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江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河南 南陽 473000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由腦部血管突發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臨床發病率較高,不僅會造成腦部神經功能損傷,還會引起心理狀態的改變,如焦慮、抑郁、失眠等,嚴重者會有自殺傾向,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嚴重影響[1]。調查顯示[2],在腦卒中發生后2~12個月,大多患者抑郁情緒表現突出,失去對生活的希望,不利于后期神經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應重視腦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或消除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鹽酸曲舍林和帕羅西汀都是臨床常用的抗抑郁藥,均屬于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但作用位點不同[3]。本研究對鹽酸曲舍林和帕羅西汀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患者中選取9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40~82歲,平均(57.12±5.81)歲;病程3~10個月,平均(5.77±1.28)個月。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41~80歲,平均(57.33±5.79)歲;病程2~10個月,平均(5.69±1.14)個月。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順利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所有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確診為腦卒中;(2)意識清醒且不影響交流;(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4](HAMD)分值>18分;(4)依從性好。排除標準:(1)伴有腦梗死者;(2)患有嚴重精神障礙者;(3)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4)腫瘤患者;(5)對治療藥物有禁忌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規腦卒中治療,如脫水、擴血管、抗血栓、降顱內壓、提高神經功能等。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鹽酸帕羅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43,規格:20 mg/片)治療,第1周首劑量為10 mg,qd,之后每周劑量加大10 mg,但最高不超過40 mg。觀察組則給予鹽酸曲舍林片(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62,規格:50 mg/片),第1周首劑量為50 mg,qd,從第2周開始每周遞增50 mg,單次劑量最多200 mg。兩組治療2個月后,進行療效、臨床癥狀評價。
1.4 觀察指標(1)于治療前后,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5](NIHSS)及HAMD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抑郁狀態進行評價。上述兩個量表評分標準:NIHSS總分42分,分值越高認為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HAMD分值為8~35分,認為存在抑郁狀態,且抑郁情緒隨分值的升高而增加。(2)不良反應。
1.5 療效評定HAMD分值減少≥75%,且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工作、學習、生活均正常為痊愈;HAMD分值減少50%~75%,且患者精神狀態大為好轉,能融入社會為顯效;HAMD分值減少25%~50%,且精神狀況部分好轉,其他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為有效;HAMD分值減少<25%,各癥狀均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數據統計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分別為77.08%、56.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48) 例(%)
2.2 兩組NIHSS、HAMD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NIHSS、HAMD評分顯示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NIHSS評分無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 NIHSS、HAMD評分比較(±s,n=48)分

表2 兩組 NIHSS、HAMD評分比較(±s,n=48)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48) 例(%)
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多認為與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HT的表達失常有關,使患者情緒、語言、認知信息傳遞受阻,產生抑郁[6]。既往研究顯示[7,8],腦卒中抑郁患者機體內神經生物學發生明顯改變,炎癥相關因子異常表達,神經遞質存在缺失,通過藥物滋養神經元細胞、調節相關因子及遞質的表達,可減輕患者抑郁癥狀。鹽酸曲舍林和帕羅西汀是臨床常用抗抑郁藥物,其中鹽酸曲舍林主要阻斷突觸前膜對5-TH的再攝取,使神經突觸內的5-TH濃度升高而發揮抗抑郁作用;而鹽酸帕羅西汀對5-TH的選擇性高,對腦神經5-TH的攝取產生抑制,從而減少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表達,起到抗抑郁的目的[9]。兩者均能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但對兩者的臨床療效尚存在一些爭議;一些學者認為鹽酸曲舍林和帕羅西汀兩者效果相當,而另外一些研究發現鹽酸曲舍林的效果優于帕羅西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分別為77.08%、56.20%,表明鹽酸曲舍林片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優于鹽酸帕羅西汀片。
NIHSS是評價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常用工具,HAMD可反映患者抑郁狀態,具有較高的效度。本研究比較兩組NIHSS及HAMD評分,顯示兩組NIHSS評分無差異,但HAMD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鹽酸曲舍林治療抑郁癥狀的效果更好,對于神經功能的治療效果相當。李小明[10]等研究表明鹽酸曲舍林與帕羅西汀的治療效果相當,可能與納入的病例數少、治療時間短有關。李丕武[11]等研究顯示,曲舍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更好,且與機體內s100β蛋白表達有關,該蛋白屬于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的一種,正常狀態下,s100β對神經細胞有益;病理狀態下,則具有毒性,可損傷神經功能,曲舍林和帕羅西汀均可降低其在血清中的表達。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表明兩種抗抑郁均有較好的安全性。可以明確的是,鹽酸曲舍林和帕羅西汀均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和抑郁情緒,具體效果可能需要大樣本量、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進一步驗證。
除了使用單一的抗抑郁藥外,臨床也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來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狀,如鹽酸帕羅西汀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帕羅西汀聯合阿米替林或中藥等,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為腦卒中后抗抑郁的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12,13]。
綜上,鹽酸曲舍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更優,不僅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對抑郁狀態的改善更明顯,且安全性較好。但本研究亦存在病例數少、觀察時間短的缺點,待更深入的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