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娟
摘 要: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的民族文化在不斷傳承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推廣。十九大報告中說,要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意識。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語文教材中對于古文化的教育和學習內容設置也越來越多。在開展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傳統文化的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通過作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提出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的幾點策略,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5.003
語文教學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對于文化的傳承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初中文學知識,是傳統文化發展上千年的精髓,通過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古詩和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中學語文在課程設置中有大量的古詩文,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傳統文化的滲透,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也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豐富課堂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1.多媒體教學與古文教學相結合
初中語文課程中加入了文言文的教學,文言文體現傳統文化的精髓,語言簡練,用詞準確,題意鮮明,但是大量的古語讓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到教學領域,在開展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滲透,播放古文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讓學生掌握古文大意,然后再進入課文的學習,能夠很好提升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部編版教材八年級教材中《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的學習時,《愚公移山》是一個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描寫愚公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而改天換地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是古文讀起來枯燥難懂,教師在開始講解課文之前,可以在導入環節播放現代愚公的故事——河南省新鄉市郭亮村的“壁掛公路”的故事,看一看傳統文化為現代人帶來的影響,學習什么叫愚公精神。或者播放《愚公移山》的相關動畫作品,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古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概念生動的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古文的學習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從而產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也能促進學生理解古文,把握文章精神領會作者情感,更好地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改下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將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則起指導作用。初中語文課程內容中有大量的故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更有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在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選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選段《三顧茅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學生分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故事表演出來。分組后要先明確角色,因為是節選自長篇小說,就要設計一個旁白的角色,將故事的時代背景介紹出來。還可以根據劇情需要,自己制作道具,通過小組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學習到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那個時代的特色,對傳統文化更加了解。同時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提升了語文課堂效果。
二、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1.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閱讀課中
語文教學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環節,通過閱讀能夠實現學生的文學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課內內容與課外閱讀結合,將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智取生辰綱》的學習,學生能夠學習到古代小說的寫法,通過閱讀延伸,將學生學習古文化的興趣引導到《水滸傳》上,通過名著的閱讀和學習,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學作品的興趣,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2.將傳統文化滲透古文課中
在教學中,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知識,在古詩文的學習時將詩文所處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奇聞逸事,那個時代的文化特點和風俗習慣等都為學生講解一下,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古詩文中更是蘊含豐富的文化知識,要讓學生學會積累,從中能夠有所領會。如《岳陽樓記》中大段的景色描寫,其實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最后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點題,表達了作者的濟世情懷,通過古文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古人樂觀豁達的精神,通過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學習古人的愛國之情。
三、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
通過組織以傳統文化為主體的課外活動,將傳統文化教學融入初中語文教育中。2016年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風靡大江南北,刮起一股古詩詞學習之風。初中生在古詩詞積累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也可以舉辦類似的競賽活動,例如詩詞比賽。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參加,比賽設個人獎和團體獎,每個班級先進行預選,比賽的同時能夠強化學生的詩詞積累量。再將班級選出的代表組織在一起進行校級比賽,對優勝的小組和個人給予獎勵。個人賽可以采用“飛花令”的形式,團體賽則用詩詞相關問題來進行比拼。通過競賽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體賽能夠讓學生更有集體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中國的傳統的文化有了走向世界的機會,同時也面對著來自國際文化的沖擊。在對于中學的教育中要注重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培養,引導中學生弘揚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樹立文化自信的理念,為建設社會主義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立華《試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究》,《好家長》2018年第12期。
[2] 龔小華《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滲透策略》,《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年第4期。
[3] 彭勇《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文理導航》2020年第1期。
[4] 李雪峰《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課外語文》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