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綠色化學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實踐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打造意蘊十足的生本課堂、人文課堂和綠色課堂。探究微課與高中化學的有效融合策略,為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落地生根提供了理論方面的助力,為微課與學科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之路提供了鮮活的案例,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理科教育開辟了新的道路。
關鍵詞:綠色化學;微課;核心素養;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2-0019-02
引 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提倡培養學生的人文生態意識,打造意蘊十足的生本課堂、人本課堂、綠色課堂,其要旨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發展意識、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綠色課堂融入微課,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提供了科學的理論。遵循以學生為主的生本理念,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文主義理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是化學學科教學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目標要求,也是學科教學與微課深度融合背景下,助力學生不斷提升化學核心素養的必然之路。
一、微課融合學科:助力學生環保意識的生成
新時期、新課程改革倡導下的高中綠色化學理念要求教學工作者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牢固樹立環保意識、綠色意識、大局意識。微課在高中綠色化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使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有了可靠的保障,使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助力學生環保意識的生成有了教學技術上的支持、科學理論上的及時指導和教學方法上的大力更新,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精良的建構性裝備。
例如,在教學“有機化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整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機物沒有被回收利用,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并調查有哪些危害,然后提出環保建議。由于微課的助力,學生既能在課前深度把握課堂所學內容,在課堂上針對有機物對環境的危害進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又能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甚至能培養責任感和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基于核心素養這個角度,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不再單純地圍繞著化學知識層面,更是從情感滋養、品性鍛造、綠色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等精神層面入手。同樣,在課堂交流中,教師也不只是教給學生技能技法,更是上升到道德與品性建設的層面來培養學生。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樹立了環保意識,就為打造綠色化學課堂提供了教學途徑,也提供了理論支持?!拔⒄n的有效助力,使課堂體現了人本理念、人文理念,使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使學生有了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1]
二、微課提供案例:助力學生實踐意識的生成
微課過程中,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樣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點點滴滴,就自然會形成一個個教學實例。這些案例的積累,就成了學生不斷探究、不斷實踐的動力。因此,有了微課的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實踐能力的提升才得以實現。教師利用微課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這本身就是具有挑戰意義的教學活動,而這些活動蘊含的綠色環保意識,更加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以“有機化學”中的“有機塑料的回收和處理”為例,學生通過微課與教師互動,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運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對有機塑料進行了化學處理,完成了教學實踐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本身就蘊含著綠色環保的人文意識,學生在自主意識支配下進行動手操作,更能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這樣的實踐意識離不開微課的大力加持,也離不開新技術的高效介入。
學生一般對化學實踐性學習懷著極大的興趣?!熬G色化學課堂所具備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也會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獨辟蹊徑,蹚出一條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之路?!盵2]對于成長中的高中生而言,因為實踐而打開的學習或體驗的版圖越開闊,他們越能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鍛煉。學生親力親為參與實踐活動,必將更好地助力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
三、微課提供理論:助力學生創新意識的生成
任何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可持續性的理論知識,都來自不斷探究、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醞釀。其實,學生在新技術條件下學習的化學知識,再經微課助力,或輕或重、或多或少會對自我固有意識產生沖擊。這種沖擊就會匯成理論之源,形成再創新、再實踐、可持續性恒久的創新驅動力。無須教師苦口婆心,無須家長絞盡腦汁,學生就會自主地、全身心地投入高中化學高效、快捷的學習之中,提升核心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
高中化學的學習,處處充滿著對學生綠色環保意識的考量,充滿著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考量,充滿著對學生人文內涵的考量[3]。核心素養下微課助力的綠色化學課堂是經得起這些考量[3]。因此,學生也會在這種考量下,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不斷創新的內在驅動力。
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拓展素材的由結構化數字資源組成的微課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綠色化學相關知識,旨在向高中生滲透綠色化學理念,使學生樹立從源頭杜絕污染的環保意識。這些意識和理念的不斷滲透和樹立,也積極響應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著綠色化學基本知識的普及。
在實驗過程中,為了提升實驗操作和流程的綠色程度,教師應盡可能實施簡易實驗操作,這也是對實驗操作的創新。這樣的實驗并不是降低化學教學目標的要求,而是讓學生結合綠色化學理念,在盡可能地簡化步驟和材料的基礎上節約材料,同時縮小實驗的規模,從而有效降低成本,并且盡可能避免實驗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利用微課進行實驗展示,更換或者減少實驗材料,能夠有效避免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在實驗操作步驟方面,教師可以結合綠色化學思想進行反復推敲,從而保障實驗的可實施性、操作性和規范性。學生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能夠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有害物質。學生如果沒有遵循綠色化學理念,為了省時省力而省去了廢物處理的過程,就可能會影響環境安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在實驗創新中,教師應盡可能使用無毒的新型材料,利用微課展示不同材料的特點。學生可以結合視頻和圖片模式進行自主探究,進而了解對有害物的處理方法。通過微課教學,學生能夠直觀觀察一些化學實驗操作的危害性,同時可以認識到無毒無害材料的優越性。例如,在組織學生觀察IA族與水的反應這一實驗時,教師如果使用較多的材料,可能會出現爆炸問題;而如果利用鉀和水進行操作,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同時能夠保障化學實驗的綠色性。
四、微課創設情境:助力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在當前的高中綠色化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能夠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掌握綠色化學知識并發展綠色化學理念。例如,對于氮的氧化物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模式展示“魔鬼山谷”的情境。這個山區經常出現風雨交加和電閃雷鳴的情況,這些雷電可以輕易擊斃人畜。但是這個山谷中,植物和農作物一直生長得比較茂盛。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化學思維進行研究和探索,使其分析“魔鬼山谷”中空氣和土壤的化學成分。經過分析學生可以了解到,“魔鬼山谷”中的氮比較多,在電閃雷鳴的情況下,空氣中游離狀態的氮就會和土壤中的硝酸鹽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的氮肥能促進植物的生長。教師利用這樣的微課內容,可以有效滲透綠色化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化學對生活有利的一面。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工業生產化肥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學生結合這樣的微課學習,能夠了解當前工業生產中的污染問題,并樹立綠色化學理念。
在具體的教學實驗中,教師也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安排實驗內容,利用微課呈現較為危險的實驗,并讓學生掌握處理化學廢渣和廢液的方法和思路,從而掌握綠色化學理念。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制取氯氣的過程,讓學生分析和思考化學實驗的結果。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思考化學現象,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環保意識。
結 語
化學教師應該是綠色化學理念的倡導者,時時刻刻播撒綠色理念,不經意間就在學生的心底種下環保和綠色的種子;化學教師應該是綠色化學課堂的建設者,引領學生親近綠色、欣賞綠色、創造綠色;化學教師還應該是綠色世界的開拓者,引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建設青山綠水,開拓更綠色環保的大千世界。微課能讓師生共同演繹綠色化學精彩課堂。
[參考文獻]
劉澤芳.核心素養的微課助力高中綠色化學教學研究[J].速讀·中旬·學法教法研究,2018(06):23.
邵青春.化學微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下旬·學法教法研究,2018(12):12.
張香.高中化學綠色實驗教學策略應用探析[J].名師在線,2019(20):44-4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微課助力高中綠色化學理念落地生根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22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韓永德(1970.8—),男,甘肅武威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