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莊之學旨在樹立士人的理想人格,全性葆真,不因欲利而牽累損害自我。取其精華,老莊道家倫理思想在塑造當代大學生人生觀過程中仍有一些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道家;舍棄;踏實;大學生;人生觀
道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產生于春秋戰國時代,但“道家”一詞始見于漢代太史公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所指為先秦諸子中以老莊為代表的學派。或者指戰國秦漢之際盛行的黃老之學,老莊之學與黃老之學都是以“道”為最高范疇,崇尚自然無為的法則,但此二者側重點還是稍有不同。
道體和萬物的關系是道家始終關注的基本問題,如用“本末”“體用”“動靜”“一多”等來表示相對范疇的統一關系。自老子首先提出道為萬物之母后,漢代黃老之學的元氣生成論,魏晉玄學的道體論等都試圖對道與萬物的關系做出圓滿的解釋。雖然各家解釋不一,但也有其共同點,都不否認道與萬物有不可分離的互通關系。道為本,萬物是末,道為體,德為用,得本方能知末,不能舍本而逐末,道非物而能應物,物非道而須法道。萬物雖貴以無為用,但不能舍無以為體。這種本末不分,體用相即的道體論,是支持道家及道家思想治國修身法則的理論基礎。
另一問題是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如何體悟和驗證道體。自老子提出道乃虛無強名之后,便產生了這樣一個疑感,人能否及如何去認識和體驗這個“道”?王弼給了我們答案,打了一個恰當的比喻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我們的認識去進行思想認識體悟思想的一種工具,用言語能夠說清楚的只是具體表面的感性事物,對于宗極之理,言不盡義。對于抽象觀念的深層次認識,語言文字是有限的,用它去認識和體悟“道"是一種極其膚淺的做法,實踐和實踐基礎上的知覺體驗比語言文字更為重要。必要之時忘卻世俗知識和自我心中的成見,虛心遣欲,在自我沉思之中使自心和道體契合溝通從而證道悟道,達到新的生命境界。
當代大學生從成長過程到現實處境都處于一個自我意識缺失的內外交困狀態,另加之多年來社會層面上許多不良之氣的盛行,這使得大學生的人生觀在諸多反面都急需完善,老子道法自然的倫理思想對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現有積極的重要意義。
一、虛心實腹,崇本息末
《老子》第三章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大學生的心智基本已成熟,具備了相當的個人能力,其中包括對自我的認知與重塑。在大學這個大環境中,人員組成復雜,大學生最終本質還是學生,這個身份不可更改。大學生在上大學前,?經歷了無數次考試,歷過無數艱辛,最后通過殘酷的“高考”選拔出來,高中老師,家長都這樣說:辛苦三年,?考上大學就輕松自由了,然而,上了大學之后就真的“解放自我”了嗎?近年來,?高校學生學習風氣日益衰退,學風日下,大學生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復來,大學生成各大網絡直播平臺主力軍“網紅”,直播首秀早已屢見不鮮,當然這也離不開社會的諸多因素,有些大學生成天無所事事,不出宿舍,“一臺電腦,一?桶泡面,一杯水”“三個一”成為其一天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上課,也不參加各項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活動,成天沉溺于網絡游戲而無法自拔,以至于到最后不能順利畢業,未拿到兩證,這是多么荒謬。而今教育部發文,“讓大學生忙起來”,要推進本科課程改革,為本科生科學“增負”,讓學生們體驗”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學習挑戰。虛心實腹,多花心思去學知識,長見識,增常識。不要“舍本而逐末”,“大學生”歸根到底身份是學生,“學“是專業,?“學習“是本職。?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在該”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年紀選擇荒廢青春,很可悲。正確分析因社會發展太快而催生的過多的欲望,進行揚棄,?甩掉不當欲望帶來的負面影響,腳踏實地,抓好“本分”工作!
二、培養實踐性能力,善于“舍棄”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建立更宏大開闊的視角,“善于揚棄”,高處看世界。注重培養自己的個人實踐能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求知善于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源于書本理論,又脫離書本理論的思維束傅,達到實踐層面的自我深層理解與體悟,不做“書呆子”。知行合一,當代大學生學習的目標大部分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求知””“ 臨陣磨刀百分利”錯誤思想嚴重,考試之前 “背一背”平時不看書,不翻書,不做筆記,甚至有一部分學生上課都不帶書,只帶一機。“一機在手,?世界全有”的消極思想占據主導。求真知,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體語知識,才算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學習效果也勢必事半功倍。當代大學生由于從小在競爭的環境中長大,學生都很在意在各種學習和活動中能夠比他人強,還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到錙銖必計的程度,不能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成敗得失。《老子》第二十三章說: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長久,而況人乎?生活學習中的各種紛爭不存在永恒的意義,最終都會被時間洗刷的一滴也不剩,一時的得失,不用過分介意。我們不能做“得芝麻而丟西瓜”的事情。《老子》第二十三章說: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有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對于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也不要過分地去計較,只有不居功,?才有可能真正體現出自我價值。有時的確需要我們跳出身居的內部環境,跳開感性具體的事物中來,以旁觀者、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從高處起點,大處起眼,讓心靈愉悅充實。
加強當代大學生自我敦育,?自我重塑,重建三觀及實現人生價值,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虛心實腹,崇本息末。研讀經典,懂得取舍,加強當代大學生自我教育,必須辯證地看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與困難。人生道路中的困難、挫析在所難免,必須正視,懂得“舍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將個人精力投入學習專業知識和科學技能以更豐富的知識和能力助力自己的人生,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主義建沒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強(注).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王中原.老子政治智慧的現代價值[J].求索,2010 (4)
作者簡介:姜萬(1997年生),男,漢族,中共黨員,單位: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