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世龍
摘要:本文從多個維度對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進行深入詳細分析,論述了各主要維度之間的關系,并將各維度對于形成人才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探討了支撐每個維度的監控與評價點及其對應主要指標,為構建多維度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形成基本架構。通過對指標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掌握學習人才培養工作實時狀態和成效,同時,也能了解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運行狀況。
關鍵詞:多維度;質量;監控;評價;指標。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質量形成于人才培養各環節、全過程,人才培養質量最終表現在畢業生實際工作能力及其在工作崗位的發展成長的速率和潛力。必須使影響質量的全部因素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是高職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所采取的對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成效實施監控與評價的一種重要舉措,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1】。
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由多個維度構成,每一個維度均影響人才質量的形成,并且各維度之間存在既獨立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對影響質量形成的各維度實施監控,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必須設置相應的監控點,這些監控點具體對應若干指標,這些指標又以定性或定量的數據來反映監控點的實時狀態。通過構建多維度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對教育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各環節及畢業生工作狀態實施動態監控,開發質量監控信息化平臺,基于平臺大數據定期進行對比分析,既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持續改進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進行維度及其監控和評價指標進行梳理和分析是構建多維度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前提和基礎。
本文就構建多維度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主要維度及其相對應的主要監控和評價指標進行梳理和分析,各維度的監控和評價指標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一、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和鮮明特色。作為高職院校,專業是連接社會需求和教學工作的紐帶,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載體。專業結構與地方產業結構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對勞動力的類型、規格和層次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推動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產業結構調整起著促進作用。
1. 專業設置應本著貼近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經濟的原則,按照技術領域和崗位(群)的實際要求進行。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學校專業設置一覽表、專業調整周期和數量、畢業生本省就業比例及其動態變化等。
2. 專業教師參加國內外培訓研修、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研究、開展企業實踐等。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師資培訓情況統計、學院教師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研究統計、教師開展企業實踐統計、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等。
3. 第三方提供專業調研的總體數據,指導專業設置與建設工作。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就業率、畢業生按專業就業占比等。
4. 行業企業制定專業教學標準,保障教育教學質量。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企業數量、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專業數量和畢業生數量、共建產學研平臺數量等。
二、人才培養規格與崗位標準的吻合度
人才培養規格主要解決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人才培養規格主要體現在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的養成和關鍵素質等。人才培養規格的多樣性主要決定于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區域經濟的特殊性和辦學條件的差異性。崗位標準,又稱崗位規范,是對在崗人員所規定的工作要求和任職條件,是對不同崗位人員應具有素質的綜合要求,是衡量職工是否具備上崗任職資格的依據。人才培養規格與崗位標準的吻合度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開設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程)、畢業生課程成績和所獲得的各類技術、技能證書。其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專業相關度、雇主滿意度、就業層次、畢業生就業行業對比分析等、課程結構、課程建設、教材更新等、學業成績合格率、技能證書獲取率、技能大賽獲獎數量等。
三、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技術的匹配度
學校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人才培養工作,而具體的教學內容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升級改造、發展壯大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學校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關鍵技術的匹配度,直接影響著畢業生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技術的匹配度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專業教學標準、行業企業崗位技術要求、行業企業評價等方面,其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專業課程結構、核心課程滿足度、主要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等、專業調研的廣泛性、行業企業參與制定專業教學標準的情況、畢業生就業行業對比分析、各專業畢業生職業期待吻合度、基本工作能力滿足度、核心知識滿足度、用人單位對頂崗實習學生的評價情況等。
四、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
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是體現高職教育本質、特征、特色的兩個不同的重要方面,它們之間既相互融合,又內涵有別。人才培養目標側重解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問題,是高職教育質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把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區別開來,把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區別開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反映的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概括性之特征。
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主要體現在第三方機構對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調查結果、畢業生按所學專業就業的比例、畢業生在企業任職的績效、畢業證書的獲得等方面,其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素養培養達成情況、基本工作能力達成情況、核心知識培養達成情況、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文體比賽)比賽獲獎情況、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各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分布、畢業生職位晉升情況、畢業生一年后自主創業比例、畢業證書獲取率、學業成績合格率、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情況等。
五、教學資源的保障度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由教學資料、支持系統、教學環境等組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教學資源必須保障實施各類教學的需求,而要充分發揮各類教學資源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必須建立起包含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經費管理、教學設施建設等內容的教學資源保障體系
1.政策保障。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教職員工額定編制數、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值、生均企業實習經費補貼、生均企業實習責任保險補貼、企業兼職教師年課時總量、年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等。
2.專業和課程建設。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一覽表、教學計劃內課程總數、課程資源一覽表、課程建設成效一覽表、教材建設成果一覽表、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獎情況、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獎情況等。
3.數字教學資源。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校園信息化建設狀況、數字教學資源、產學研平臺數量及其業績等。
4.硬件資源。主要監控和評估的指標包括:生師比、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教學及輔助、行政辦公用房面積、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學歷、學位、職稱)等。
5.行業企業參與教學情況。主要考量兼職教師數和校外實訓基地名單。
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上述各維度之外,還應該關注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雇主滿意度、內部質量監控與第三方機構反饋的對比度、學校對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支撐度、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總體有效度等方面,構建起多維度、全方位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這就需要學校全員參與,樹立人人都是質量監控的主體的意識,從不同層面對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實施全程監控;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適時掌握社會、行業、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狀況;有效利用第三方機構的調研評估功能,及時對畢業生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經銷評估。在新形勢下,由于高職院校所處的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加強教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的重要性。因此,構建一套科學、規范、合理的“多層次、全覆蓋、廣參與”的多維度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合理設置質量監控與評價點,確定監控與評價指標,對強化質量意識、關注質量生成和結果、打造現代質量文化、建立質量保障長效機制、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楊少斌?米國際?劉 寧,高校內部全過程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構建與完善,高教學刊,2019(13):180-182;
[2]?張小寒,探究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2019(3上):212;
[3]?王 旎,現代治理視域下高職教育第三方評價的實踐,教育觀察,2019(4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