客之間的矛盾。
四、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優化機制的構建
1.構建科學合理的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頂層設計
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旅游業發展戰略規劃是確保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目前,雖然大湘西地區在生態旅游行業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戰略發展規劃,但是大部分規劃并沒有考慮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而往往只站在政府的角度進行粗放化的規劃工作。部分景區不顧自身實際情況盲目啟動和建設熱點項目,地區與地區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各自為政,既沒有貫徹落實上級部門的頂層設計精神,也沒有做到各主體之間的橫向協同。由此導致區域內不同景點出現了同質化的建設,既浪費了有限的建設資金,也制約了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效率。具體而言,一方面,應當構建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的組織協調機制。具體看來,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成立專門的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領導小組,由此從組織上保證相關政策的協調性。另一方面,在制定大湘西地區旅游發展規劃時要突出當地特色,找準不同景區的市場定位。要充分發揮不同景區的先天旅游資源優勢,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針對不同地區的先天特色開發當地的生態旅游資源。此外,在構建相關頂層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研究整個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能夠承擔的最大發展規模以及各景區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模式。
2.搭建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聯盟
控制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速度與規模是確保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由于生態旅游開發商的企業屬性決定了它的逐利性,這就導致大部分旅游開發企業在制定經營政策時往往會更加注重短期利益,而較少考慮長期利益。由于區域生態旅游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因此有必要搭建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聯盟,確保相關利益協調機制在區域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實際作用。早在2016年,大湘西地區的瀘溪、花垣、龍山、永順四縣成立了四大名鎮旅游聯盟,共同打造古鎮整體品牌。此后,湘西自治州、懷化市、常德市、張家界市、邵陽市和永州市等六個市州也成立“大湘西地區文化旅游產業協同宣傳推廣聯盟”。但是宣傳和推廣只是區域旅游業發展中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參考由成都、攀枝花、樂山等8個市州組建的區域旅游合作聯盟,按照共同簽署的《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試驗區旅游合作聯盟框架協議》從“共同發展”等方面強化區域旅游合作,構建聯盟,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3.建立利益主體協調機制
建立切實有效的利益主體協調機制是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由于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所涉及的利益主體來自社會不同行業和部門,各利益主體均擁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且這些利益訴求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因此,為確保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亟須在各利益主體的博弈過程中引入柔性的利益協調機制,促進多元利益的共存。
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旅游利益相關者的多重利益協調制度,包括制定并實施旅游企業自律性管理條例、游客旅游行為規范制度,以此盡可能降低單一利益主體對其他利益主體的負外部性效應。此外,還可以引入群眾自主參與的社會聽證會制度。引導旅游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系當地政府、景區開發商、當地居民、游客等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紐帶,發揮其信息溝通、利益權衡與溝通、不良行為勸阻等方面的作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相關非政府組織可以在此利益主體協調機制的框架下,采用多元化的利益協調手段促進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磋商、談判與協調。由此確保每一個利益主體都能在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分享到其發展的紅利,盡可能實現各方主體的利益目標與整個大湘西地區生態旅游業發展的目標協調一致。
參考文獻:
[1] 保繼剛,鐘新民.桂林市旅游局.桂林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2.
[2] 張偉,吳必虎.利益主體(Stakeholder)理論在區域旅游規劃中的應用——以四川省樂山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2,17(4):63~68.
[3] 丹巴,陳楷健,朱思穎.鄉村旅游社區利益相關者的演化博弈分析[J].農村經濟,2019,(12):137~144.
[4] 黃曉杏,胡振鵬,傅春,等.生態旅游主要利益相關者演化博弈分析[J].生態經濟,2015,31(1):142~146+171.
[5] 李華強,鄒安瓊,姚沁.鄉村旅游開發中利益相關者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J].農村經濟,2020,(2):83~88.
[6] 汪蘭林,李登峰.不確定環境下基于演化博弈的生態旅游開發利益相關者行為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20,50(03):1~9.
[注]
資助項目: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16JCC009);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資助項目(XSP20YBC127,XSP18YBZ087);湖南省林業科技計劃項目(XLK201829、XLK201826)
作者簡介:1.李思迪,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博士研究生。
2.莊媛,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流與交通學院碩士研究生。
3.羅天羽,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流與交通學院碩士研究生。
4.任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流與交通學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