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蘭
為探究保安員在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事件中的緊急救助能力,基于已有的勝任力冰山模型,通過查閱文獻,分析保安員在突發事件中緊急救助職責與現實要求,運用結構式訪談等方式得到相關結論:政治責任心素質、緊急救助基礎知識、緊急救助實操技能、個人性格特質、角色價值觀等五大基本因素顯著影響著保安員緊急救助勝任能力。
一、保安員緊急救助能力對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事件的影響
隨著安保工作模式社會化,保安公司的安保能力不斷提升,逐漸成為大型群體性活動安保工作的主要力量,為主辦方或者承辦方履行安保任務。謹慎且專業的保安公司會采取許多措施去保障與維護活動安全,讓活動順利進行,但依然無法避免發生各種預料之外的突發事件,如突發事件中最為緊迫的事件——傷亡事件。一旦發生傷亡事件,即意味著救助傷者的任務是與死神進行時間賽跑。例如2010年在德國杜伊斯堡舉辦的露天音樂節上就發生了嚴重的踩踏事件。事件發生后,盡管主辦方事前已安排了專業的醫療隊伍,但由于現場情況復雜,人流混亂,傷者分散在現場各個地方,醫務人員無法第一時間到達傷者身邊實施緊急救助,最終致使19人喪生,還有342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如果大型群體性活動現場存在除醫務人員以外懂得緊急救助技術的人員,對傷者實施緊急救助,將大大降低傷殘、死亡人數。現場工作人員隊伍中人數最多同時又懂得緊急救助技術的團體——保安員,可擔此重任。保安員的緊急救助能力對能否圓滿完成任務起到關鍵作用。
二、保安員緊急救助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今,保安員在大型群體性活動安保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在緊急救助方面的能力卻存在著短板。筆者經過對廣州市內多家保安公司的保安員在緊急救助方面的能力進行實地調研后,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保安員在緊急救助方面存在理論知識欠缺、缺少實際訓練的現象
筆者對保安員進行結構式訪談,主要對象為保安公司人數最多的群體——初、中級保安員,他們考取的執業證書確實有涉及緊急救助方面的知識。然而,執業證書考核的方式是以卷面考試為主、實際操作考試為輔的。據了解,在實際操作技能考核中存在未設置專門的緊急救助實操考試項目或考核內容不夠全面的現象。執業證書考核設置的重理論輕實踐的考試模式,使保安員缺乏對緊急救助的實際操作技能,當大型群體性活動發生傷亡事件的時候,保安員僅有的緊急救助知識、生疏的實際操作技能無法滿足救助傷者的需求。
(二)保安員取得職業資格證后緊急救助實際操作機會較少,導致技能水平下降
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保安行業協會致力于推行保安員執業考試改革,并逐年加強對考試的監管。保安員職業資格考試體系日趨成熟,對保安員應知應會的專業知識考核涵蓋范圍更全面,并且開始重視保安員的實際操作能力考核。保安員職業資格考試雖然涉及緊急救助方面的實操考核不多,但保安員在通過職業證書考試時也掌握了一些緊急救助實際操作技能。不過,保安員僅有的一點實際操作技能,因上崗后使用較少且缺乏定期檢查和日常演練,大部分保安員漸漸淡忘了緊急救助實際操作流程,緊急救助技能水平明顯下降。
(三)各大保安公司對保安員緊急救助能力未作評價或做出了缺乏科學性、可靠性的評價,導致保安員對自身緊急救助能力認知混亂
保安員在傷亡事件現場真正面對需要幫助的傷者時,由于認知混亂,使得部分保安員不敢或不能對傷者實施正確的緊急救助。
因此,筆者認為,對保安員在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事件中應具備的緊急救助能力進行研究分析非常必要。
三、影響保安員緊急救援能力的基本因素分析
知名學者吉爾福德認為,勝任力模型是區分績效優秀者與績效普通者的一組行為特征的模型。根據勝任力冰山模型理論,它將個體勝任素質分為能夠被測量的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可見部分和不易于被測量的冰山在海平面以下的不可見部分。
為探究保安員在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事件中的緊急救助能力,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通過查閱文獻、分析保安員在突發事件中緊急救助職責與現實要求,結合結構式訪談等方式得到相關結論,有五大因素影響著保安員的緊急救助能力。
緊急救助能力五大影響因素包括政治責任心、緊急救助基礎知識、緊急救助實操技能、個人性格特質、角色價值觀等。依照冰山模型進行分析,可以將這五種勝任能力分為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和冰山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能夠被測量的是緊急救助基礎知識、緊急救助實操技能,這兩者屬于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可見部分,它們可以通過保安員職業證書來評價。而要全面評價保安員的緊急救助能力,更應結合冰山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來進行,如政治責任心、個人性格特質、角色價值觀等基本影響因素。
(一)政治責任心
政治責任心是社會安保人員應當具備的勝任力基礎,是保安員應當擁有的基本素質。政治責任心是保安員擁有更多正面特質和品格的保障,例如忠誠、奉獻、勇敢等,并且對影響勝任力的其他因素有促進作用。
(二)緊急救助基礎知識
緊急救助基礎知識是能夠被量化評價的勝任能力,是每個保安員在處理人員傷亡事件中應當具備的基礎衛生救助知識。包括對事件現場的評估及對受傷者傷情的判斷能力、維持生命三大元素的基本急救知識、突發急癥的緊急救助知識及常見創傷的緊急救助知識等。保安員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衛生救助知識,才能夠應對大型群體性活動中發生的各類傷亡事件,更好地協助專業醫務人員救助傷者,有效地保障安保任務的完成。
(三)緊急救助實操技能
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事件的特點要求保安員具備較高的緊急救助實操素質,因為保安員每一次的急救操作都關乎傷者的傷情變化甚至生命。如心肺復蘇術中胸外按壓的實際操作,按壓位置、按壓深度、按壓頻率等操作細節都關乎傷者的性命,如果操作失誤,不但不能救人還將雪上加霜。保安員要掌握緊急救助實操技能,需要時間、定力與信心,要經過日復一日反復實踐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緊急救助技能,如心肺復蘇術、止血技術、創口包扎技術、骨折固定技術、搬運轉運技術等等。
(四)自我性格特質
保安員的自我性格特質是影響緊急救助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對保安員的職業穩定和職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與其他勝任力影響因素不同,保安員的自我性格特質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主要體現在工作過程及與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性格的影響無法量化,但是卻不容忽視。一名優秀的保安員應在處理傷亡事件中體現出自尊自信、膽大心細、正直友愛、遇事冷靜的自我性格特質。這些特質,影響著保安員在工作中的積極心態,使其在傷亡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反應、果斷處理。
(五)角色價值觀
處在社會中的人都具有多重社會角色,根據環境及情況不同,會使用不同角色價值觀去看待問題。保安員作為社會群防群控中重要的治安力量,被賦予一定的安保職責和緊急救助職責。不同工作崗位的保安員因崗位職責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價值定位。當保安員處于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現場時,需要先從自身職責出發,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同時兼顧救助傷員的工作。這要求保安員在緊急救助中應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安保意識及服務意識。
四、結語
筆者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對大型群體性活動傷亡事件中保安員緊急救助能力進行分析發現,政治責任心、緊急救助基礎知識、緊急救助實操技能、個人性格特質、角色價值觀五大基本因素對保安員的緊急救助能力具有顯著影響。從這五大顯著影響因素出發,能對保安員的緊急救助能力進行科學有效地評價。
參考文獻:
[1]高揚.“勝任力”評價在公安法學實戰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公安教育,2019(1):65-71.
[2]陳榮.基于勝任力的民航安檢員培訓[J].現代商業,2010(26):194-195.
[3]秦立強,董亭.關于推進大型活動公共安全管理社會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0-26.
[4]宮毅,劉瑛.緊急救助與現場保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劉金龍.大型活動安全保衛工作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