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婷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行,對語言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國際漢語人才還不能夠完全適應“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國高校需要從當前的多級漢語人才培養的意義出發,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培養模式,促進我國國際漢語人才培養的發展。
2015年,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經過幾年的發展,該戰略已經成為推動整合世界經濟發展以及促進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之一,同時還成為我國和“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我國和“一帶一路”國家進行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需要更多的國際漢語人才作為支撐。另外,各國之間的交流,語言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語言的相通主要在于對于語言人才的培養。我國是“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牽頭人,隨著該戰略的發展,漢語逐漸顯現出了其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培養國際漢語人才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當前我國國際漢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我國各高校對于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國際漢語人才的整體質量。
(一)國際漢語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突出
我國教育部對于國際漢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著重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基礎和英語基礎,對于我國文化、文學作品等有著全面了解并且能夠在國內外院校從事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級語言學人才。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對于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基本上和教育部提出的目標一致,并且一些高校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這些高校的培養目標還不夠清晰和明確,沒有突出自身培養目標的應用方向,一些高校僅提出了要培養學生跨文化的交際技巧,對于具體應該采取何種措施和實際需求進行對接不夠明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應該著重從四個方面進行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一是培養更多的國際漢語人才,進行跨文化交流;二是培養更多的國際漢語應用型人才,能夠進行國際交流工作;三是培養創新型國際漢語人才;四是培養專業型應用人才。
(二)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正是因為在培養目標方面的不清晰,使得一些高校在國際漢語課程的設置方面出現了不合理的情況。當前大部分高校國際漢語學科主要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等;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包括中國文學課程、外國文學課程、第二語言相關課程、文化交際課程以及小語種課程等。從這些課程的設置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高校將國際漢語的基礎課程都進行了覆蓋,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不少欠缺,例如在課程設置中并沒有設置選修專業和必修專業、必修公共課程和選修公共課程,同時也沒有相對應的實踐課程,和其他專業相比并不能夠凸顯出本身的優勢。同時,這種課程設置在對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方面也存在較大缺陷,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不能將學生的潛力充分激發出來,并且也沒有充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應該充分尊重國際漢語的語言學科屬性,開設世界語言狀況、語言社會需求等相關課程,以此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沒有明確的就業導向
一般來說,就業是衡量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標準之一。就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并沒有明確的就業導向,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為高校沒有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同時在課程設置方面也不夠合理?!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嵭泻桶l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就業導向,高校應該以此為導向來明確自身的培養目標。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學院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沒有設置十分清晰的就業導向,對學院的招生和畢業生的就業都產生了不良影響。該學院在課程設置方面對于漢語基礎課程的設置較少,也沒有相關的實踐課程。但是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背景下,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一些高校雖然在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方面有著較為清晰的就業導向,但是往往會因為在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置方面的不合理,而使學生在畢業之后逐漸遠離就業導向。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漢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背景下,我國高校對于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需要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出更多的國際漢語人才,支撐“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更好地發展。
(一)構建區域性人才培養模式
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過程中,我國各大高校需要大力培養更多的國際漢語本土教師,組建高水平的國際漢語教師隊伍。當前,隨著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密切合作以及文化交流,我國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建設的項目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更多國際漢語教師來引導學生,培養出更多的國際漢語人才,以此來支持當前的經濟合作,同時還能夠為其他國家進行漢語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具體來說,我國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培養計劃,不僅要支撐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還要充分滿足“一帶一路”戰略在國際語言服務方面的實際需求。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引進更多的外國留學生,促進我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的深入交流和學習,提升學生的國際漢語水平。高校還可以充分借鑒國際漢語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功經驗,將更多的學生派到相關企業或者是當地進行實習,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就業平臺。
(二)構建國際型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需要一大批具備專業技能的國際化人才,但是我國專業人才質量參差不齊,專業性不強就是其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高校都在發展自身和其他國家的對接平臺,因此需要加大對學生專業素質方面的培訓,提升我國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高??梢蚤_展漢語人才志愿者項目,這也是我國政府大力推廣的項目,具體為每年都通過十分嚴格的篩選將漢語人才進行外派,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出更多的國際漢語人才。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設置志愿者考點,從中選拔更多的國際漢語人才,進而促使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發展。
(三)構建多元化的國際漢語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需要充分滿足當前高校對于國際漢語人才的需求。在進行人才培養中,教師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高校應該重視高層次教師人才的培養計劃,組建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此來提升國際漢語人才的質量。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很多高校國際漢語教師數量較少,不能夠滿足高校在國際漢語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國際學院,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因此,當前我國應該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過程之中,重視師資力量薄弱國際學院的發展,對這些院校進行重點扶持。對于國際漢語教師的要求還體現在語言方面。漢語本身的資源潛力巨大,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培養一批專業語言文字教師,為高校培養更多高質量的國際漢語人才提供支撐。其次,要滿足國際漢語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當前,我國大力提倡創新創業,很多高校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但是學生本身的經驗、能力以及資金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需要高校進行引導。高??梢愿鶕陨淼膶嶋H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提升我國漢語人才的質量。
三、結語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高校在國際漢語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挑戰和機遇。因此,高校在迎接新的挑戰的同時,要抓住發展機遇,明確自身對于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真正意義上滿足“一帶一路”戰略對于語言方面的需求,從而間接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如梅.“一帶一路”視野下西南地區高校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漢語人才的區域化培養[J].大理大學學報,2016(11):95-100.
[2]王丹,吉曉光,馮學民,李琳.高校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13-116.
[3]邢欣,李琰,郭安.“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漢語國際化人才培養探討[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6(1):22-28.
[4]張芳,肖任飛.國際化創新型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6):122-125.
[5]常琳.“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復合型漢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3):44-47.
(作者單位 銅仁學院國際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