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 陳建蕓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碳信息披露也成為研究的熱點。企業對外披露的碳信息是社會公眾了解和監督企業環保行為的重要途徑,企業碳信息披露越詳細,越可以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較好的聲譽,進而影響企業的價值。因此本文以江蘇省高碳行業40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借助其2016年~2018年的相關數據,從理論和實證上探討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碳信息披露,順應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的趨勢,提高企業價值。
關鍵詞:碳信息披露;企業價值;高碳行業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X196;F275;F832.5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5-0171-03
一、引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地出現了各種極端天氣和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為了應對這一嚴峻的問題,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成為共識,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是其中的重要措施。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進一步推進,環保意識的增強,低碳經濟成為一種常態,碳信息披露相關的研究也逐漸成為熱點。碳信息披露是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背景下的一種必然趨勢,同時也是企業履行節能減排義務,承擔環境責任、社會責任的一種表達。企業通過強化低碳行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從而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碳信息披露越詳細,越可以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較好的聲譽,而這都具有持續性,會影響企業的價值。因此,本文以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為對象,對其碳信息披露情況進行量化,研究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為進一步促進企業積極參與碳信息披露,提高企業價值提供理論支持。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假設
Nishitani 等(2012)以日本制造業企業為研究樣本,檢驗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最終發現碳信息披露將有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李力等(2015)以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對象,研究證實碳信息披露水平與企業價值呈顯著正相關。牛曉葉等(2016)從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角度出發,研究發現碳信息披露會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降低企業未來的經營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的價值。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的低碳行為向公眾表明了“低碳”的信號,這樣可以增加環保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提高企業的營業收入,增強企業自身的信譽,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從而可以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較大的優勢。綜合上述觀點,企業的碳信息披露行為會向投資者表現一種積極的態度,引起資本輸入的變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存在正相關關系。
2.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界定的高碳行業主要包括火電、冶金、石化、建材、化工等行業,本文的研究期間為2016年~2018年,剔除ST企業,共選取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40家作為研究樣本。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銳思數據庫、國泰安數據庫、巨潮資訊網、證券之星,利用 Excel 軟件和手工計算進行數據整理,并運用 Stata 15.0 軟件對實證部分進行統計和分析。
3.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為企業價值(MV)。一般情況下,財務性績效和非財務性績效都可以表現企業價值,但是由于非財務性績效的資料查詢比較困難,因此在進行學術研究時,學者往往以財務性指標作為衡量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托賓Q和企業市值。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在理性化的市場中,股票的價格需要涉及所有有效及時的信息,準確無誤地反映企業的價值,股票的市場價值反映了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本文以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企業市值取自然對數ln(MV)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指標。
企業市值(MV)=企業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年底股票價格
(2)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為碳信息披露水平(CDI)。目前碳信息披露的計算方式主要有3種,分別是指數法、聲譽評分法和內容分析法。本文采用指數法對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進行衡量。本文根據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和參考我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構建了碳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見表1,該指標體系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2分,滿分為20分。根據構建的碳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對40家樣本公司2016年~2018年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書、環境報告書中的相關信息進行仔細閱讀,給出相應的得分,最后將各項指標的得分匯總,所得結果就是樣本企業碳信息披露的最終分數,作為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指標。
(3)控制變量
影響企業價值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情況下,變量會共同對企業價值產生作用。本文在確保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時,選取了以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
①償債能力(IEV):選取資產負債率作為衡量償債能力的指標。
②發展能力(GR):選取營業收入增長率作為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指標。
③營運能力(AT):本文用總資產周轉率來體現企業的營運能力。
④股權集中度(OCN):本文用前十大股東持股比衡量股權集中度。
4.模型構建
根據本文所作的研究假設和確定的變量,建立如下多元回歸模型:
ln(MV)=β0+β1CDIi+β2 IEVi+β3 GRi+β4 ATi+β5 OCNi+ε
其中,β0是常量,β1,β2,β3,β4和β5是回歸系數,下標i代表的是第i家企業,ε是隨機干擾項。
三、實證檢驗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2016年樣本企業的碳信息披露得分最大值12分,最小值4分,均值為7.75分,這表明企業披露的差異較大,部分企業可以達到碳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標準,還有的企業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做的依舊不夠,信息不夠透明化。2017年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低碳環保,樣本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情況有所好轉,最大值為13分,最小值為5分,均值為9.85分,雖然企業總體披露水平在提高,但是碳信息披露的差異依舊存在。2018年樣本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持續提高,最大值達到14分,最低值也提高到6分,均值為10.78分。從這三年的數據來看,樣本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在逐年提升,但均值仍在10分左右,說明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從表3可以看出:2016年~2018年,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企業市值的最大值為24.786,最小值為21.318,均值為22.912,標準差為0.826,說明樣本企業的企業價值差異不大;營業收入增長率的最大值為59411.55%,最小值為-2.726%,均值為495.327%,標準差是5423.486%,表明不同的企業之間成長能力差異較大;企業財務杠桿變量的平均值為0.431,表明絕大多數樣本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處于安全區間;總資產周轉率的最大值為2.092,最小值為0.082,平均值為0.645,標準差為0.351;樣本企業股權集中度的最大值為0.916,最小值為0.191,均值為0.571,標準差為0.114。
2.多元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結果顯示,經過調整后的R方為0.431,說明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可以繼續進行研究。F=270.0,P=0.000(近似值),表明回歸方程顯著。碳信息披露水平回歸系數為0.051,與企業價值在5%水平上顯著相關,表明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設成立,即碳信息披露水平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碳信息披露,這樣有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營業收入增長率的回歸系數是0.0002,與企業價值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表明企業的成長性越好,企業的價值越高,企業要重視自身的發展;資產負債率在1%的水平上與企業價值存在顯著關系,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當償債能力提高時,企業的資金運用會由于具有時間價值而最大化,從而企業價值會得到增強;股權集中度的回歸系數是1.709,與企業價值在1%的水平上關系顯著,企業應該加強股權的集中化,從而有利于提升企業價值。
四、研究結論和建議
1.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2016年~2018年40家江蘇省高碳行業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實證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碳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會引起企業價值的增強。說明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地加強對環境保護、碳信息公開化的要求,同時社會公眾也越來越重視綠色企業,企業會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加強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一旦向利益相關者傳遞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理念時,企業會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消費者也會增強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忠誠度,進而企業價值會有所加強。
2.建議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以提高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水平:
(1)健全與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國企業的碳信息披露仍然是以自愿為主,缺乏規范化,企業間的碳信息披露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化。在全球環境日益嚴重的背景下,社會各界都越來越重視碳信息披露與節能減排效果,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評價。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碳信息披露的具體準則,設立專門機構或者部門去監督企業碳信息披露的執行情況,由自愿披露轉變為強制披露。
(2)加強企業內部碳管理機制
首先,企業應該加強建立內部碳管理機制,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有關環境帶來的問題。加強企業內部碳管理機制,可以長遠地為企業發展謀福利。碳管理機制包括碳減排目標、碳減排措施、碳減排效果等,這些都會促使企業持續性健康發展,也有助于較好地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其次,企業應該樹立低碳環保的企業文化,堅持社會責任與經濟利益并重的理念,將綠色理念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企業的價值會提高,企業也會有較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Nishitani K,Kokubu K.Why Does the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nhance Firm Value? The Case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2,21(8):517~529.
[2]李力、劉全齊.企業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創造影響的實證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5,(12):120~126.
[3]牛曉葉,曹志文,賴志花.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理分析[J].會計師,2016,(15):3~4.
[4]王秀.低碳經濟下企業碳信息披露測評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8,(18):56~61.
作者簡介:
1.許惠,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學生。
2.陳建蕓,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公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