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磊 柏雪靜
摘要:中國人口眾多,發展農業是養活我國人民的重要保障,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比較慢,器械不夠先進,為了滿足我國人口對于糧食的需求和保護資源可持續,我們還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本文主要總結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挑戰并且提出了一些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農業發展;科學技術;挑戰;策略
1.什么是可持續農業
可持續農業是一種新的農業發展的模式。它既實現農業發展又要保護自然,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既要增加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又要保護我們的土壤肥力,協調我們的健康和保護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
2.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2.1人均占有量少和土地資源不合理開發
我國土地雖然多,但是耕地比較少,再加上人口的增長,人均耕地就更少了。為了更多的耕地發展農業,人們不斷的開墾森林土地,破壞了原始的森林,使環境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了。人們為了提高產量還給耕地上的農作物施肥,增加了環境污染。除此之外,我國的疆域遼闊,南北差異很大,北方的耕地比較多,但是水資源卻比較匱乏,自然條件不利于很多作物的種植。南方水資源比較多但耕地卻比較少。這種資源分配不利于我國的農業發展,再加上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使得農業問題更加嚴峻。
2.2我國農業耕種技術不夠先進
我國的農業發展起步比較晚,耕種機器未得到普及,再加上技術比較落后,例如在山區種植農作物,受天氣的影響很大,人們在山區種植的莊稼因為水資源短缺收入導致農產品的生產率不高,在很多地方的農用器械配備也不足,再加上農用器械受到地形的影響也比較大,因此人們對農業的投入得到的回報并不高。這導致了很多人不愿意種植東西,農業可持續發展受到阻礙。
2.3環境的變化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人民為了耕地開墾了很多荒地,還有很多人為了利益砍伐樹林和捕撈魚,養殖太多的家畜超過了環境的承載力,有些動物被人們過多的捕捉影響了生物鏈等等,再加上過度的施肥和噴農藥等,土地沙漠化和鹽堿化嚴重,土地營養流失。很多這些行為都讓環境變得更加惡劣了,給農業養殖帶來了很多的挑戰。
3.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3.1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收入
農村的農業結構比較單一,受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大。為了更好的提高資源利用率,我們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合適的政策,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讓農業和林業牧業等充分結合,形成產供銷一條線。在生產糧食的時候也促進養殖業的進步和發展,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讓農民的收入增加。可以改造農村的生產基礎,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改造低產的農田,利用技術方便農民的工作,提高生產的效率。讓農業和畜牧業等相輔相成,在農業種植的時期還能有其他收入,實現貿工農一體化,這樣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就比較小了,穩定收入,增強活力。
3.2農業生產要做好節約資源和經濟一起發展
現在國家要求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相統一,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投入的資金多,與收入不成正比,消耗的資源多,得到的效益卻很少的局面。使用可以節約資源和提高質量的方式,利用科技帶動生產,讓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遵守國家的相關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國家則要完善相關的政策,加大監督體制,讓法律能夠得到很好的貫徹。吸收傳統農業的優勢和把在傳統農業進步中浪費的資源給節約起來,充分利用,促進環境的保護和農民的經濟收入。
3.3提高農民對先進技術的認識和素質,加快城鎮建設
隨著我國的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人發明了一些農用品,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但是因為農民的受教育水平比較低,對法律政策的了解并不多,對促進農業發展的策略了解的也不多。因此政府人員要加大培訓,讓農村勞動者更多了解相關的政策,鼓勵他們自主創業,給農村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學會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農業,從而實現富裕。
4.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業的影響
生物科學是我們人類當今解決各種環境問題都離不開的科學,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很多學科當中,為我們的環境、能源等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4.1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培訓種子的途徑
生物科學的基因工程,利用基因轉化技術,對傳統的植物進行改變,獲得了一些優質的耐寒抗病蟲的高產的植物,讓它們能夠更加適應環境的,從而提高產量。除此之外,基因工程還可以增加小麥的氨基酸等物質,讓小麥的營養物質更高價值更高。從我國的農作物基因中克隆出一些更有價值的基因,從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4.2生物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減少了環境污染
要想形成可持續發展農業,一直都可以種植莊稼,那就得保持土壤的肥力,因此肥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中國傳統農業中,農民使用了太多的肥料和農藥,這讓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破壞,不利于農作物的可持續種植。例如造成了泥土結塊、缺乏礦物質、農作物成活率不高,容易被病蟲感染等。這些問題不利于農業的發展,人們的健康也受到威脅。最近幾年,科學家們都建議農民們用有機肥去做肥料,多利用生物農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所以要推廣生物施肥。比如在傳統農業中農民都是把肥料放到植物的根部讓植物吸收,而最近可以使用葉面施肥讓植物吸收肥料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還可以研究各種微生物等,來促進農業生產安全和提高農產品質量。
4.3利用農業生物資源
我國傳統農業比較落后,農民對科學了解也不夠多,因此浪費掉了很多的農業生物資源。例如作物秸稈,我國每年就有很多,有些農民拿來當做最原始的肥料了,但是很多都是拿來焚燒了的,這樣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因此利用酶把作物秸稈溶解了,把其中的有用的物質提出,這樣既節約了成本,也保護了環境。
總結:我國的農業發展還是存在很多的弊端,這些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我們需要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資源重復利用生生不息,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更好的生存在這片土地上。因此我們要結合國家的目標,做好相應的工作,并且還要研究生物工程,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地域環境等研究出適合我們農業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葛玲.淺析遼源市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J].商業經濟,2019,(007).
[2]楊陽.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J].吉林農業,2018,(10).
[3]王曉春.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