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孫茗然
[摘 要]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以來,許多國內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之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時也面臨著陌生市場環境帶來的未知風險。由于我國企業對各國稅制、文化了解不夠充分,節稅手段采取不恰當,導致了跨國企業面臨多種涉稅風險,包括由于稅收管轄權沖突引起的雙重征稅風險、跨國企業不當的避稅手段引起的轉讓定價風險、資本弱化風險,以及由于政治文化因素導致的稅收歧視風險等。為了規避涉稅風險,跨國企業要在深度挖掘自身潛力的同時,積極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源,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的跨國涉稅風險。
[關鍵詞] “一帶一路”;涉稅風險;跨國企業
[中圖分類號] F8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9-0103-02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經濟重創。為有效抗擊疫情,減輕疫情對經濟的不良影響,各國更應該團結合作,堅持多邊主義以應對全球性危機,實現長遠發展。我國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當時不僅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也得到了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此時中國繼續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可以為促進社會經濟復蘇,增長發展潛力發揮重要作用。在總結以往我國跨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可以發現,雖然跨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規模逐步擴大,但由于準備不充分,導致這些企業在境外面臨多種經營風險,其中涉稅風險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妥善處理涉稅風險成為跨國企業在海外發展路上的重要挑戰。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面臨的涉稅風險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有效促進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對于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真正為實現國家之間互利共贏開辟了一條道路。但同時我國跨國企業在實現“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著經濟、文化、政治、法律以及宗教信仰的差異,使得跨國企業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也存在著多種涉稅隱患。
(一)雙重征稅風險
不同國家之間稅收管轄權的界定會存在相互交叉的情況,在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源上重復行使權力而造成的沖突就會導致雙重征稅風險。例如:跨國企業在境外當地對企業的所有所得征稅,回國后,居民企業具有對全球所得進行申報納稅的義務,這樣導致跨國企業對于同一筆所得繳納了兩次企業所得稅。由于各國之間稅收法律及稅收結構的差異,對居民身份、收入來源地確認標準不同可能導致兩種極端狀況。一種情況是企業可以在跨國經營時利用法律差異所形成的真空區避稅,例如蘋果公司采用“愛爾蘭荷蘭三明治”方法避稅百億歐元。另一種是跨國公司在從不同國家取得收入時,可能需要承擔雙重納稅義務的情況。
(二)轉讓定價風險
跨國企業利用國際稅收協定的優惠條件以及各國的優惠稅制,通過轉讓定價使企業利潤從高稅國轉向低稅國,對居民國和來源國造成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不良影響,為沒有經濟活動貢獻的低稅地和避稅地提供好處。這種避稅行為已經成為各國稅務機關著重打擊的對象。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15年公布了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報告,該計劃強調國際稅收的公平性,并對跨國公司通過轉讓定價進行避稅的行為進行治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BEPS行動計劃的指導下加大對轉讓定價調查的力度。若仍然濫用不當手段牟取稅收利益,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需特別注意的是,由于勞務和無形資產的公允價格難以確定,跨國企業很可能因母公司與境外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存在的轉讓定價問題遭到反避稅調查。若被定性為轉讓定價避稅行為,企業不僅要補繳稅款,還可能面臨高額的罰款,同時還有喪失稅收信譽的風險,影響企業日后發展。
(三)稅收歧視風險
“一帶一路”投資國在政治體制、宗教意識等方面和中國具有差異性,一國的政治態度必然影響到對中國企業稅收政策的制定,稅收歧視風險已成為跨國企業面對的問題之一。中國企業在受歧視地域容易遭到東道國稅務機關不透明、不規范的執法侵害,承擔著不合理的稅收負擔。比如我國企業稅收優惠的享受條件更為嚴苛,當地稅務機關經常進行各種稅收調查詢問與突擊檢查,辦理涉稅事項時人為設置關卡,對中國企業發生的部分費用不予稅前扣除等,這些不合理行為將會導致跨國企業稅務成本升高,影響企業的資金營運效率。
(四)資本弱化風險
資本弱化現象是指企業通過利用所得稅相關規定,選擇更多的貸款,采用較少的股本投資以減少稅負的避稅現象。這是由于貸款利息一般予以稅前扣除,但股利分配不允許稅前扣除。“一帶一路”重點投資國在BEPS的影響下,都采取了針對資本弱化的反避稅措施,規定了安全港比率,即如果企業債務對股本的比例超過了稅法規定比例,對超過的部分貸款利息不可作為財務費用進行扣除。跨國企業如果沒有充分了解相關法律,繼續濫用資本弱化方式避稅,那么不光超出規定比例的債務將被征稅,還可能遭到投資國反避稅處罰,導致跨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增加。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涉稅風險應對策略
“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國企業涉稅風險的產生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即政治體制、文化發展和宗教意識等差異,內部因素即企業自身水平的限制。國家在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進程中,積極為我國跨國企業減輕外部因素的影響,企業自身則需提升稅務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積極了解國家最新政策,妥善利用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盡可能規避涉稅風險。
(一)學好稅收協定,降低雙重征稅風險
國際稅收協定是各國為了協調國家之間的稅收利益矛盾而采取的重要舉措,可以有效解決跨國公司雙重征稅問題,且稅收協定稅率遠低于投資國國內法稅率,不僅促進國家之間的投資與貿易,還可以降低跨國企業稅收成本。中國稅務部門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稅務主管當局建立了雙邊稅收合作機制或稅收協定,為跨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稅收保障。企業在投資之前應當對投資國的相關稅收法律有所考察,同時應了解并合理運用中國與該國之間的稅收協定,從而充分保障自己的相關權益。
(二)申請雙邊定價安排,減少稅務爭議隱患
申請預約定價安排可以有效避免稅務機關與跨國企業之間轉讓定價稅收爭議,提高稅收準確性的同時降低跨國企業的稅收成本,還可以幫助企業規避轉讓定價調查風險。跨國企業跨境關聯交易容易被稅務機關審查,從而面臨轉讓定價調查。因此,跨國企業通過我國與投資國稅務機關達成雙邊或者多邊預約定價安排協議,主動申請預約定價安排,可以減少稅務爭議,盡可能規避轉讓定價風險。
(三)強化內部稅務風險管理水平,加大國際稅收人才培養
我國跨國企業應著手組建專業稅務管理團隊,不僅需要對投資國的稅法規則深入了解,還需要了解他國與我國的稅收協定,為企業制定完善的納稅籌劃方案,依法實現節稅目標,控制企業涉稅風險。培養國際稅收人才需要跨國企業制定階梯式培養方案,并融合實踐進行針對性輔導,提升稅務人員自身業務水平。結合人力資源的激勵方式增加人才培養的穩定性,給稅務外派人員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福利激勵機制,以減少國際化稅收人才的流失。
(四)借助國際專業服務機構,加強對投資國的涉稅風險防控
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投資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性,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需要對投資國進行詳盡的風險評估,對其政治環境、經濟狀況、稅收法律、市場環境、投資環境等因素進行深入調研。若想了解該國未共享數據,可以考慮借助國際專業稅務服務機構的網絡平臺或向專門的國際投資機構開展專項咨詢,獲取該國在相關投資項目上投資規模、市場容量等方面的資料信息,對目標投資國的情況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正確衡量投資項目的回報情況。同時,跨國企業要對所有的稅收風險要素進行風險評估,建立專業的風險評估機制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采取專家討論、問卷調查、專業機構咨詢等多種手段進行數理統計,以進一步強化涉稅風險防控。
[參考文獻]
[1]劉鵬.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公司稅制比較[J].上海經濟研究,2016(1).
[2]張美紅.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涉稅風險及其應對[J].稅務研究,2017(1).
[3]陳虎.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稅收情報交換制度芻議[J].稅務研究,2016(7).
[4]梁俊嬌.納稅遵從行為理論及其對我國“走出去”企業納稅激勵措施的啟示[J].稅務研究,2017(1).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