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是教育資源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創設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因此,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創設對于身心正在發展的幼兒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在農村,創設何種戶外環境才更適合幼兒呢?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經驗,對幼兒園構建戶外環境的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幼兒;環境建設;幼兒教育;農村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2-0004-02
引 言
創設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是一個需要相關工作者引起重視的問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代表我國幼兒園教育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各界對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創設不僅會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更關系著幼兒的健康成長。良好的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可以更好地開發幼兒智力,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1]。
一、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創設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價值
《孟母三遷》的故事里,孟母為了給孟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幼兒園戶外環境應涵蓋一切由物質條件組成的物質環境和由人際關系、心理氛圍構成的精神環境。幼兒園作為幼兒主要的活動場所,其環境與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環境的優化可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場所,同時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創設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能讓幼兒體驗戶外環境對自身成長及學習的作用,并愿意積極參與戶外環境構建,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創設的難點
在農村,寬敞的園所為創設特色戶外環境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因地制宜對環境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深思。
農村幼兒園的環境多根據空間格局、材料質量及色彩搭配等進行布局,主要強調戶外環境的“有”,而忽視了戶外環境對幼兒的教育功能,即忽視了“優”。很多人認為環境創設是隱性課程,但實際上,其對幼兒成長及發育發揮著舉足輕重作用。幼兒園應在重視環境裝飾的基礎上,在環境創設中體現教育功能。在戶外環境創設中,若只為了裝飾而裝飾,缺乏教育功能,對幼兒身心發展毫無用處,環境創設的意義也將不復存在。例如,在幼兒園放置高強度體育器械,雖然看上去外表美觀,但效用不大,幼兒的身體發育情況根本無法適應高強度的體育器械。另外,戶外環境創設應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但很多幼兒園在創設戶外特色環境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環境,忽略了幼兒本身,導致環境創設與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符。
三、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創設的對策
1.場地設施設備合理性設置
場地設施設備方面,需要農村幼兒園為戶外環境創設提供專業的設施設備及體育器材,其將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及經驗的豐富起到媒介作用。在戶外的不同活動區域,幼兒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從容易到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各層次設施設備。設施設備的場地設置,應該以幼兒不同需求為基礎。幼兒園應將場地設備設施與周圍環境全面融合,因地制宜,以發揮設備及設施的最大價值。這就需要幼兒園重視戶外場地設施設備設置的合理性,關注訓練幼兒大肌肉群的設施設備、訓練平衡能力的設施設備,以及訓練上肢力量的設施設備的戶外設置,具體設置應依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師可以先將幼兒集合,了解幼兒的需求及運動情況,并制訂幼兒健康表格[2]。
對健康表格中顯示身體比較瘦弱的幼兒,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訓練其大肌肉群,提升幼兒的運動質量,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育,并在戶外場地科學設置鍛煉大肌肉群的設施設備,一般將其設置于場地邊上。在本次健康調查中筆者發現,有較多幼兒身體較瘦弱,將設施設備設置于場地邊上,不會影響其他幼兒的活動或鍛煉。對于身體平衡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將訓練平衡能力的設施設備放在場地中央。此外,教師可以將鍛煉上肢力量的設施設備放在除上述位置的任何戶外區域(前提是不能影響其他幼兒的活動)。場地設施設備的合理設置,能滿足不同健康狀況幼兒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幼兒的身體部分潛能,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這對幼兒健康成長極為有利。
2.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教師可以以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保障活動設置的層次性及多樣性。教師首先應對幼兒性格及身體、心靈成長進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幼兒對戶外環境創設活動的興趣點,并開展對應的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快樂。教師可利用常規活動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進而讓其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懂得團結協作,并強化其規則意識,以提升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應對幼兒的動作進行必要指導,調動幼兒的運動興趣。教師需要發揮自身創新思維,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在活動中需要體現層次性及多樣性,積極引導幼兒探究同一個活動的不同玩法,鼓勵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發揮自身潛能,創新活動形式。
例如,在開展“小渠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幼兒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提問:過小渠有哪幾種方式?有的幼兒說可以選擇走小橋,有的幼兒說可以選擇走大石頭,有的幼兒說可以選擇走獨木橋,還有的幼兒說可以走鐵索橋。教師通過引導刺激幼兒思考,能夠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充分開發幼兒大腦,使其在活動中成為主角,并體驗活動的趣味性。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創設與之對應的活動環境,先在渠上搭建小橋,讓幼兒親自過小橋,并說出自己的體驗。然后,教師可以在水渠中放置大石頭,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部分幼兒走大石頭過水渠,并積極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師需對“小渠活動”進行評價,并總結本次活動的經驗,將其作為之后農村戶外環境創設的依據,在滿足幼兒身心需求的前提下,讓幼兒在活動中掌握知識,感受戶外環境對自身健康成長的益處,并積極鼓勵幼兒參與戶外環境創設。在活動期間,教師可以讓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親身體驗環境創設或設備搭設的樂趣,幼兒才能了解創設環境的不易及參與勞動的樂趣,這對于幼兒未來的成長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教師在同一個戶外環境及活動創設期間,應引導幼兒進行舉一反三,積極探究新玩法,讓幼兒熟悉戶外環境的設施及材料,并在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中發揮自身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及戶外環境創設活動的樂趣。幼兒在環境創設中不斷挖掘自身的運動潛能,可以間接提升運動能力。通過戶外環境創設活動,教師可以解讀童心、感受童真的價值,并在戶外環境創設中積極構建幼兒的精神家園。
3.重視本土資源材料的利用
《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睆V西南丹有中國白褲瑤之鄉的美稱,白褲瑤有著極為獨特和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有很多傳統游戲活動深受人們的喜歡。在戶外環境中,教師可以據此增設帶有當地特色的區域環境,如舉辦民族服飾展,讓幼兒了解白褲瑤服飾的制作過程。在材料投入方面,教師可以在區域內投放陀螺、高蹺、鐵環、竹片、竹棍等材料,讓幼兒說一說白褲瑤服飾的特點,動手做一做銅鼓,或讓其參與打陀螺、跳猴棍舞等活動,感受白褲瑤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民族傳統游戲的樂趣等,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的情感。
4.明確戶外環境創設需求
教師在創設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時,應結合幼兒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創設農村幼兒園特色戶外環境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幼兒園整體環境的美化,還要結合幼兒發展所需要的有利條件。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要能激發幼兒對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注他們的所作所為及對環境的探究,發現幼兒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進而為其提供材料,更好地體現環境的豐富性和啟發性,更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專業的體育器材,或為幼兒創新游戲種類等,以激發幼兒對戶外環境的熱情[3]。
環境的適宜性是指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注意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發展,要滿足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很多幼兒園的戶外環境都是由教師設計和布置的,沒有結合幼兒的需求。教師一廂情愿的設計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在戶外特色環境創設期間,教師應注重適用性的原則,以幼兒的需求為基礎。但一些教師在創設戶外主題活動環境時,偏離了活動主題,不適合幼兒創作,無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環境,不利于幼兒的學習成長。此外,教師還應在創設戶外環境的過程中合理選擇活動材料。由于幼兒年齡不一,創設的環境也會存在差異,選擇的材料也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大班的游戲材料應具備結構簡單、材料難度高、堅固耐用、色彩鮮艷等特征,需要滿足這一階段幼兒心理發展的需求,使幼兒可以在探索中豐富自身體驗,具有極強的探索性能;小班幼兒的材料則更加注重操作性。
結 語
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幼兒園戶外環境對幼兒良好的個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育戶外環境不僅體現了園區的美化,更是引領、支持幼兒獲取新知識、新經驗的重要資源,能為幼兒提供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的優質活動空間,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蔣中霞.淺談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的實踐與思考[J].未來英才,2018(17):341.
喻興艷.農村新建幼兒園戶外環境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好家長,2019(10):18-19.
胡夢蝶.新農村視角下鄉鎮幼兒園室外環境設計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2016.
作者簡介:楊志萍(1976.11—),女,廣西河池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動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