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存在的不足,再結合自身對其的了解,對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發展問題,提出幾點個人觀點,其目的旨在拓寬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思路,推動其朝向國際化發展,并成為帶動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柱力量。
關鍵詞:對外貿易;中小企業;發展對策
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區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頻繁,我國的中小企業要想繼續向前發展,就必須走出國門,與世界接軌,然而,中小企業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技術方面,都遠不及大型企業,故而,文章將從對外貿易角度探求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之路,望所述對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有所幫助。
一、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不足
1、抗風險能力差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中小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卻普遍存在一個共同弱點,即抗風險能力薄弱,而造成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自身的經濟基礎較差,在市場平穩期,可以穩步前行,但在激烈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則會因資金的匱乏,而被大型企業打壓,逐漸失去市場份額,故而,拓寬融資渠道,是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國際貿易活動中繼續前行的關鍵。
2、產品結構相對單一
中小企業的規模小、資金少,已成不爭的事實,這也導致了其產品結構的單一化情況,而在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若產品結構單一,一旦出現同產品大量涌入市場的情況出現,則對中小企業的前行會產生嚴重阻礙,因此,改進生產模式,增加產品種類,提高產品質量,是中小企業面對國際貿易壓力的最好方式。
3、人才相對匱乏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在當前社會背景下,誰擁有了高端技術人才,誰便取得了市場的主導權。然而,縱觀我國的各類中小企業,其中人才匱乏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甚至聘用非專業人才加入到企業發展中,而對于高端人才的引進問題,更是予以輕視,導致企業無論在管理方面,還是在產品開發方面,亦或產品生產、銷售等諸多環節中,都與同類企業相比,缺乏競爭力,最終導致其在國際化市場中,競爭力略顯不足。
二、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對策
1、改善自身條件,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隨著貿易條件的不斷變化,中小企業應著眼于自身條件的變化,為企業的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企業首先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把產品的科技創新放在戰略高度。在不斷創新中發展企業產品的品牌力,同時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幫助企業避開許多外貿壁壘,獲得大量的國家優惠政策補貼。中小外貿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科研單位的科研力量,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進行合作,不僅可以生產出市場需要的新產品,而且可以降低風險和成本。
2、加強貿易多元化
我們可以大膽嘗試新的貿易方式,爭取品種多樣化,從而促進出口市場的多樣化。為了謀求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小企業必須增強研發能力,不斷推出創新產品,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讓企業獲得新鮮血液,在市場上有活力。在經濟競爭中,要抓住機遇,增強發展潛力。企業應提高經營能力,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增加技術研發投入,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重視人才培養。他們不僅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核心競爭力,還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我國中小企業應加強服務水平,尤其是售后服務。
3、培養中小企業優秀創新人才
要善用人才,就要建立激勵機制,充分發揚每一位員工的智慧,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做出更大的貢獻。對高校或專業培訓機構提出訂單式培訓計劃,促進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隨著我國“創新型國家”的發展,企業越來越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小企業要想在對外貿易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積極參與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企業管理者還應積極轉變經營觀念,拓寬國際視野,學習國際貿易規則,及時分析國際市場形勢,做出科學的貿易決策,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并使其更好地適應國際貿易環境。例如,企業可以建立國際貿易市場的風險體系,將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納入體系,做好國際貿易各方面的數據分析,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貿易模式,從而減少國際貿易風險。他們的外貿風險。只有通過團隊合作,才能更好地實現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只有擁有一支強大的隊伍,我們才能經受住巨大經濟市場的考驗。因此,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尤其是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面對國際化的大環境下,我國的中小企業明顯出現競爭力下降的情況,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薄弱、產品結構單一、難以引入創新人才所致,因此,其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環境中繼續前行,就必須開展多渠道融資模式,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積極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并以高薪引入高端技術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的競爭力提升,并推動其在對外貿易中站穩腳跟,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趙喜杰.探究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的困境及出路[J].經濟管理文摘,2019(11)
[2]高宏祥.試析中小型企業對外貿易的現狀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9(5)
作者簡介:周星宇,出生日期:1998.2.1,性別:男,籍貫:貴州遵義,專業:貿易經濟,學校: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