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常東
摘 要:眾所周知油田工程有著較大的難度,整體內容十分復雜,其涉及到非常多的內容。在油田工程中,注水是很重要的生產環節與生產內容。以油田生產的實際意義角度來看,注水水質帶來的影響十分突出。如果沒有合理控制注水過程,除了會破壞地層,同時也會影響原油采收效果,無法保障油田生產效益,成為油田事業發展的重大阻礙與影響。考慮到以上種種,本文將深入油田注水水質處理技術,分析思路和應對方法。
關鍵詞:油田注水;水質;處理技術;原油
以我國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到的是,當前國內油田事業已經漸漸進入到石油開發中后期階段。廣泛開展的注水開發工作,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原油生產效益、原油污水處理與回收都有深刻影響。必須注意的是,回注前,需要工作人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處理污水問題,解決污水回收和排放問題,在各項數值達標以后,才可以回注,保障石油順利生產。因此工作人員需要表現出油田注水處理足夠重視度,正確生產與處理問題。
一、注水水質劣化原因
(一)物理因素
這里說的物理因素就是壓力、時間以及溫度等環境指標變化,導致水中粒子和物質平衡被打破,引起了水質劣化問題。首先是壓力。因為壓力增加會加速懸浮物運動速度,導致懸浮顆粒聚集。此時壓力升高,就會提升注水懸浮物的含量,劣化水質。其次是時間。在時間推移下,懸浮物微生物數量越來越多,聚集大量懸浮物。此時因為懸浮物太多,所以劣化了水質。最后是溫度。溫度會導致水中粒子運動變化。水溫提升,會讓水中懸浮物含量增加,劣化水質。
(二)化學因素
首先是化學劑,比如絮凝劑在投入使用以后,能夠讓微小顆粒絮凝。此時這些小顆粒就會沉降,增加水中懸浮物數量[1]。
其次是成垢離子。水中成垢離子會生成各種碳酸鹽化合物,附著在系統內壁。最后是油滴。在動力學作用下,油滴包裹了懸浮物,最終沉降,劣化水質。
二、水處理流程
一般來說水處理有兩個流程模式,第一種高壓注水站注水,利用多井配水計量間處理流入注水井。第二種高壓注水站注水,隨后經過干管多支線穩流配水閥組處理,最后進入注水井。
(一)清水系統
縱觀大局,清水系統實際上運用了膠膜隔氧密閉注水工藝以及柴油密封。對于有著較高含氧量的地區,一般都會用化學除氧方法[2]。高含成垢陽離子去處理應用機械真空脫氧方式。此外工作人員也會配合應用PEC燒結管精濾和纖維球粗濾方式。另外還會周期性使用段塞式投加殺菌劑,有效殺死細菌,避免細菌瘋狂增長。隨后會用防垢劑這種辦法控制與減弱地層結垢問題出現。也就是說清水系統本身流程很多,完整的技術是改善地質問題,避免生產對地質造成負面影響的關鍵。
(二)污水系統
作業中,利用管道破乳、大罐溢流沉降、井口加藥等脫水手段,配合殺菌、過濾、凈化技術處理污水。技術之后,將污水回注地層。在一系列處理過程之后,此時污水就能夠達到國家規定標準,這時候將被凈化后的污水注入地層。此外工作人員需要合理使用膜技術與精細過濾方法,從而進一步改善水質問題。
(三)污水處理情況
離子交換,在沉淀以后,污水會堆積在儲油罐,去除大量污油。之后污水會進入高效氮氣氣浮池,此時內部的乳化油和分散油得到了深入處理,控制含油濃度在20/L,此時要避免懸浮物濃度超過20/L。
(四)膜超濾
該技術使用膜裝置配合超濾膜,通過施加適量壓力,靠著多孔材料攔截能力,就可以用物理手段去除水中菌體、顆粒物和有機大分子。從而完成不同成分的篩分。
該分離技術能夠有著固液分離高效、無相態變化并且可以常溫操作,維護非常方便等特點。由于優勢突出,隨意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五)納濾技術
由于儲層中有著很高的鋇粒子含量,所以容易引起地層結垢堵塞問題,降低最終產能,增加注水壓力。考慮種種,此時需要用納濾技術,通過改善水質源頭,去除污水雜質,就可以避免儲層與油井出現結垢,提高整體生產質量。
三、油田水處理劑
(一)處理劑選擇
首先在選擇處理劑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體現足夠的效果與應用性能,提高投加便利性,不能讓材料價格過高。此外應當確保地層流體與地層巖石相互包容,不應該有結垢、乳化問題發生。假設工作中,需要使用多種處理劑,就要保障這些處理劑可以彼此包容,避免化學反應問題,要注意化學相互作用與化學沉淀問題。
(二)殺菌劑
基于大局角度來看,目前常用殺菌劑有兩種類型,分別是非氧化殺菌劑與氧化殺菌劑。氧化殺菌劑的使用非常廣泛,包括各種各樣的氯和相關制品[3]。另外目前主流殺菌劑中,臭氧、溴化物也是非常常見的。考慮到腐蝕性問題,作業的時候不可以直接應用在水系統。另外季銨鹽是非氧化殺菌劑,也是非常常見的殺菌劑種類。國外還有一些其使用的是硫化氨基甲酸酯,在實踐中效果很不錯。
(三)兩種殺菌工藝
首先作業的時候,工作人員會把濃度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三點五的食鹽水用電解裝置,依靠直流電電解,此時會出現大量次氯酸按。這是一種穩定性比較弱的物質,在水中會生成原生態氧,氧化細菌,有非常好的殺滅細菌效果。
其次光電殺菌。工作人員使用特殊裝置發出特定波長紫外線,二氧化鈦與紫外線在化合反應中,出現光化學催化效應。此時依靠光電氧化過程,就能夠破壞細菌的分子結構,從而殺滅水中細菌,提高水質。
(四)防垢劑
過去國內所用的水處理防垢劑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有機磷酸酯或有機磷酸鹽,第二種是聚羧酸和各種衍生物。常規情況下,每升使用5至10毫克,就能夠獲得非常好的防垢濾效果,配伍性十足,不會損傷地層。該技術可以從源頭提高防垢質量與效果。
(五)緩蝕劑
在生產中,無機鹽屬于非常重要的緩蝕劑,常用的類型包括鎢系、鉬系、硅系、鋅系、磷系、鉻系。有機配方當中,有機磷酸鹽是很常見的緩蝕劑。
(六)其他處理劑
首先是除氧劑,也就是還原劑,比如異抗壞血酸、聯胺、水合肼、亞硫酸鹽等。
其次是粘土穩定劑,用處為控制粘土顆粒移動,避免粘土膨脹發生。常用材料包括陽離子聚合物、銨鹽、無鹽。
此外為了保障注水效果以及提高驅油效率,注水中有時會會添加適量表面活性劑,作用為降低水表面張力,改善油水流動性。
四、水質檢測技術
了解水質情況,才能夠更好的生產石油,部分項目需要在現場操作,而不是實驗室操作。
常用在油田水質檢測的有腐生菌測試瓶與硫酸鹽環氧菌。操作中注入水中,實現對鐵、氧以及二價硫的溶解。以上儀器被用在油田水現場檢測,準確可靠且操作十分方便,性能能夠達到國外的同類別產品水平,在國內被廣泛使用,有著非常好的生產效果。
結語:本文以油田注水水質處理技術作為切入點,分析與描述了操作思路。立足實際,可以看到的是,對我國來說,油田產業屬于非常重要的產業,其直接影響社會發展、國家經濟建設。工作人員需要提高油田生產重視度,重視對各種相關技術的開發與研究。特別是應將保障注水質量和注水效果作為追求,提高水質與處理技術合理性、科學性。將目光放在提高原油采收能力,提高石油企業最終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星.油田回注水水質的問題與應對[J].化工管理,2020(14):213-214.
[2]劉文輝,鄭玉飛.海上油田注水水質對儲層傷害的模擬實驗[J].化工科技,2020,28(02):42-45.
[3]李勝蘭,李季,方利平.油田回注水系統水質惡劣的成因分析[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0,39(0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