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霞
摘 要:在國家提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后,傳統文化與教育的關系逐漸地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緊密聯系也隨之被凸顯出來,如何開展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結合教學成為教育工作者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數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途徑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5.010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對學生而言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邏輯性、認知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就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而言大多數學生無法滿足上述要求,進而導致數學學科成為多數小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問題,為數學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當下數學教育中的問題,輔助教師不斷地優化數學教學過程。由此可見,對小學數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小學數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滲透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小學教育模式中,由于教育工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較為局限,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大多不會將數學學科與傳統文化知識相連接,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數學學科的教學等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雖然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傳統文化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但以往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依舊影響著小學數學教育,想要改變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師就必須對影響小學數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因素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以下將對此展開研究:
1.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在教學中的滲透不夠徹底
數學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相較復雜的學科,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與塔索數學問題時都會遇到一定的阻礙力量。為保障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教學的進度,大多數教師都會在這一階段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為學生仔細地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帶領學生反復做相關的試題訓練,讓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有出現了顯著的提升的情況,為數學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進而導致教師無暇顧及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內容的結合,忽視了傳統文化對數學學科開展的重要性,導致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不夠徹底,無法對學生發揮實際作用。
2.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未能有效地融合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誕生了無數的善于創新和探索的人才,為數學學科的進步提供了極大的推進性作用,是數學學科發展至今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知識認識的片面性,先入為主的將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劃分為兩個互不相干的存在,導致數學課堂中的傳統文化較為突兀,呈現出獨立存在的狀態,進而極大限制了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融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數學學科及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
二、小學數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方法
1.擺正位置,明確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教師是小學教學方案的制定者,同時也是數學教學方案的實施者,教師對傳統文化滲透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因此,想要讓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學科有效結合,教師首先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擁有一個清晰的明確的認識,積極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找準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銜接點,實施針對性的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內容的結合教學,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獲得新鮮的學習體驗感受,重新審視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間的關系,逐步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讓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及素質構建提供推進性的作用。
2.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素材
傳統文化在數學學科中的滲透需要一個科學的合適的銜接點,如果教師直接將傳統文化代入數學課堂中,將會導致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間呈現出極大的隔閡感,無法構建出二者間相輔相成的關系,進而大大地削弱了傳統文化在數學學科中的滲透價值。因此,教師在制定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結合方案時,應全面的掌握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明確學生現階段的成長狀態與需求,篩選出學生能夠接受且符合教學要求的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將其代入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對數學學科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展開探索,并通過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數學學科,進而構建出良性的課堂學習系統,為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的構建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例如:在學習到《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一課時,教師需要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你和你的爸爸差幾歲?當你12歲的時候你的爸爸幾歲?”等,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從熟悉的事物開始思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在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后,教師需要代入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為學生設計試題,并合理地提高問題難度,向學生再次提問,如:“《數學九章》的作者秦九昭生于1202年,《測圓海鏡》的作者李治生于1192年,請問當李治二十歲時,秦九昭多少歲?”等,引導學生使用之前所學的數學知識原理走進更深的層次探索,經歷嘗試解題、發現問題、討論思考、最終找到解題的辦法,正確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效地鍛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試題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內容的記憶,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積累。
3.通過數學課堂活動,滲透培養傳統文化教育
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學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相較于其他階段的教育,小學階段教師需要肩負更為艱巨的使命與責任,承擔起為學生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幫助學生構建學習系統等任務,不僅影響著學生當下的學生與成長,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同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小學數學教育的開展重視起來,依據小學生實際成長情況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突破固有的數學教學形式,時常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滲透合適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在較為輕松自由的環境中獲得啟發,逐步拓展學生數學知識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最終讓學生具有從中構架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間的獨到的見解,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達成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學科中滲透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到《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圖片的游戲。在課堂教學開始后,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一組我國傳統古建筑的圖片,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觀察,讓學生找到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隨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以競答的方式回答,記錄找到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個數更多的學生獲勝,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對中國傳統建筑的觀察中。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需要向學生再次提問,如:“古建筑中的這些長方形和正方形都發揮著怎樣的作用?”“通過對圖片的觀察你都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那些性質?”等,引導學生透過古建筑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這一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肩負起繼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與責任。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只有將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有機結合,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小學階段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科素養,并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教師應對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滲透起到高度的重視,做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做出考慮,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構建數學學科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最為合適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最終成為能夠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麗《淺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中外交流》2018年第26期。
[2] 楊柳《探究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考試周刊》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