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林 邢慶剛
摘要 ? ?育秧環節是推廣機插秧過程中的難點之一。本文分析了高郵市卸甲鎮水稻機插育秧的問題,包括營養土來源問題、秧池布局問題、田間溝系配套問題、營養土制備問題等,以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水稻;機插育秧;問題;江蘇高郵;卸甲鎮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04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水稻育苗機插在高郵市卸甲鎮推廣已經有20多年,近年來機插面積占水稻播種面積的比例都保持在70%以上。機插秧不但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適應水稻規模化生產的要求,而且還能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相比直播稻田,優質機插食味稻米價格高出0.25~0.50元/kg,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普遍認可。高郵市卸甲鎮機插育秧采用塑盤肥土育秧,作業流程為制備營養土→做秧板→擺秧盤→撒底土→窨水→播種→蓋土→覆膜→齊苗揭膜→防病治蟲。由于有些育秧戶在取土方式、肥土、底土厚度、播種方式(分干籽、干籽藥劑包衣、浸種未催芽、浸種催芽)、播種量、蓋土、覆膜材料、水漿管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對水稻育秧的秧苗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機插育秧技術一直是困擾種植戶的一個難題,多年來,在高郵市卸甲鎮農業服務部門的指導下,雖然大面積育秧取得了成功,但是仍有部分農戶育秧存在各種問題[1]。
1 ? ?營養土來源
育秧盤土要求取冬融春耖的壤土,其團粒結構好、通透性強,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長。由于營養土制備需要在田間篩取,比較費時費工,有些農戶由于育秧前準備不足,直接在魚蝦塘取底土,或者購買來源不明的碎土作營養土,又忽視培肥,造成盤土通透性差、土壤黏性大,發生貼膜悶芽、出苗不整齊;或者由于土壤的pH值偏高,出現秧苗立枯病、炭疽病發病死苗的現象。
2 ? ?秧池布局
育秧床址選擇應選擇靠近機插大田、排灌分開、運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塊,以便于集中管理和節約移栽時的運秧用工。高郵市卸甲鎮有些集中育秧大戶田塊過大,中間沒有道路,起秧時需要大量勞力挑秧到路邊裝車,費時費力,同時增加秧苗損傷率;有的秧池過大,田塊難以平整,上水排水不能做到速灌速排。因此,建議秧板長不超過30 m,每塊秧池面積0.33 hm2左右,分別設置上水和排水。
3 ? ?田間溝系配套
機插育秧要求秧池四周圍溝寬50 cm、深30 cm,板間秧溝寬30 cm、深20 cm,板面寬1.4~1.6 m,以便于后期起秧。育秧過程中,要求1 h內能上滿水、30 min內能排干水,如果溝系不配套,遇高溫天氣不能及時上水,易造成燒苗損秧;如果淹水時間過長,出苗前易造成悶苗不出,苗后淹水,根系發育不良,根系盤結力差,影響栽插。
4 ? ?營養土制備
機插育秧需要培肥和調酸,一是為秧苗提供肥力,二是為秧苗生長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高郵市卸甲鎮營養土冬春未培肥,只在鋪盤前15 d左右用壯秧劑炒拌調酸培肥,部分育秧戶壯秧劑用量不足,秧苗瘦弱、肥力消耗快,如果超秧齡,易脫力黃化,嚴重影響秧苗素質。肥土要在前期準備好,過篩后經過充分堆悶,使肥土交融熟化,不能使用尿素、碳銨、復合肥培肥,防止播種后發生肥害死苗。有的育秧戶存在秧池田上茬水稻使用除草劑,到育秧時土壤中仍有殘留;篩土和肥過遲,不經過充分熟化;篩土的篩子孔徑過大等問題[2]。
5 ? ?底土厚度
底土厚度宜為2 cm,高郵市卸甲鎮很多育秧戶育秧過程中的底土厚度不夠,后期秧塊盤根差;底土少,肥力不足,秧苗黃化瘦弱;底土薄會導致盤內水分含量不足,根系吸水差,遇高溫條件易發生燒苗,同時秧塊栽插時,插秧機的秧針會扎到秧莖,造成傷秧,栽插后易死苗。
6 ? ?播種方式
播種分為手工播種、機械播種。手工播種因均勻性難以控制、費工費時,已逐漸被機械一體化播種取代。干籽播種出苗慢,出苗不整齊,浸種催芽又會影響機械化播種。解決方法是浸種48 h,不催芽晾干后采用機械播種。目前,出現一種播種紙播種的方式,種子經銷商將種子經過藥劑處理后,通過機器直接粘在播種紙上,用這種方法播種育苗,秧苗出苗整齊一致。
7 ? ?播種量
一般設定盤成苗3 500株,折算每盤播種干籽125 g,但有些育秧戶每盤干籽播種量達到160 g以上,導致秧苗素質差,秧苗黃化細弱,易形成高腳苗。秧齡超過15 d,就有爛秧的情況發生。因不同品種和發芽率存在差異,可以提前做發芽率試驗[3]。
8 ? ?蓋土
蓋土要求0.5 cm,手工蓋土難免厚薄不勻,有少量露籽并不妨礙蓋土質量。在實際操作中,蓋土偏厚普遍存在,揭膜時可見秧苗蓋帽現象,凡蓋土厚的秧盤,秧苗高度不一,出苗不整齊。建議使用機械一體化播種機播種,可有效解決此問題。
9 ? ?覆膜材料
高郵市卸甲鎮育秧覆膜材料有薄膜、無紡布、編織布等。薄膜覆蓋須加蓋稻草,育板與薄膜之間要有隔離層,出苗后應及早揭膜;無紡布透光性比編織布好,但保濕性不如編織布。在經歷32 ℃以上高溫時,無紡布安全性大于編織布,有育秧戶擺盤后未覆膜,僅是出苗較慢[4]。
10 ? ?水漿管理
水漿管理貫徹育秧全過程,擺盤播種后要求一次性窨足底水,原則上出苗前無須補水,但遇30 ℃以上高溫時,覆膜期內要在上午11:00上足水(上水時間不要過早),可以漫過畦面,10 min后再排水至滿溝,防止高溫燒苗,此環節關系到育秧成敗。近年來,育秧燒苗現象普遍發生,一般都因育秧戶疏忽所致。另外,畦面不平整,溝系不配套,不能速灌速排,也是導致水漿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育秧過程中,夜晚要排干水,以利于根系生長發育。栽插前3 d,要斷水增加秧根盤根力,其間遇高溫卷葉,可用水壺噴水。
11 ? ?揭膜煉苗
揭膜煉苗期為齊苗后,第二完全葉抽出時,即播后3~5 d揭膜。若覆蓋時間過長,遇高溫晴好天氣,容易燒苗;揭膜時間過早,出苗不整齊,成苗率下降。
12 ? ?適齡壯秧
原則是寧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造成超齡秧,2020年高郵市卸甲鎮多數秧苗適期可栽時,灌渠無水,大田缺水耘耙平田,造成大面積超秧齡,嚴重影響栽插質量。因此,秧齡要留有余地,最早在3.1葉,秧齡15 d可栽;最遲在3.8葉,秧齡18 d能栽;此外,大田要提前3 d耘耙沉淀待栽。
13 ? ?結語
機插育秧是一個系統工程,中間環節很多,需要統籌規劃,精心操作,要確保育秧過程中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農業技術人員要進村入戶,提前幫助育秧戶規劃好育秧的各種準備工作,減少育秧風險。同時,育秧技術也要不斷革新,要注重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發展,在秧池平整、開溝、營養土制備、播種一體化、運秧等環節使用機械作業,降低勞動強度,避免人工操作的不均勻性,發展規模化集中育秧大戶為農戶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一條龍服務,發揮大戶的機械優勢、技術優勢,實行集約化生產,派專門的農技人員進行指導,這樣既能減少育秧成本,又能保證育秧的成功率和秧苗質量。
近年來,高郵市卸甲鎮機插面積占有率停滯不前,只有發展足夠的秧池面積,培育出符合大田栽插的適齡壯秧,才能保證高郵市卸甲鎮機插面積不縮水,機插面積占有率才能不斷提高。因此,要穩定現有的機插面積,扶持壯大種糧大戶、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育秧專業戶,通過水稻高質高效創建,以育秧社會化服務為切入點,全方位進行技術支持,積極推進水稻集中育秧,保證水稻生產向更高水平發展[5-6]。
14 ? ?參考文獻
[1] 張圓,吳愛國,馬超,等.水稻機插育秧基質篩選應用研究報告[J].基層農技推廣,2017,5(12):28-31.
[2] 周晚來,王朝云,易永健,等.我國水稻機插育秧發展現狀[J].中國稻米,2018,24(5):11-15.
[3] 趙紅,潘曉華,羅朝暉,等.水稻機插育秧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3):126-128.
[4] 唐志強,李躍東,蔣洪波,等.水稻機插育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農業科學,2017(5):65-67.
[5] 張荔,夏美珍,楊紅梅,等.水稻機插秧育苗常見問題與對策[J].耕作與栽培,2012(1):55.
[6] 孔午圓,鄭華斌,劉建霞,等.水稻機插秧及育秧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4,28(6):7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