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長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黔江區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走深走實“四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加快建設渝東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努力打造“三宜共享、三生共融、三清共彰”的“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奮力書寫“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黔江篇章”。
走深“生態優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做強優勢互補、戰略支撐“產業群”。我們將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加快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深化“五大環保行動”,確保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保持在350天左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以上,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放大“綠色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中國森林氧吧”等品牌效應。深化“十個一”模式,壯大“3+X”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著力“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接二連三”構建200億級山地特色農業發展先行區。依托6個科技創新平臺賦能大數據智能化,創建市級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加快打造卷煙及配套、新材料等2—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在“十四五”末,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渝東南40%以上。
走實“城鄉互動型”高質量發展路子,打造獨具特色、品質高端“峽谷城”。我們將統籌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一幅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精彩畫卷。重構“一主兩副五組團、帶狀整合”的城市空間格局,推動文景產城一體化,力爭2025年建成區面積和城市人口達到“雙30”目標。擦亮 “五區” 城市品牌,一體建設城市峽谷特色體驗區、官渡原生峽谷漫漂區、一江兩岸武陵水鄉區、濯水景區功能疏解區,高水平打造“世界罕見、國內唯一”的“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立體化釋放“一江穿城、一峽連城,江峽相擁、城景一體”的獨占效應。加快建設渝東南職教城、西部醫學中心渝東南副中心,再創3個三級醫院,全力構建區域性公共服務高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力確保三度榮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項“長安杯”。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建設“一強二美三新”幸福大美鄉村。
走好“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創建全域全景、至清至美“先行區”。我們將緊扣“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使命,努力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標桿。以打造濯水5A級景區、城市大峽谷5A級景區、三塘蓋國際旅游康養度假區“三大拳頭”引爆“全域旅游、全景黔江”,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由市級升級為國家級,建設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旅游大區向旅游強區、旅游美區闊步邁進,力爭2025年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2%以上。辦好中國武陵山國際民俗文化旅游節、中國雞雜美食文化節、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原創大型民族歌舞詩劇《濯水謠》“兩節一賽一劇”,協同打造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大武陵”國際旅游目的地“一帶一區一地”,讓“烏江畫廊、武陵風光、生態康養”交相輝映。
走出“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形成開放共享、抱團發展“共同體”。我們將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一體化”理念,“強己”建中心,“利他”促融合。加快構建“七干線兩站場”鐵路網、“一環六射”高速公路網、20條以上航線網、借道4條水運網,加快建成武陵山區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場所,開放航空和鐵路口岸,設立武陵山(重慶)綜合保稅港區和出口加工區,構建“海關+口岸+通道+保稅區”綜合開放平臺。充分發揮武陵山旅游發展聯盟、武陵山旅游營銷基金、渝東南武陵山旅游投資公司“一盟一金一企”平臺作用,唱好“雙城記”,融入“經濟圈”。積極組建武陵山綠色銀行,攜手渝東南各區縣搶占武陵山市場,聯動武陵山片區4省市71縣市區優勢互補、協調共促、差異發展。加快建設黔江—恩施區域協作發展示范區,與中信集團、山東日照、江蘇大學等協同打造市場化合作典范,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發展優勢。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