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主要是為現代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受傳統因素影響,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偏重理論,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重視程度不夠,這與現代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對當前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5+3”課程模式
學習領域的開發包含了學習領域設計和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評價兩部分。學習領域設計分為5個實施步驟,即行業情況分析→學生就業的工作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描述→學習情境設計。學習領域開發進程包含著3重反饋,即從行業情況分析出發,經過工作崗位分析,到學習領域的描述,形成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否有效適用,只有通過論證反饋,反復論證與修訂,才能對學習領域進行正確描述;對于學習領域微觀部分中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內容是否滿足職業標準,只有通過論證反饋,反復論證與修訂,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通過該學習領域的學習,培養的人才是否滿足企業的要求,只有通過評估反饋,才能不斷更新學習領域,這就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5+3”課程開發模式,如下圖所示。
二、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5+3”課程開發模式,通過深入企業調研,分析多年來畢業生的跟蹤信息,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技術專家和生產一線的能工巧匠共同研討本專業所涉及崗位(群)及其任職要求,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根據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滲透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強調課程與工作過程深度融合,突出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專業技術、職業技能的培養,以職業領域基本能力培養的課程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為目標,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進行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及課程內容選取,最終構建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的專業課程體系。
三、修訂專業課程標準
通過走訪企業、考察國內外多所院校、跟蹤調查近幾屆畢業生,召開校企合作專業建設研討會,成立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校內專家為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經過調研確定本專業的主要職業崗位,對企業崗位群及工作任務進行詳細分析,形成本專業的學習領域,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確定專業核心課程,修訂專業課程標準。
四、實施“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以建構專業理論為基礎,以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保證課程內容始終保持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點。在課程的實施中,工學交替,理實一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校內外實踐條件,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學習職業技術和技能,從而形成集“課堂教學+企業實踐+自主學習+反思教學”于一體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1.企業實踐模塊
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在課程教學實施的始端,到相關企業認知實習。讓學生感知、認識生產過程,遵從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二是在課程實施最末端,到校內實訓基地或企業參加生產性實習。在最后一學期,赴企業頂崗實習,學生不僅得到相關的工作經驗,還可獲得相應報酬。實習時由企業兼職教師管理與實踐指導,考核時讓學生寫出相應的畢業綜合實踐報告,納入學生畢業綜合測評成績。
2.課堂教學模塊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緊扣四個環節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四個環節是指:任務提出→任務實施→作品展評→訓練拓展。其中,任務提出——首先由教師提出工作任務,發放(出示)工作任務單;任務實施——讓學生利用學校教學資源自己去咨詢、查詢相關資料,自己為完成任務個人獨立或小組合作進行設計與制作。作品展評——把學生設計出與制作出的作品進行公開展評,先由小組長負責的小組展評,再進行全班作品展評;訓練拓展——教師提煉行業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和各種技能大賽所涉及到的知識技能點,對學生提出要求更高的工作任務,以利拓展、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實施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引導文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在同學中開展小組內賽,小組互賽,以及辦學習超市,進行全班作品展覽比賽,使學生在提高自身知識技能的同時,增強競爭意識、團隊協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
3.自主學習模塊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課余時間的自由、獨立的自學活動。學生除了平時課堂學習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利用學院開放性教學資源,在寢室或開放性的實訓室進行自學,或參加科技協會組織的設計與制作競賽活動,自主探究,自由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反思教學模塊
反思也是一種學習,是一種有益的思維鍛煉和再學習活動。反思教學是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過程和結束,同時又是新的活動設計的開始,其中課后反思教學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得失,便于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二是學生反思學到了什么,知識增量多少,技能提高多少,便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與學習質量。
“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是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做、評、思”完全融于其中,與“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一脈相承,也是對“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延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評、評中思,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實際職業崗位能力。
五、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落實“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舉措,注重學生專業綜合技能培養,在著力提升學生專業綜合能力方面狠下功夫。每年由系領導和專業帶頭人牽頭組織,骨干教師參與培訓指導學生參加系部、學院、四川省、國家級技能競賽,培養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通過培訓指導學生參賽,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及科研能力,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桃云,伍鐵斌.關于《通信電子線 路》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3(03).
[2]鐘迪.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研究.2019年2月.
作者簡介:何義奎(1973-),男,四川成都人,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電子技術、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質量保障與評估專業委員會2019-2020年職業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專項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保障與學生評教的研究”(項目編號:2019ZJPG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