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益娟
【摘要】數學一直是各個階段教學的核心。教師也在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但目前依舊有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頗有微詞,認為課堂教學缺乏新意。本文將對“一師一優課”比賽中“等差數列”課堂進行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數學實驗;課堂生機;“一師一優課”;實錄與反思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發展學生素質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實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符合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一、數學實驗教學實錄
1.欣賞圖片
教師:“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推理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它也是順利解題的關鍵。這需要我們根據已知的一個或者多個條件進行判斷,并確定一個新的思維過程。那就讓我們通過幾組照片,來打開學習新知識世界的大門吧!”
設計內容和主要意圖:教師給出幾組照片,讓學生根據照片上的數字信息得出相應的數列,然后對這些數列進行仔細的觀察,討論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在觀察和分析中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概念、公差等知識。
2.案例猜想
首先,教師給出一組數據。
(1)0,5,15,20,25
(2)-2,-1,0,1,2
(3)3,3,3,3,3
(4)4,2,0,-2,-4
教師:“正如我們觀察和分析所得,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項與前一項差為同一個常數,則這個數列可以被稱為等差數列,而這個常數就是等差數列的公差。我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而這個公差就是數列后項減前項所得。”
接下來,教師給出幾個例子。
(1)1,1,2,2,4
(2)1,2,4,6,7
(3)9,7,5,3,1
(4)0,1,0,1,0,1
教師讓學生猜想它們是不是等差數列,如果是,請根據給出的數據求出公差。
3.質疑與思考
教師:“在推理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質疑并思考。老師將給出幾個通項公式,大家可以對此進行觀察,提出疑問,并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我們一起確定準確的通項公式。”
4.練習與鞏固
教師:“通過前面的推理、質疑和思考,我們得出了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接下來,老師將給出幾道典型的題目。大家要在課堂上完成這些練習題,以此鞏固自己在本節課所學的概念和公式等知識。”
(1)-402是否屬于等差數列-5,-9,-13...中的一項?如果是,那是第幾項?
(2)求等差數列-8,-4,0...的第28項。
5.延伸與提高
教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推理了等差公式,解答了相關疑問,并通過練習題鞏固了所學內容。接下來,老師會給你們布置幾道延伸性題目。希望在課下,大家可以通過解答這些習題來完成自己的復習任務,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
二、數學實驗教學評價
教師通過學生熟知和感興趣的圖片導入等差數列,讓學生不僅可以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還可以集中注意力,感受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典型案例的猜想和分析中,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在質疑和思考環節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散思維,鍛煉表達能力,增強合作意識。而當堂練習可以讓學生“趁熱打鐵”,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最后,通過課下的復習和拔高練習,學生可以深入學習與等差數列相關的知識,熟練掌握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從而有效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三、數學實驗教學反思
1.加強重視數學實驗的意識
傳統教學觀念嚴重限制了教師對數學學習的認識,他們認為數學學習就是概念、公式的記憶,以及大量的習題練習,還認為數學學習是嚴謹的,不需要像化學和物理學科那樣設置教學實驗。但教學實踐表明,數學學習不能僅限于記憶和練習方面,而應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實踐操作體驗,引導他們積極與同學展開交流、合作,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提高其創造能力,從而實現其全面發展。
2.重視數學實驗教學環節的設計
受大眾喜愛的電視和電影節目等都需要優秀的劇本,而優秀的劇本離不開每個環節的精心設計。數學實驗教學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并在參與數學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在數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可通過實驗教學對數學普遍存在的規律和現象進行深入剖析,從而深入了解所學知識,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3.優化數學實驗教學結構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自身的數學實驗教學結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數學實驗的積極性,從而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提出實驗要求,讓學生按照要求在計算機上完成相應的實驗,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問題的相關數據,對實驗的結果做出清楚的描述。這一環節在創設情境和提出猜想兩個環節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直觀教具,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設置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導入教學內容,盡可能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來完成自己每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其次,教師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銜接新舊知識,幫助他們構建數學知識結構,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