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王艷玲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鎖定鋼板微創治療四肢近關節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2016年3月~2019年3月來我院治療四肢近關節端骨折的7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比組。研究組的38例患者接受鎖定鋼板微創治療,對比組的37例患者接受單純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比對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關節功能評分以及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而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各項關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比組,P<0.05;研究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鎖定鋼板微創治療四肢近關節端骨折的臨床療效較好,對患者的關節評分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四肢近關節端;鎖定鋼板;骨折;微創;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四肢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的疾病類型,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近關節端骨折,會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造成影響,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合理,可能會使得患者出現關節功能障礙[1]。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鎖定鋼板手術用于四肢近關節端骨折治療中,取得顯著療效。因此,本次研究選擇了來我院治療四肢近關節端骨折的75例患者,將其分為兩組,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分析鎖定鋼板微創治療的療效。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間,來我院治療四肢近關節端骨折的7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組,研究組有38例患者,男、女例數比為25:13,最大年齡為62歲,年齡均值為(37.25±7.82)歲,創傷到手術時間1-15天,平均(8.21±1.35)天,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分別21例、17例;對比組的37例患者,男、女例數比為24:13,年齡均值為(37.46±7.19)歲,創傷到手術時間1~14天,平均(8.11±1.38)天,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分別22例、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用SPSS 23.0分析,結果顯示P>0.05,可比。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
本次參與研究者,參照WHO制定的關于四肢骨折診治標準,結合X線、MRI檢查確診者。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接受單純的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根據標準的手術方法進行。
研究組患者接受鎖定鋼板微創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2.1 肱骨近端骨折
將切口設置在患者的肩峰下,后將相應組織逐層切開,對肱骨頭的臨時固定可以采用克氏針,復位遠端骨折端通過牽引法開展,后按照股骨近端骨折的方法置入LCP鋼板,之后到達骨皮質面;在骨折遠端的螺孔用1枚普通螺釘固定后,用X線機或C型臂觀察骨折端和接骨板的位置,如果位置合適則可以通過導向器,將螺釘擰入,之后在骨折端各放置3枚或更多的螺釘以穩定骨折;固定后,拔出克氏針。
1.2.2 股骨近端骨折
患者通過牽引床的復位牽引,入路選擇的位置是后髖關節外側,將患者的股外側肌分離,后使病灶暴露,通過C形臂將骨折端進行復位,臨時固定仍然選擇克氏針,之后同上述方法一致,置入LPC鋼板后,其余操作也同上。
1.2.3 脛骨近端骨折
在患者脛骨近端的前外側入路,止血后,使骨膜充分暴露,復位骨折端,如果關節面有壓縮性骨折或塌陷的情況發生,患者則需要接受自體髂骨取骨植骨術,之后將LISS鋼板插入,其余操作與上述操作相同[6]。
1.3 觀察指標
隨訪患者半年,比對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關節功能評分以及治療效果。
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信院時間。
關節功能評分,即觀察患者的肩關節評分(Neer)、髖關節評分(Harris)以及膝關節評分(HSS)。
治療效果標準:關節疼痛感消失,肢體可以正常活動為顯效;關節疼痛感偶爾出現,肢體活動受限小于50%為有效;關節疼痛,肢體縮短在3cm以內為無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患者的資料和數據均用SPSS 23.0開展處理和分析,手術相關指標、關節功能用(x±s)表示,t檢驗,治療效果用x2檢驗,并用%表示,P<0.05。
2 結 果
2.1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而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髖關節評分、肩關節評分以及膝關節評分與對比組評分相比,均存在明顯優勢,P<0.05,見表2。
2.3 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30例、7例、1例,治療效果97.4%;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22例、8例、7例,治療效果81.1%,組間對比,x2=5.219,P=0.022。
3 討 論
四肢近關節端是指骨折部位出現于近關節處,使關節活動被限制,故需要開展有效治療,以固定方式對部位進行固定。傳統手術創傷大,切口大,故術中出血量大,并發癥多,預后效果差。而鎖定鋼板微創治療能有效彌補以上不足。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各項關節評分分別為(89.26±4.31)、(90.15±5.63)、(86.51±4.38),而對比組患者的分別為(63.75±3.91)、(78.94±3.21)、(70.19±3.72),研究組患者的三項關節評分明顯較高,P<0.05。主要因為鎖定鋼板微創治療在對粉碎性骨折治療時,是通過鋼板與鋼釘之間存在的穩定結構所進行的,在固定之后,螺釘和鋼板融為一體,避免了螺釘松動情況;除此之外,內固定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因此也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加之患者的骨面不直接接觸到鎖定鋼板,這也避免了患者發生應力遮擋,促進了患者骨折端骨痂的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屬于為累計患者,則要遵循橋接原則。
綜上所述,治療四肢近關節端骨折,采取鎖定鋼板微創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改善了患者的關節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 銳.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術與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療效差異[J].醫學與哲學,2017,38(8):31-33.
[2] 王 強,周龍云,梁 斌,等.掌側正中微創入路與Henry入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7,32(7):7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