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文章從信息的解讀、視覺化的邏輯結構和有效傳達等方面探討醫療信息在視覺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文章首先關注的是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解讀的正確性;其次是邏輯結構的貼合大眾性;最后通過審美來調節信息與圖形、圖像的關系,最終達成有效傳達信息的目的。
丹尼爾·貝爾在《 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一書中說,“我堅信,當代文化正逐漸成為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視覺成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視覺文化以視覺圖像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向帆在《 詞意辨析:可視化、視覺化、Visualization及信息圖形 》一文中對“可視化”“視覺化”做了詳細的考證和辨析,指出“視覺化”更符合構詞關系和語義的準確性要求。李長生在《 視覺文化研究四題:視覺化、視覺性、視覺制度與視覺現代性 》一文中,將視覺化從生理限度、心理限度、技術限度、社會限度和認知限度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對“將不可見變為可見”的內容與形式做了充分研究。對視覺化的研究是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的主要區別之一,也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從本質上看來,世界圖像并非意指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在“世界被把握為圖像”的背景之下,研究視覺化在現代信息普及中的問題,有積極且實際的作用。在以圖形、圖像為信息傳達的載體中,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信息來源可靠和準確解讀信息的問題
自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方面,信息如浩瀚的海洋,哪一方面的信息都不缺乏;另一方面,正確、科學、有價值的信息卻是沙里淘金,需要一番辨識才能找到。同時,對于真正正確的信息的辨識也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情,需要有相關知識的積累才能完成。對于信息可靠性的辨認,要看主要的科學共同體是如何認識的。大眾普及中的信息,要以科學共同體的普遍共識為主要依據,對于存疑或者有待深入研究的信息要做辨析,對達成共識的部分可以做解讀,對存疑的部分不能亂解讀。
醫療信息的可靠性來源依靠專業醫療機構或者專門的醫療解讀團隊,比如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官網、醫學微視、健康時報網、丁香園、中國循環雜志官網、365醫學網等網站,以及中國醫學院阜外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阜外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官方公眾號、貓大夫醫學科普等公眾號的醫療信息。這些醫療機構的網絡宣傳部門,或者專門的醫療知識普及系統的信息是可靠、可信的,一些沒有醫學或者醫療機構背景的公眾號上的信息是要引起高度懷疑的。
從輸入端保證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對信息的圖像化解讀是一件技術活。首先要厘清醫療信息的邏輯關系。醫療信息作為與人的身體、心理、精神緊密相關的綜合體,梳理信息在哪一個層次,與哪一個層次有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生病和治療的前、后期,有不同的影響層面。現代醫學越發達,越能發現人是一個生命的整體,不能單純地認為是生物醫學層面的人,而是生物——心理——社會層面綜合性的人。所以,厘清疾病與治療中的各種邏輯關系是解讀的第一步。其次,對于關鍵點醫療信息的解讀要清晰。各種疾病的關鍵點信息是不同的,針對每一種疾病最重要的發病原因、發病特征、治療特點要以權威醫療機構的解讀或者專科醫生的解讀為主。對于不了解的信息要和醫生溝通,取得合理的解讀過程。最后,對生活方式中的不合理要說透徹。作為生物體的人,有很多進化過程中留在基因里的偏好,這些偏好影響著人的生活,影響著社會對于人性的理解。人們同生活習慣對抗的過程,其實是在與人的基因偏好做斗爭,因此,對人的關懷需要更多層面,尤其是精神層面的鼓勵和生理層面的習慣養成。
驗證和解讀成為視覺化的前提條件,也是附著在圖形、圖像背后的硬核信息,是讓圖更美、更受歡迎的因素之一。
二、找到大眾能接受的邏輯結構
對大眾進行信息傳輸要遵循大眾能夠接受、愿意接受、樂于接受的邏輯結構,主要是找到與大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切入點。張南平在《 論公文邏輯結構的類型劃分 》一文中將常用的邏輯結構分為六種:“三個‘問題珠聯璧合”說,“緣由、事項、要求”說,“為什么——干什么——怎么樣”說,“事、據、法、析、釋、形”七要素構成說,“五個模塊組合”說,“層次關系說”。這種對于公文寫作的邏輯分析,對于大眾信息傳播也有參考價值,從尋找與公眾利益相關點的角度出發,發現“為什么——干什么——怎么樣”這個敘述邏輯與大眾的結合點最為密切,也最容易引起大眾的關注。
“為什么”最主要的切入點就是“我”為什么要關注此問題,跟“我”有什么關系,這是占用別人注意力和關注點的理由,也是任何信息跟大眾接觸的第一個問題。“干什么”相當于什么事、怎么了,也就是要傳遞什么信息,進一步深究跟“我”的關系,這是信息有沒有說服力、能不能進入別人視野和意識的關鍵時期,是信息傳遞者應該著力思考的地方,也是創意、靈感、新形式出現最多的地方。“怎么樣”是說對“我”有什么好處,也就是去執行信息的動力問題。在醫療信息普及過程中,“怎么樣”是推動大眾執行力的地方,需要從邏輯角度出發去尋找視覺化信息,具有審美性、幽默性的視覺化表達,能讓信息更容易直達觀眾的內心。
視覺化過程中視覺性的核心問題是“看與被看”的關系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隱藏在觀看行為中的視覺權利問題,是“看”與“被看”權利的較量。尤其是在網絡自媒體普及的時代,“看”是權利,是一種看不見的投票;“被看”是一種渴望,是被動地求關注的狀態。于是,尋求“被看”“被關注”是一種讓渡的行為,也是一種渺小的行為。在宣傳中宣傳擴散的成本越來越高,也就是注意力越來越稀缺,獲得別人的關注是一件很難、同時價值很高的事情。在醫療信息宣傳中依然會遇到擴散困難、注意力稀缺的問題,研究大眾喜歡、能接受的邏輯結構,是降低傳達難度、主動吸引注意力的方法,也是信息解讀中重要的一環。
三、準確、有效傳達的問題
準確傳達信息是指視覺化醫療信息不能走樣,要依據醫療信息的準確性進行視覺化表達。視覺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途徑——圖形、圖像的表達,要遵循圖形、圖像的邏輯化表達思維。圖形邏輯化是在圖形設計中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對形象和信息進行抽象與推理,并以人類最一般的思維推理過程和規律來實踐圖形設計,從而實現信息準確和有效地傳播。在圖形設計中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對形象和信息進行抽象與推理,已成為視覺信息準確、有效傳達的科學方法,它是聯系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橋梁。有邏輯的組織是圖形信息準確傳達的基礎,它依據人們共通的生理、心理基礎和審美體驗,運用圖形邏輯化方法來實現,如象征、寓意、諧音、表號等。
有效傳達信息是指在視覺化信息過程中,將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得到有信息含量的審美表達。美的表達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動力之一,視覺化中圖形、圖像的美感價值在于對信息的表達、引導、暗示,使信息在傳達過程中清晰、明確、新穎、有趣,賞心悅目。這種美感的本質是圖形、圖像背后的醫療信息的價值,是將形式的意味與信息的價值緊密結合的過程。信息要引起大眾的關注,不能忽視視覺美感對信息的引導作用,這種視覺審美上的追求是時代發展要求的結果。在消費社會中,所有的意義、符號都需要用打動人的、美的形式傳遞給觀眾,這是信息和觀眾之間的交互界面,沒有美的界面就不會完成信息的傳遞,信息和受眾只會是平行關系而不會相交。
得波說,“整個的生活都表現為一種巨大的奇觀積聚。曾經直接地存在著的所有一切,現在都變成了純粹的表征。”這些表征就是圖像,圖像在現在社會生活中是一種物質性的力量,如同經濟和政治的力量一樣。沒人關注本質是什么,大家關心的是圖像呈現的東西是什么。就像所有的網絡打卡發圖一樣,正在做某事的圖片發過去,這件事情就結束了,不管是不是真的結束或者享受。同樣,也有在過程中所有環節記錄的要求,這種對于事件的監督作用有良好效果,但同樣是對于表征,是圖像力量的展示,對于事件的沉浸和享受是不在此列的。
對醫療信息的視覺化展示,最終也是通過圖形、圖像的方式解讀信息,將信息附著在圖形、圖像的表征上進行傳播。這樣,表征與內容結合為一體,用圖像的力量推動醫療信息走向大眾,是對圖像力量的肯定,也是對時代特征的正確認識,更是為內容傳播尋找的途徑。我們對信息內容的肯定和對傳達形式的考究是必要的,這是時代賦予傳播者的要求,也是讓信息傳播得更遠的途徑之一。
在視覺化解讀醫療信息過程中,圖形、圖像的美感賦予醫療信息以美的外衣;醫療信息帶給圖形、圖像美的實質,讓視覺化的表達充滿力量,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途徑。在面對大眾的醫療信息解讀中,讓晦澀難懂的信息“穿”上幽默、邏輯的美麗外衣,相當于為重要信息的傳達插上了翅膀。
【基金項目】2018年陜西省公眾科學素質研究計劃項目《信息可視化在心腦血管疾病宣傳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20180506)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嚴蓓雯 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2]向帆.詞意辨析:可視化、視覺化、Visualization及信息圖形[J].裝飾,2017(4):24-29.
[3]李長生.視覺文化研究四題:視覺化、視覺性、視覺制度與視覺現代性[J].文藝評論,2014(5):17-24.
[4]王永東.圖形邏輯化在信息傳達中的運用[J].裝飾,2006(9):13.
[5][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M].孫周興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