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詠梅
【中圖分類號】R6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提到手術就不得不說到麻醉,通過對手術患者進行麻醉能夠使患者在手術中暫時性的失去疼痛感覺,從而實現無痛治療的目的。在手術前麻醉醫生會結合患者的手術方案以及年齡等相關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手術麻醉方案,例如全身麻醉、神經阻滯麻醉以及椎管內麻醉等,在患者入室后由麻醉醫生進行麻醉,待麻醉生效后便可以開始手術了。在整個手術期間麻醉醫生結合手術進展和患者的實際情況對于麻醉深度進行合理的調整,直至手術結束患者便可逐步蘇醒。在此期間,患者并不用擔憂手術疼痛的相關問題,然而手術后隨著麻醉的不斷蘇醒,患者也將逐漸感覺到顯著的疼痛,即術后疼痛,那么對于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又該如何進行緩解和護理呢?
1 術后鎮痛很重要
許多即將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最為擔憂的問題恐怕就是術后疼痛了,甚至有些患者聯想到術后疼痛就會不自覺的產生恐懼感與不安感。其實術后疼痛是機體對于組織損傷以及修復所產生的復雜的生理反應。目前疼痛已被認定為是繼體溫、血壓、脈搏和呼吸后的人體第五大生命體征,所以術后鎮痛日益受到關注。手術后進行充分有效的鎮痛能夠解除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更好地恢復睡眠和飲食,并積極的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這對于促進術后康復和提升手術治療效果等都關鍵,所以說術后進行陣痛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進行術后的鎮痛能夠幫助減輕病人的不適感與痛苦,同時也可更好地緩解焦慮情緒,提升睡眠質量,使病人能夠在更為舒適的狀態下安全順利地度過術后階段,從而加快術后的康復。許多手術患者由于害怕術后疼痛而不愿意進行深呼吸和咳嗽,這導致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進一步上升。而通過消除疼痛,則能夠有效改善該情況,更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呼吸和排痰,所以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等術后并發癥。通過緩解術后疼痛感能夠使病人及早的恢復離床活動,并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這對于縮短術后的臥床時間和預防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是非常關鍵的。手術后的過度疼痛會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并且病人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而通過進行有效的術后鎮痛,則能夠阻斷病人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進血管擴張并幫助改善微循環,這對于促進手術傷口的恢復和加快術后的機體康復等均十分重要。
2 術后鎮痛的流程是怎么樣的?
在手術前和手術中醫護人員會對患者手術后可能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同時還會結合患者的疼痛耐受情況來科學地制定術后鎮痛方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便可進行術后鎮痛了。手術后護士會運用鎮痛泵并相應的配合鎮痛藥物,與靜脈留置針或者背部硬膜外導管進行連接,從而給予患者藥物鎮痛。在首次鎮痛劑量應用后還會開放自控鎮痛模式,在此模式之下會有一個持續的劑量輸入到病人體內,大部分的病人無需額外給藥便能夠發揮比較滿意的鎮痛效應。然而存在痛覺個體化差異,所以會有少部分的病人仍然會感覺到顯著的疼痛感,此時就可通過按壓鎮痛泵的按鈕來繼續追加用藥,進而更好地緩解術后疼痛感。一般來說,手術之后病人最為疼痛的階段是術后36小時以內,護士會對患者的術后鎮痛進行專門的管理,如從鎮痛泵啟動到結束都會由專人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從而確保患者術后鎮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護士也會結合病人術后疼痛強度選擇恰當的時機幫助終止和拔除,所以您可不必擔憂術后鎮痛產生的副作用。
3 術后鎮痛并非完全無痛
相信許多患者會有這樣的疑問,通過進行術后鎮痛是不是就可以達到完全無痛了?事實上術后鎮痛是通過運用極低濃度的鎮痛藥物和局麻藥物來進行鎮痛的,僅僅能夠阻滯患者的痛覺神經,與此同時并不會對運動神經產生影響,所以能夠發揮良好的鎮痛作用,然而并不會對術后運動功能產生影響。但是術后鎮痛并不意味著患者完全無痛,尤其是每個人的疼痛閾值和耐受情況不同,所以要想達到完全無痛是不現實的。術后鎮痛的目標是幫助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感,使患者術后的疼痛能夠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同時盡量將副作用發生率降至最低。如果您認為只要使應用了鎮痛泵就能達到無完全無痛,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這是因為若實現完全無痛那就和手術麻醉并沒有任何區別了。然而我們所說的術后鎮痛其實是無需達到手術麻醉的級別的。
4 術后非藥物鎮痛也很重要
手術后患者的疼痛除了可以運用藥物方法進行術后鎮痛外,非藥物鎮痛方法也很重要。例如許多患者由于擔心術后的疼痛而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在這種心理狀態的作用下手術后患者的疼痛感受會進一步增加,甚至有些患者在應用了藥物鎮痛后疼痛情況仍然無法控制,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護患間的充分溝通,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來幫助改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從而提升疼痛閾值,并轉移對于疼痛的注意力,通過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改善術后的疼痛情況。與此同時,在手術前后通過講解手術以及術后疼痛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能夠對術后疼痛做足充分的思想準備,這樣能夠更好的避免術后由于過度緊張而導致的劇烈疼痛。
不良的周圍環境也有可能誘發患者的術后疼痛或導致疼痛感受進一步增加,所以說通過進行科學的環境護理也能夠幫助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達到良好的術后鎮痛目的。例如夜間護理中盡量關燈,對于護理處置過程中需要照明的情況可運用手電,避免直射病人的臉部,同時盡量照射地面。為了避免日光及月光等照射產生的影響,需要運用窗簾進行遮擋,同時盡量降低各類刺激性聲響,在進行護理操作以及對話的過程中要保持輕柔。手術后嚴格限制探視的人數和會面時間,結合病人需求對室內溫度進行調整,這樣能夠為病人創建良好舒適的環境,使其安然的入睡,從而免于遭受術后疼痛的折磨。
為了更好地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受,在護理中還可以將體位保護、意象、松弛以及音樂等一系列的非常規護理手段和常規鎮痛方法進行聯合運用,從而提升鎮痛效果。例如通過播放節奏舒緩的輕音樂,能夠促使患者緊張的心理狀態得到放松,在患者進行咳嗽等過程中指導進行正確的體位保護,有助于緩解咳嗽過程中由于牽拉和體位變化而導致疼痛感增強的情況,這些護理方法都能夠有效緩解手術后的疼痛感,從而促進患者及早康復。
手術患者通過進行麻醉能夠在無痛的狀態下順利的完成手術,然而術后疼痛的出現影響了術后飲食、睡眠以及治療,因此做好術后的疼痛護理和干預也很有必要,科學的術后鎮痛能夠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感,對于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