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春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積極貢獻力量,是人力社保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來,切實增強推動人力社保事業“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全市人力社保領域落地生根。
人力社保全部工作涉及人、大部分工作涉及民生,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我們要緊扣國家和我市規劃目標,圍繞就業創業、養老保險、人才人事、勞動關系、技能提升等人力社保領域的重點工作,提出具體的貫徹措施和辦法,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實事、補齊民生發展短板,做到以下“五個著眼”。
著眼“保存量、擴增量”,穩住就業基本盤。把就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緊扣“穩主體、做增量、促創業、保重點、強培訓”舉措,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強化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同聯動,加強新經濟、新業態等就業工作新增長點培育,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打造創業帶動就業品牌,著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關注就業困難重點群體利益,有效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快速發展,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著眼“全覆蓋、兜底線”,筑牢社保安全網。圍繞覆蓋全民、城鄉統籌、保障適度、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目標,以推進制度全覆蓋、穩步提高待遇、確保基金安全可持續為重點,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完善社保待遇調整機制和統籌降費減負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舉措,著力基金保值增值,增強基金可持續發展能力,鞏固全民參保登記成果,確保法定人員應保盡保。
著眼“搭平臺、廣聚才”,構筑人才集聚地。圍繞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加快優秀科學家、名家名師、創新創業型領軍人才等“塔尖”人才培養引進。做大做強“塔基”人才,推進社會人才返鄉和鄉村人才振興,加大對“兩群”人才保障力度。深入實施“巴渝工匠2025計劃”,建立與產業發展適配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引才活動品牌,持續辦好重慶英才大會、“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和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會引才,以賽促培,強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支撐。
著眼“重預防、強監管”,做好勞動關系穩壓器。主動應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勞動關系新變化,健全協調勞動關系新機制,鞏固推廣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建設經驗。健全協調勞動關系機制,做實“三方四家”定期協商會議制度。健全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多元調解機制。加大治欠保支力度,嚴厲打擊惡意欠薪,構建工資支付誠信評價體系,確保不因欠薪引發重大群體性事件或極端事件。
著眼“增效率、減環節”,打造人社服務樣板間。常態化開展行風建設,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壓縮辦事時限、數據上線上網上平臺,提高“渝快辦”網上人社服務能力。加大覆蓋一次辦、打包辦事項,發揮“社保卡”的功能。持續優化“放管服”,進一步做好權力下放工作,及時更新、動態調整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健全人力社保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支持服務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快推進精簡證明材料、服務許可告知承諾制試點等為民服務事項的落實落地。持續推進“智慧人力社保”建設,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推廣網上辦、掌上辦,實現“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
(作者系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