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內容
流行音樂在從最初出現發展至今也經歷了多次變革,經歷過被大眾吹捧,也經歷過無人問津,被音樂學專家認為是不入流的流派,雖然整個過程十分坎坷,但是隨著如今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創新,流行音樂也越來越被大眾與國家所認同,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不斷發展。從我國流行音樂發展角度看,從最開始黎錦輝演唱的《毛毛雨》,到后上海流行音樂“時代曲”發展,再到之后港臺地區流行音樂的發展,最終到內地流行音樂的復蘇,經過了十分漫長的階段,未來也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在進行調研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對流行音樂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針對性分析,從娛樂化趨勢、國際化趨勢與民族化趨勢三個角度出發加以分析。
二、調查方法
在進行調查過程中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文獻資料網站對已有文獻資料進行針對性收集、整理與分析,對我國流行音樂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三、歷經時間
本次調查時間為2020年10月3日-2020年10月15日
四、實施過程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兩個文獻資料網站以“流行音樂發展趨勢”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在中國知網當中,與“流行音樂發展趨勢”關鍵詞相關的期刊數量共770條,碩博士論文數量共3640條;在萬方數據庫當中。與“流行音樂發展趨勢”關鍵詞的期刊數量共507條,碩博士論文共228條。因此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研究學者對于流行音樂發展趨勢的研究還是比較多的。
五、結論與反思
(一)結論
1.娛樂化趨勢
從目前我國流行音樂發展實際角度看已經逐漸呈現出系統化、商業化特征,再加上越來越多全新音樂選秀節目的引入以及網絡音樂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了十分多的詞曲創作者,因為內容通俗,普通大眾往往更加容易接受,使得這些網絡歌曲在百姓當中得以廣泛傳唱。例如比較有代表性的《38.6℃》《生僻字》等等,憑借著自身簡單的曲調和鮮明的節奏,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無論是從港臺地區開展的“造星運動”還是以“四大天王”為首的偶像派,亦或是小虎隊、林志穎,都是過去十分有代表性的流行音樂演唱者和創作者。我國內陸造星運動最開始是從廣州開始的,代表人物是陳珂推進李進等人。之后搖滾音樂的流行令郭峰、黑豹被人們所熟知,之后陳奕迅、周杰倫在流行音樂界大放異彩。湖南廣播電視臺接二連三推出的“快樂男聲”“快樂女聲”“夢想的聲音”“中國好聲音”令大眾熟悉了包括金志文、金池在內的很多歌手。而歌手的出現也使得在社會當中出現了一個全新群體——“追星族”,很多歌手紛紛開展歌迷聚會、演唱會,成為了流行音樂領域的全新潮流。
2.國際化趨勢
在我國流行音樂制作人創作的過程中,也逐漸受到了國外眾多音樂文化以及唱法和風格的影響,使得最終創作出的流行音樂兼顧了中西雙重文化。如今,流行音樂的制作音樂方式、信息傳播以及歌手打造也逐漸朝著國際化方向不斷發展,在演唱流行歌曲的過程中更加關注與細節合理處理、節奏融合等。從上個世紀末期開始,包括英格瑪、喜多郎在內的很多國外流行音樂制作人都將民族文化融入到了自身創作當中,在世界范圍內也產生了比較大影響。而發展到21世紀,林肯公園、艾薇兒、西城男孩等一系列具有實力的流行音樂歌手在內地與港臺地區名聲大噪。此時,港澳臺地區的很多流行音樂歌手例如林志炫、王力宏、潘瑋柏等所創作的音樂也逐漸將世界流行音樂要素融入到其中。
3.民族化趨勢
在流行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民族化也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潮流,從最初的上海音樂時期,再到香港粵語歌曲,再到如今的民族流行音樂,都能夠清楚看到在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朝著多元化、世界化方向不斷發展,在未來我國音樂也將會逐漸的朝著世界流行音樂不斷發展,令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風”音樂推向世界流行音樂領域,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流行音樂。
(二)啟示
1.規范媒體的宣傳推廣
在發展流行音樂的過程中應當對媒體的宣傳推廣進行有效規范,借助于文化交流溝通的便捷性,對人們的音樂文化生活加以豐富,對于那些與社會主流意識不相吻合的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提醒與改正,保證現代流行音樂在未來能夠更好的加以推廣與傳播,為人們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提供基礎,積極倡導那些具有良好生活理念的音樂作品,對整個流行音樂市場進行規范,使得受眾群體能夠真正的認識到流行音樂的價值。另外,對于流行音樂而言還應當注重寫實性,向人們積極的傳遞健康的文化精神意境。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流行音樂的不斷推廣與擴散,對于人們精神生活的豐富也會更加積極,逐漸的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如果想要保證為人們能夠營造出一個較為健康的精神世界,關鍵所在就是要傳遞正能量的流行音樂。
2.提升文化內涵
因為流行音樂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對比而言有著十分廣泛的傳播發展空間,而且擁有十分多的受眾群體。另外,在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歐美、日韓等流行音樂的影響,導致其與傳統音樂在模式與格調方面出現本質差異,衍生出了全新風格,無論是從類型、伴奏樂器、音樂元素融合等角度看,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也逐漸的朝著多元化方向不斷發展。在這樣的整體背景下,必須要對其中的文化內涵進行提升,為全新價值標準與文化軟實力提供出更為良好的發展理念,保證在逐漸激勵的文化競爭當中能夠脫穎而出。
3.基礎音樂教育的影響作用
音樂教育對于青少年的音樂素養將會產生十分大影響,雖然目前我國倡導實行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的思想依然存在,這也導致了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多問題,最為典型的一種就是音樂素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種情況就導致青少年音樂審美水平比較低。為了能夠保證我國流行音樂今后的可持續發展,不但要規范媒體的宣傳推廣、提高文化內容,更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基礎音樂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慧慧.淺析當代中國流行音樂演唱發展趨勢[J].黃河之聲,2020(12):13-14.
[2]李俊威.當代中國流行音樂演唱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J].音樂生活,2019(11):39-41.
[3]張欣悅.淺析中國流行音樂多元化發展趨勢[J].北方音樂,2019,39(13):254+256.
[4]章靚.當代中國流行音樂演唱發展趨勢探析[J].戲劇之家,2019(20):68.
[5]胡然.當代中國流行音樂演唱發展趨勢之探究[J].北方音樂,2019,39(01):1-2.
作者簡介:劉宛潔,女,2004年5月生,龍巖武平人,龍巖市高級中學學生。
指導老師:陳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