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赫

摘要: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而這讓傳統媒體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與此同時對播音員主持人的影響也非常之大。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讓播音主持行業可持續發展,播音員主持人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適應新媒體的要求,在行動上作出改變和創新,獲得新的發展動力。播音員主持人在媒體行業中的地位無與倫比,他們會直接影響著媒體行業的穩定與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播音員主持人;創新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行業的現狀
(一)播音員主持人缺乏創新能力
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形勢下,若想更好地謀求發展,做到節目的“有意思”和“有意義”,就必須提高創新意識。節目傳播的形式和內容都需要創新。
播音員主持人是直接影響到節目的質量和傳播影力的。但目前的問題之一是大多數主持人的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也不高。在播音創作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進行模仿,新鮮感喪失,進而導致其形勢的沒落。
(二)信息的獲得門檻低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人們獲得信息的門檻降低了,可以很便捷地找到想要的信息。但是這對播音員主持人來說,反而是更難過的難關。因為不能再以傳統“灌輸式”的工作方式進行信息傳播了,很難吸引觀眾的眼球不說,更不利于節目及自身的長遠發展。
(三)信息傳播模式單一
傳統媒體傳播模式在當前的新媒體形勢下,已經失效,競爭力大大減弱,速度滯后,而且內容也相對單一。與此同時,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豐富,也不再局限于廣播、電視。如果身處播音主持行業仍舊守著那單一的模式,固步自封,節目的時代意義大打折扣,觀眾流失嚴重。這是目前播音主持行業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的發展特征
(一)播音員主持人身份多元化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員主持人的身份相較于傳統媒體變得多元,界限更加模糊,這就意味著,播音主持不再僅僅是一項技能了。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發展下去,必須認識自身,謀求創新,以獲得更高的成就。
比如,在湖南衛視《歌手》第二季、第三季中,負責串場的不是科班的主持人,而是自帶流量、性格迥異的歌手。這一舉措不僅沒有怎么遭到“吐槽”還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助推了節目的成功。所以播音員主持人究竟在節目中的身份是如何的,需要在具體節目中去探求。
(二)播音主持形式多元化
在傳統媒體中,播音員主持人以前一般是以說教為主,不過在后來的發展中開始降低自己的姿態,語氣也更接近于口語談話,但總體來說較為正經。但是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播音主持的形式發生了巨變,一檔節目不僅可以有多個節目主持人,而且互動性極強,語言犀利、潑辣,甚至是露骨。有的節目甚至主持人身份弱化,與嘉賓性質類似,比如民宿類綜藝節目中的MC。晚會類節目主持可以臺上,可以臺下,可以場內,可以場外,甚至可以跨時空。
張紹剛曾經主持過《今日說法》,在《吐槽大會》這一檔網絡綜藝節目中也擔任主持人的角色,而且在《吐槽大會》中他不再是以前那個負責節目把控、串詞的主持人,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節目的每個環節中。在節目中他不僅要“吐槽”嘉賓,還要被“吐槽”,他一針見血的犀利語言獲得了觀眾的好評,也遭致了不少非議。這是一種主持形式的創新,它打破了傳統節目的主持形式,也體現了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形式的多元化的特點。
(三)播音主持平臺多元化
傳統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從業場所主要是廣播電臺、電視臺,而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以其恢弘之力撼動著原本的根基,這是挑戰,但更應看到它也給播音員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平臺。
《花花萬物》是優酷自制的網絡綜藝節目,主持人是蔡康永和小S,他們兩個從《康熙來了》走到《花花萬物》,很多人直呼“爺青回”,這使節目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時也給了他們新的發展機會。
新事物“自媒體”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吸引著各路人馬,哪怕是普通人只要掌握一點拍攝、剪輯的技巧都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電視臺”。許多播音員主持人也發現了其中的機遇,利用自身優勢轉戰自媒體平臺,以跟上時代的洪流。
三、新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的創新策略
(一)以觀眾需求作為創新策略
在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行業想要維持其生命力,團隊一定要抓住新媒體的優勢,對節目創作進行創新,以滿足新媒體背景下受眾群體的需求。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新媒體具有較強的交互性,所以播音員主持人要善于利用新媒體的特征,增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性。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通過與受眾互動及時獲得受眾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正節目不足,完善節目創作等;另一方面通過與受眾之間的有效交流,可了解受眾群體的興趣愛好以及對節目風格的需求等,播音主持可以更好地從受眾需求出發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提升節目質量水平,提高對觀眾的吸引力,引起觀眾共鳴,使節目優化。
(二)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勢創新發展
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為自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如參與網絡直播、在線互動,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真真切切地實現與觀眾的平等對話。同時,新媒體技術也給播音主持人的創新發展帶來很大便利,創作成本大大降低,團隊更加容易組織,甚至一人就可成團,反饋獲取更加及時等等。想要利用這些,融入其中,一個是在主持形式上向口語化、幽默化、大眾化方向發展,內容上向正能量、有文化、科技化、短視頻方向發展。
像《非正式會談》的臺網聯動,迎合b站的特性,主持人青春、幽默,在節目中的主持也會有意適應b站的彈幕文化。
2019年的主持人大賽會現場連線場外的大眾評審,與他們交流、對話。當他們的臉意外地出現在大屏幕上,這種驚喜放在以往更是想也不敢想。
(三)在自身業務能力上創新發展
播音員主持人的業務能力究竟是什么?是普通話嗎?是應變能力嗎?是形象氣質嗎?是文化修養嗎?能力永遠不是單方面的,只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無其他,或只是反應快卻操著一口方言這都不能說是有能力。
都是新媒體時代了,節目制作模式基本上是團隊制,抑或者是主持人中心制。在節目制作上就開始考驗主持人的能力了,更何況是瞬息萬變的網絡環境中節目播出時的種種。能力和才華能提高曝光率和人氣值,所以,播音員主持人要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環境中,不斷學習,主動了解相關的知識背景,進一步提升主持人的綜合能力。播音員主持人在駐足這一行業的那一刻就須做好“讀一輩子,學一輩子”的覺悟。這不僅僅是應對當前,更是應對未來。
近來,不少主持人入住b站,有了自己的自媒體賬號,主持的內容與形式與以往有了巨大的不同。比如董浩叔叔的b站視頻就不是像是在帶孩子游戲,而是一個中年男人亦師亦父亦友,會問網友想看什么,會教授配音技巧,會談論熱點話題……他是一個老熟人,只不過我們突然發現他博學、通情又風趣。這無疑是傳統媒體主持人利用新媒體優勢結合自身特長自我創新的范例。
(四)堅守播音員主持人的道德底線
新媒體的浪潮之下,資本似乎更加魅惑與猙獰,會使人深陷其中,產生可怖的后果。在資本的驅使之下,許多媚俗、低俗、惡俗的節目,賺足了眼球的同時,又令人作嘔。《吐槽大會》第一期一經播出下令整改;《奇葩說》中就“好朋友能不能約”的話題各個主持人更是“大放厥詞”:毀人三觀的主持人也真的不在少數。
客觀而言,《曉說》和《曉松奇談》不是壞節目,相反這兩檔節目還是新媒體時代下最早做出變革的優秀節目,它開創了網絡單口談話節目的先河,意義非凡。然而其主持人高曉松卻在最近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作為一名主持人,他主觀臆斷、自以為是、口無遮攔,不知道作為主持人自己的社會責任與存在的意義,在職業道德上犯了大錯。這也給其他播音員主持人敲響了警鐘,自己的節目不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追逐利益無可厚非,但是寧可不要利益也不可違背道德甚至觸犯法律。
也有不少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配合時代,發揮積極的意義。比如網絡平臺上的綜藝節目《奇遇人生》,這一檔紀錄片+真人秀的節目,主持人阿雅在每期會陪伴不同的好友去不同的地方,感受自然的力量。主持人在其中是以好友的身份與節目嘉賓展開心靈的談話,從心出發,探索一切“意料之外”的真實與未知,這檔思緒碰撞的創意綜藝擁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這獲得了眾多網友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雖然受到了巨大挑戰,但是也給播音主持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播音員主持人要想給受眾群體帶來優質的節目,給自己謀求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利用好新技術的優勢創新發展,堅守道德底線,為受眾群體帶來新的觀看體驗的同時,為新媒體環境下接下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