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皓
初登講臺時,鄭子健犯了個至今難忘的錯誤。某天美術課,剛布置完作業,不到兩分鐘,一位學生興高采烈地舉著畫湊到鄭子健身旁給他看,“老師,看我畫了個小兔子”。學生一邊說,一邊得意地把畫遞到鄭子健面前。只見畫紙上,一只小兔子的身體幾乎超出了整張紙,身體與尾巴也分開著,此外,畫紙上還有許多“亂七八糟”的黑色線條。
眼看布置作業才兩分鐘學生就交了作業,這不是明擺著糊弄應付老師嗎?于是,鄭子健生氣地將畫紙扔到了一邊,“重新畫一張,注意主體和背景的關系,不要畫得那么大……”說完,鄭子健轉身在班級瀏覽其他同學的畫作。誰知沒一會兒,這位學生的聲音再次在班級響起,“老師,我又畫好了!”鄭子健一看,不僅繪畫方式還是老樣子,而且畫面還更亂了。一生氣,鄭子健順手拿起旁邊同學的畫作,“瞧瞧這個,畫得多漂亮,這才是兔子?!?/p>
縱然過去多年,回憶起這樁教學往事,鄭子健仍舊后悔不已。他一味追求畫作的完美與美觀,希望孩子的作品符合自己的審美偏好,卻不自覺地打壓了這位孩子乃至全班同學創造力的萌芽,同時還抑制了孩子們活潑開朗個性的發展。身為一名美術老師,肩負著孩子們美育萌芽的啟蒙任務,這樣的做法無異于“扼殺”——因為,每幅畫的背后,都是孩子們最珍貴的本源創造力與想象力。
在這以后,鄭子健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教師的責任不是把學生訓練成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創造潛力。
現在,鄭子健在課堂上格外注意給學生自由繪畫、天馬行空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哪怕有孩子只是畫了幾根線條、隨便涂了幾筆顏色、畫著沒有形狀可言的物體等等,鄭子健依舊會發自內心地表揚學生。班上曾有個自閉的男孩子,正是在鄭子健每節課的不斷鼓勵下,不僅畫作的內容越發豐富,還漸漸打開了心扉,主動將自己的作品拿給鄭子健看。
如果美術教學有秘籍可言,那么在鄭子健看來,一定是尊重:“美術”本身就是在不斷創新中成長的,在美術課中,沒有所謂的“優生”“差生”,老師所需要做的,是鼓勵學生畫出所想,淋漓盡致地將內心體現出來。鼓勵每個學生的一切創造,給予他們自信,同時期待著學生更加活躍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