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輝 馮芙蓉 盧萱萱
摘要:本研究通過GIS空間分析及網絡評價調查的方式,分析福建旅游地網絡評價的得分,探究福建旅游地旅游重心的轉移。其特色在于將地理信息技術和旅游網站得分相結合,得到福建省十大旅游景點推薦排序,研究福建旅游地綜合發展的策略,為福建旅游景點提供一定參考價值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網絡評分;地理信息技術;福建旅游地
第1章引言
1.1 研究內容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讓大眾傳媒進入微時代。越來越多的用戶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手機上獲取信息,進行社會交往。以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以及攜程、去哪兒網、大眾點評、美團等旅游及美食APP為代表的新媒體深刻嵌入大眾旅游空間[1]。消費者在旅游網站中獲取旅游信息、分享旅行經驗、預訂酒店、或者在線購買機票,這些都成為旅游營銷蓬勃發展的典型事例[2]。本研究通過網絡評價調查方式,分析福建旅游地網絡評價得分,利用GIS空間分析功能對風景區進行規劃,能夠解決傳統風景區規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增加規劃結果的科學性,減少了規劃過程中的主觀臆斷[3]。在旅游資源開發戰略上根據本省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要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把旅游業作為重點產業來發展[4]。根據福建省景點網絡評價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旅游業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為福建省今后旅游業的總體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1.2 目的意義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因特網的不斷普及,網絡對旅游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旅游業要想有所發展,必然借助網絡技術的發展[5]。而網絡評價在其中又充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人們經常在旅游前通過網絡選擇旅游目的地, 尋找旅游攻略,對著名旅游景區或景點進行篩選。因此,如何利用網絡評價實現旅游地的更好發展,發揮優勢、規避不足,促進網絡評價與線下旅游營銷有機結合,推動福建旅游形成著名品牌,以帶動福建旅游產值做大做強是本文研究的重點[6]。
1.3 基于網絡評價的旅游地評分現狀
網絡評價現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旅游地口碑、旅游地人流量等方面。旅游口碑信息來源主要包括游客的直接體驗以及其他間接信息來源。游客的直接體驗分享有更強的說服力,而游客是否選擇分享旅游體驗、如何創建分享內容等行為通常是比較自主和隨性的,景區企業很難介入[7]。各旅游地的自然資源、發展狀況和旅游政策會影響到旅游人口的重心的遷移,旅游地評分呈時序性、空間性變化。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
本文將地理信息技術和網絡評價調查方式結合實現針對福建旅游地綜合發展的策略研究,并為福建旅游景點提供可供選擇的合理建議。
第2章 數據及研究方法
2.1 數據源
本文采用的數據包括矢量地圖和統計數據,矢量地圖來源于麻辣GIS網站提供的全國行政區劃矢量數據(https://malagis.com/gis-data-china-province.html),福建省各地區入境人數的統計數據來源于2019年福建省統計局統計年鑒(http://tjj.fujian.gov.cn/)。
2.2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A. 社會經濟數據的空間展布
從福建省統計局上下載2000年到2018年福建省各地區入境人數統計年鑒,將各年份數據輸入福建省矢量圖的數據表中,并使用標注功能在其地圖上顯示。圖2為使用ARCGIS軟件生成的福建省游客人數及網絡景點評分圖,其中有繪制2015年-2018年福建省各地區入境游客人數的分布情況,為研究福建省旅游業發展情況提供有效參考。
B. 基于旅游軟件的景點評分
為了具體化所研究十個福建旅游景點,本文選取了三個旅游軟件的景點評分進行詳細分析,分別是攜程、去哪兒、飛豬。由這三個旅游軟件作為代表來分析網絡評分對福建省景點的影響情況,并使用采集的旅游地評分及評價內容構建福建旅游景點評價模型。
C. 福建省旅游重心遷移分析
為了量化2015-2018年間福建省旅游重心的變化,引入重心遷移公式。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質心變化情況可以反映其在空間上的聚散與遷移隨時間變化的過程。質心坐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第3章 數據分析
3.1 基于網絡的景點評分
由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市場上旅游軟件數量眾多,本文選擇最為大眾熟知的攜程、去哪兒、飛豬三個旅游軟件的用戶對福建著名十個景點的評分進行研究,下表是攜程、去哪兒、飛豬上的十個具有代表性的福建省景點的具體評分和評價人數。
3.2 福建省旅游重心遷移
基于ARCGIS的福建省旅游人口重心遷移研究可以看出遷移范圍在以NewPoint為中心,3500米為半徑的緩沖區范圍內,且旅游人口的重心主要分布在泉州市。主要是由于相較于福建省其他城市,廈門市的旅游優勢十分巨大,在地理位置、獨特風景、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十分突出。因此,整個福建省的旅游重心相較于幾何中心更加偏向于廈門市。
但是,從本文的研究結果看,2015年-2018年福建省的旅游重心在慢慢偏離廈門市,逐漸靠近福建省幾何中心。由此可以看出福建省的旅游業不單是一枝獨秀,各個地區的旅游業得到了更加積極的發展。
3.3 福建十大旅游景點排序及推薦
基于福建省各區市入境游客數據和旅游軟件各景點的評分情況(表1),利用ARCGIS軟件形成福建省游客人數和網絡評分圖(圖2),以直觀了解福建省入境游客數和分布范圍以及研究景點的網絡評分情況。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廈門市的入境旅游人數遠超于福建省其他區市。福建省旅游重心更偏向于廈門市。
第4章 網絡評價中發現的不足
通過對評分的分析,截止調查時間(2020年3月1日),可以看出福建省的主要景點平均占比評分都高于4.5分,評分顯現出普通大眾對于福建省內主要景點較為滿意,但是通過研究可以看出其中還存在著不足,仍需要改進。
4.1 評價類型較為單一
發現存在評分沒有那么高的景區,經過對差評的查詢,可以發現大部分主要是對該景點在旅行APP上的收費、行程安排等問題,不難看出,評分較低的四個景點(龍巖永定土樓、福州三坊七巷、莆田湄洲島、廈門大學),相對于其他以風景名勝著名的地區,所需要更多的花費及自主性。
4.2 查詢內容步驟較為繁瑣
在對選擇的十個旅游地的數據收集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個同名但是具體的旅游設施及服務不同的情況出現,對于想要去該地進行游覽的旅客,有一定的引導成分。但是這樣的引導往往會使游客在獲取旅游咨詢的時候有更多的信息和負擔,不一定能夠找到自己想要游覽的地區,對旅游網站甚至是該地產生不好的印象,與本身為游客帶來更多的信息,提供便利的想法相悖。
4.3 對旅游景點的宣傳還有所缺乏
通過對旅游景點網絡評價的調查,不難發現,APP對旅游景點的宣傳更加側重于游樂設施及周邊服務,類似于:酒店、紀念品聚集地等,需要產生消費的地方,對旅游景點本身的宣傳還有待加強。這樣對比來看,像南平武夷山、寧德福鼎太姥山等主要靠名勝古跡來吸引游客的在這些方面的宣傳就不如像廈門鼓浪嶼這樣有一定商業色彩的地區的宣傳,在評分人數及分數上也有所凸顯。
第5章 提高福建旅游景點網絡評價的策略
基于對收集到的各景點的網絡評價分析和研究,可以從中看出福建旅游景點存在某些缺陷,對于福建各景點未來發展的方向,建議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和改善。
5.1 正確認識到旅游軟件的重要性
網絡旅游平臺對旅游的發展方面有很大影響。游客可以在這些平臺獲取所需的旅游資料,也可以在旅游平臺上對景點進行評分和反饋?,F今,很多游客都會選擇在旅游行程結束后發表旅游過程的體驗感,其中有好評,也會夾雜著提議和差評。通過對游客游記、點評、投訴等的梳理和統計,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建議,為福建旅游發展決策提供建議。
5.2 利用旅游軟件加強與游客的互動
攜程、去哪兒、飛豬等旅游軟件對于游客而言具有緊密的互動。社交關系越強,信息的可信度以及信息的傳播質量就越高,更容易在群體之間產生共鳴。福建各旅游地應通過旅游平臺的互動,及時回答游客的問題,切實解決游客的疑問和顧慮,進一步改善提升旅游景點的服務。
5.3 創建并宣傳當地旅游特色
“山海一體,閩臺同根,民俗奇異,宗教多元”,由于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福建各旅游地各有各的特色,特別在歷史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美食方面有著鮮明的特點。這些優勢都在吸引著福建境外的游客,因此將這些特色擴大影響并進行宣傳是福建各旅游地發展的重要任務。既要從景點本身特色入手,加強景點特色的形成。增強景點的景觀和環境品質,完善景點設施。同時也要加強宣傳,利用熱門媒體宣傳渠道,加大對景點特色的宣傳。同時也可以聯動景點周圍的餐飲和住宿等行業人員,共同發力,一起宣傳,相互支持,合力營造福建旅游的優秀整體形象。
5.4 進行與景點實際情況相匹配的宣傳
旅游軟件已經成為游客選擇景點、決定行程的重要途徑。而如何利用信息網絡吸引消費者參與也成為我國旅游業界首要研究的新課題。旅游信息包含旅游景點、美食、住宿、交通等的推廣。從本文獲得的各景點的網絡評價來看,景點宣傳必須要符合景點的真實情況,不可夸大實際,讓游客有超出實際的期待值。
第5章 總結
綜上所述,福建省要通過旅游網絡評價對地區旅游策略進行及時改善,并充分利用網絡渠道進行旅游宣傳。游客的出行及旅游地設施服務對游客選擇旅游目的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游客已經走出了傳統跟風旅游的誤區,有主觀想法并能夠通過網絡等途徑了解旅游信息,做到科學合理旅游。福建省想要發展旅游經濟就必須做到從游客的角度出發,切實改進旅游業相關行業。網絡宣傳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不夸大宣傳,一切為游客著想,為游客服務。及時根據網絡評價對旅游地進行對應改造,尊重客觀事實,從根本上提高福建各旅游地評分和口碑,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動福建省旅游業的發展,帶動經濟進步。
參考文獻
[1]席文.基于新媒體的福建旅游品牌營銷策略研究[J].福州外語外貿學院,2018 年第5期
[2]姚唐,鄭秋瑩,邱琪,范秀成.網絡旅游消費者參與心理與行為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14 年第 2 期
[3]周雁.GIS空間分析在風景區規劃中的應用——以滁州市龍尾山規劃為例[J].安徽大學,2015年5月
[4]姚頌恩.福建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探討[J].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3年12月
[5]文秋紅,網絡旅游的獨特性及其發展趨勢探析[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2011年6月
[6]畢靜.新型的旅游模式——網絡旅游探究[J].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2012年5月
[7]林新華,董琪雯.提升福建旅游景區微信口碑營銷效果的策略分析[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本論文受2019年閩江學院——校長基金立項課題項目“綜合AHP與GIS的福建旅游景點吸引力研究”的資助(項目號:1039520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