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要:高校鋼琴課程的開展需要將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教學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培養出更加專業的綜合型人才。教師需要增強對鋼琴伴奏技巧傳授的重視程度,改革教育觀念,優化鋼琴教學的課程設置,改善“重演奏,輕伴奏”的教學方式。本文闡述了目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融合教學的必要性以及促進鋼琴演奏和伴奏融合教學的途徑探索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校? 鋼琴演奏? 鋼琴伴奏? 融合? 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0-0070-03
現階段我國的鋼琴教學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例如教學內容或思想認識不符合鋼琴人才培養的目標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和老師共同參與,進行科學的教育觀念改革。根據學生個性化差異制定教學方案,將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進行有效融合,不斷滿足社會對鋼琴人才的需求,培養綜合型人才。
一、鋼琴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教學內容片面
現階段,很多高校教師在進行鋼琴課程教學時常常忽視了鋼琴伴奏技能的傳授,過多的關注了如何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實際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的鋼琴人才,由于高校教學內容的不全面性,其培養的人才也將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導致鋼琴伴奏方面的人才欠缺。
(二)未意識到鋼琴伴奏教學的重要性
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但是很多高校還未認識到鋼琴伴奏的重要性,鋼琴伴奏教學在整體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難以形成理想的鋼琴演奏效果。這種思想認識上的偏差也導致了學生對鋼琴伴奏教學的消極情緒,難以保障學生學習的全面性。與此同時,很多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鋼琴演奏僅僅停留在機械練習上,缺乏創新教學意識,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教學針對性不強
要想獲得最理想的鋼琴教學效果,需要高校和教師找準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是鋼琴教學中引導者,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鋼琴教學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演奏基礎以及樂曲感悟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最終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和鋼琴伴奏能力。
(四)學生缺乏充足的課后實踐
高校學生的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的課后實踐。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忽視了學生主動實踐與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的提升僅僅依靠課上知識傳授是難以達到既定目標的,降低了鋼琴人才的培養質量。
因此,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在進行鋼琴教學時仍舊存在很多突出問題,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高校教學應該重視鋼琴演奏與伴奏的融合,為社會打造全面的人才。
二、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融合教學的必要性
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融合教學是提升學生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而目前“重演奏、輕伴奏”的理念趨勢嚴重影響了學生鋼琴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升,讓學生們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一般而言,目前鋼琴獨奏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少見,相反,大多數的鋼琴表演者都是擔任伴奏的角色。鋼琴教學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認識到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的區別和聯系,為社會打造綜合型的人才,努力改革鋼琴教學模式,提升鋼琴教學質量。
鋼琴課程教學改革離不開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教學的融合。在這種融合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的綜合型的知識,做到伴奏技術培養和演奏能力提升的良性結合,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全面,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校教師應該針對目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創新,為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有效結合創造更多的條件,阻止“重演奏,輕伴奏”的教學之風盛行,優化鋼琴教學的課程設置,將演奏能力和伴奏技能傳授給學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促進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融合的路徑探索
(一)實現原譜伴奏與鋼琴演奏的有機融合
為了達到原譜伴奏和鋼琴演奏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對鋼琴伴奏學習的興趣,例如,可以通過鋼琴作品鑒賞環節的引入,讓學生體會鋼琴伴奏作品給人們帶來的聽覺沖擊。與此同時,鋼琴教學還應該讓學生意識到伴奏對于提升鋼琴藝術表演的意義,讓學生主動瀏覽和學習伴奏樂譜,嘗試彈奏鋼琴伴奏。此外,不同的鋼琴伴奏其難度也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在進行鋼琴伴奏教學時,應該將伴奏曲目的作品風格、背景以及創作經歷進行細致的講解,提升學生的體驗性,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鋼琴演奏水平和鑒賞能力。例如,舒伯特作為著名的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其音樂作品有其獨特的風格。在進行這方面的鋼琴作品教學時,為了提升鋼琴表演的藝術性,教師可以嘗試將舒伯特的演奏風格融入到樂曲演奏中,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舒伯特作品的風格特點。
(二)實現即興伴奏與演奏的有機結合
鋼琴演奏與鋼琴即興伴奏的有機融合也是促進高校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融合教學的重要途徑。鋼琴即興伴奏是以作者對作品風格的感悟和理解為基礎的,在沒有預先準備的情況下進行創作,形成的符合作品特征的伴奏旋律。即興伴奏的創作形式沒有限制,可以是完整的曲調,也可以是少數的音符等。這種藝術創作需要創作者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鑒賞力。然而,縱觀現階段鋼琴教學現狀,很多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還不足以進行即興伴奏。例如,當學生的反應速度較慢,在鋼琴演奏或是即興伴奏的過程中不能靈活的進行銜接和思維發散,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對和聲、和弦、調性等基礎知識掌握不徹底、不全面,限制了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的教學融合。針對這些問題,高校鋼琴教學應該在鋼琴演奏教學中融入即興伴奏的成分,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發散思維,督促學生準確掌握鋼琴教學的專業知識,指導學生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結合音樂風格選擇彈奏方式。
四、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融合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應用多樣化教學手段
由于高校鋼琴教學方式過于死板,難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形勢,高校應該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漏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鋼琴作品的內涵,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獨立創作意識培養,形成自身的風格,提升自己的鋼琴彈奏水平。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鋼琴作品的表現風格,教師需要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提前搜集的鋼琴作品的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等內容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形成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在這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暢所欲言的闡述自己的觀點,發散思維,而教師則需要在最后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程度。
由于鋼琴作品有各種不同的風格,教師在進行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融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不同風格的鋼琴作品,例如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等等。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討論和鑒賞,分析不同作品采用的伴奏技巧、創作風格等,并在教師適時的講解和引導下,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框架以及創作技巧,提升鋼琴教學的效率。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扎實的掌握專業技能,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練習,只有通過自我摸索和練習才能掌握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中蘊含的技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指出學生的薄弱之處,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應該適當獎勵,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科學設計演奏與伴奏融合教學的課程內容
古語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鋼琴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基本功的練習開始,只有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幫助學生實現質變。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的提升是以堅實的基本功為前提的,學生在學習曲譜時,如果缺乏基本功,那么將難以保證曲目彈奏的完整性。因此,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例如基本指法以及如何識譜等。
其次,在進行鋼琴演奏和伴奏融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機械性地傳授鋼琴伴奏和演奏的技能,還需要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分析作者在作品創作時的心情起伏,讓學生使用演奏技巧時更加得心應手。因此,為了促進學生鋼琴演奏和伴奏水平的提升,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作品欣賞能力的培養,為后續技能強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是與鋼琴伴奏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協調鋼琴演奏和伴奏教學的時間,將伴奏能力的培養作為提升學生鋼琴演奏水平的基礎。
(三)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
為了提升整體的鋼琴教學質量,教師應該重視教學內容的分類及教學安排的針對性。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鋼琴演奏能力和鋼琴伴奏能力的提升應該分類設計。例如,對于某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對伴奏能力進行強化培養,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某些專業的音樂知識;而對于某些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應該在培養其演奏能力的同時兼顧其伴奏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技巧,提升課堂效率。
與此同時,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與演唱者積極進行溝通和互動,避免發生兩者不協調的問題,并加深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創作,努力做到活學活用,而不僅僅將知識局限在文字水平,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水平。
(四)強化實踐訓練
實踐是檢驗學生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水平高低的重要途徑。現階段,很多高校忽視了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過多的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不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在具體的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增加鋼琴伴奏的課時,并給學生安排足夠的課后練習。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融合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融合教學的質量提升。
其次,鋼琴風格的形成是離不開實踐的。曲風和琴風的一致性是以長時間的、大量的實踐訓練為基礎的,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理想的演奏效果。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抗壓能力、自我表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輔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音樂協調性。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規模的演藝活動,重視學生實踐鍛煉。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開發需要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努力。教師可以從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的采用、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安排、實踐訓練的強化鋼琴演奏和伴奏融合教學的課程內容的設計等方面著手,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融合,培養學生即興創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協調性,為社會塑造更加全面的鋼琴人才。
參考文獻:
[1]潘欣杭.淺談高校音樂師范生鋼琴伴奏“彈唱結合”能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20(10):94+96.
[2]屈琬婷.高校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教學的有機融合[J].北極光,2019(12):25-26.
[3]黃瑀.論高師鋼琴伴奏教學與聲樂教學相配合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9(22):51-52.
[4]劉俐伶.以社會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發展[J].北方音樂,2019(23):187-188.
[5]董紓含.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及其創新教學探究[J].音樂天地,2019(11):43-46.
[6]徐鈺.文化館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教學的有機融合探究[J].北方音樂,2019(21):118+122.
[7]宋揚帆.淺談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J].北方音樂,2019(19):105-106.
[8]魏耀珍.高師鋼琴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施教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4):88-91.
[9]王春峰.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相融合的鋼琴教學探討[J].北方音樂,2019(11):225-226.
[10]郭振琪.鋼琴伴奏的實踐探索——評《鋼琴伴奏教學概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9(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