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產黨宣言》是無產階級發展史中一部劃時代的經典著作,這本著作一直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其現實意義也隨著中國社會發展歷程變化而不斷變化著。在進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后,其現實意義也更新著,在深層次探究后,希望中國在《共產黨宣言》中得到更多的發展啟示。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新時代;現實意義
《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2月24日正式出版的由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目的和任務等,這一系列的闡述都對之后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提出了理論依據。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中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核心理論思想中依然保持著《共產黨宣言》中的思想內核,在新中國70周年的歷史長河中,其實質也在不斷地隨著時代在變化著。在中國進入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指導思想的新時代背景下,《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共產黨新時代背景下的現實意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一、為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供了理論依據
《共產黨宣言》中闡明了關于階級與階級斗爭的理論是堅持階級分析方法, 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時期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的實踐指南,指出了社會基本矛盾出現變化的根本源于在于執政階級更替和階級斗爭激化。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帶動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矛盾的激化,社會矛盾出現變化,從而推動了社會發展。這種矛盾的變化也適用于解釋我國從近代以來的社會制度變化與統治階級變化的原因,也就可用于解釋為什么說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社會矛盾的變化說明我國原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組成要素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和變化了,于是便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論斷。在這個新時代中,我國的發展有了新的歷史方位,我國也需要進行社會大變革以適應時代的變遷。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需要我們正視社會矛盾,順應時代發展,積極進取的穩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二、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供了理論根源
《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了共產主義要“共”的只是資本, 而不是個人消費品;“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 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 共產主義“要消滅那種以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制”為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夠單憑自己的勞動生存和發展, 而不能憑占有別人勞動或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謀生。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自由人聯合體, “在那里,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樣的共產主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以人民為中心”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時代體現,這為我們新時代下所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根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還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些話語都說明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的70多年里,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時代中,以習近平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著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永遠依靠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永遠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畢竟“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這一在毛澤東時期就總結出來的三個活的靈魂之一,使我們黨在新中國建國后的改革和建設中一直緊緊抓住不放的工作準則,也只有緊緊抓住群眾路線不放,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才能一直得民心順民意,從而得到人民的理解與擁護。
三、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提供了理論保障
《共產黨宣言》第一次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點明了共產主義(即社會主義)要由無產階級進行領導,強調“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的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而作為無產階級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登上歷史舞臺,就承擔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大旗,在新中國成立后,更是擔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歷史責任。這些《共產黨宣言》中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提供了不可否認的理論保障,讓中國共產黨可以牢牢的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時代的中國“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這便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新時代中,我們要牢牢握住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權,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一切事項的要求便是中國共產黨要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要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中國共產黨在社會多元化的浪潮中永遠處于不敗之地,永遠把握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
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理論支撐
在《共產黨宣言》中,關于貿易全球化的問題講到了“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發展”、“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 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成為世界性的了”等觀點,揭示了貿易全球化具有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民族隔絕逐漸消失、維持資本主義秩序等作用。這就要求各國在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的前提里,順應全球化趨勢,在“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結合之中,去發展本國的經濟。這種全球化思想,也為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改革開放思想、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提供了理論來源。
2019年6月,習近平在出席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曾說:“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中國是全球化最堅定的倡導者和維護者之一”,就在這種大國擔當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指出了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要想在新時代中更好的推動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就務必要走和平發展道路,還需要在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之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都需要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之中去,才能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新世界。正所謂: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來,中國必須一如既往為世界和平安寧作貢獻、為世界共同發展作貢獻、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
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在中國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建立新中國,這一切豐碩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共產黨宣言》中對無產階級斗爭與建設的重要論述。在習近平為領導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把這些《共產黨宣言》中的基礎理論與新時代下,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實際相結合,以更好的把《共產黨宣言》中的理論實質貫徹到我們的現實實踐中,讓我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大步邁進,實現新時代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A].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6.
[3]王飛霞.《共產黨宣言》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及其現實指導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7).
[4]馬擁軍.《共產黨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及其時代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2018(05).
[5]仰義方、戴立興.論《共產黨宣言》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啟示意義[J].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6]朱廷嵐.《共產黨宣言》的經濟全球化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作者簡介:茍才益(1995年12月-),男,彝族,四川省攀枝花市,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