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式課堂指的就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抽象的教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將課堂教學的重心從“如何教”轉為“如何學”,充分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本文以蘇科版初中數學教學為例,對蘇式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蘇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思考探究
引言
在蘇式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簡約的教學內容、靈動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將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心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數學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一、蘇式數學課堂的內涵
(一)精致的排序
蘇式課堂與蘇州園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在研究蘇式數學課堂的時候,首先就是其精致的排序。初中數學教師在構建蘇式數學課堂的時候,可以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進行精耕細作、運籌帷幄,在建立精致排序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規律實施,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通過營造相對統一又嚴格有序的教學氛圍,為蘇式數學課堂的構建奠定文化基礎。首先,從外部秩序來看,似是要讓學生“靜下來”,其實是為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并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將這種秩序內化為學生的一種下意識行為,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心態,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層次發展。其次,從內部秩序來看,蘇式數學課堂強調知識的秩序、認知的秩序和教學的秩序,教師需要通過精心的安排和打磨,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教學問題,再將教學問題轉化為學習活動,借助語言的講解和板書的設計,為學生構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的教學課堂。最后,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的核心思路,對教學程序進行簡化,摒除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干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在深刻體會到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背后的豐富內涵。
(二)適宜的環境
江南水鄉的溫潤孕育出了相生相宜的文化氣象,蘇式數學課堂的構建一如蘇州園林一般,即講究配合、布局,又講究層次、自然,需要教育工作者精準把握收與放、深與淺、動與靜、虛與實、進與退的“度”。首先,蘇式數學課堂要保持張弛有度,在生本教學理念下為學生構建開放式的教學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教學相長的最終目的。其次,蘇式數學課堂要保持進退有度,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通過教師的“示弱”和“后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成長和進步。最后,蘇式數學課堂要保持深淺有度,以辯證的觀點看待“雙基”教學,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優化認知結構,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
(三)從容的意境
溫潤的蘇州文化將“從容”深深植入了蘇州人的文化基因中。在構建蘇式數學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促進學生的智慧生長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蘇式數學課堂中注入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充分體現出蘇式數學課堂的精致和靈動,為學生營造從容、優美的教學意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悟數學知識,促進自身思維的發展。首先,教師需要立足于數學學科的特點,為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通過滲透蘇州文化來拉近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其次,教師需要立足于基礎訓練,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蘇式數學課堂的特征
(一)簡約
蘇式數學課堂要求教師盡可能簡化教學程序,并對其進行精心的安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精簡教學目標。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數學課堂上,與其隔靴搔癢、面面俱全,不如針對其中一兩個問題進行詳盡的講解,與其“多而爛”不如“少而精”,真正教會學生點東西才是最終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精簡,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通過現象挖掘數學的本質。第二,精簡教學提問。有效的教學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反饋教學信息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教學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提問的難易程度,還要控制提問的節奏、密度等,最大限度發揮提問教學的功效。第三,精簡教學環節。在學生還沒有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不應該設計那么多不必要的教學環節,一方面防止教學過于詳細而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權利,另一方面防止學生落入教師設置的學習陷阱中而無法自拔,同時還能夠有效節省課堂的教學時間,有效提高其教學效率。
(二)靈動
數學由于其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一直都是晦澀難懂又枯燥乏味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蘇式數學課堂教師一直追求的都是靈動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在課前進行智慧的預設,引導師生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通過思維碰撞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利用這樣趣意盎然的教學課堂,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認知體驗,保持師生的思維活躍度。同時教師還需要捕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拓寬數學的學習之路,引領學生在思維的殿堂中自主探索。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的數字化、科學性等特點,注定數學課堂無法向語文課堂那樣精致、高雅。但蘇式數學課堂利用精致的排序、適宜的環境和從容的意境,為學生構建了一個簡約、靈動的教學課堂,像蘇州園林的風格一樣,從容、溫潤、緩緩流淌,并以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汲取其他教學流派中的優點和長處,不斷完善自身,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繆仙麗.優化教學模式,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亞太教育,2019(10):71.
[2]陳香蓮.論初中數學的創新教學[J].華夏教師,2019(21):46.
[3]董年生.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C]. .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9-51.
[4]王漢平.淺析蘇式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9+17.
作者簡介:陳煜(1994年7月-)男,漢族,江蘇昆山人,中小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