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健偉 王發家 劉 濱
(肥城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奶牛養殖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先導,在增強國民身體素質、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2 0 1 9 年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奶牛存欄量占泰安市存欄總量的26.19%,近年來雖有所下降(表1),但規?;潭炔粩嗵岣摺D膛pB殖增長方式也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養殖場經營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
肥城市奶牛養殖模式為規模化養殖,現有規模養殖場8 家,其中3 家為大型規模養殖場,飼養奶牛品種均為荷斯坦牛,存欄總數約1.66 萬頭,成母牛存欄0.91 萬頭。受引種來源、管理水平等因素影響,日產奶量為21.00~35.00千克,平均為25.77 千克,泌乳牛年均單產9.41 噸。當地無乳品企業,生鮮乳主要銷往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亞奧特乳業有限公司等乳品企業,2 0 2 0 年8 月生鮮乳收購價格為3.5~4.2 元/千克。
當前奶牛養殖場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銷售生鮮乳及銷售淘汰牛、犢牛。受養殖規模、生鮮乳品質、防疫技術及管理技術等因素影響,奶牛養殖總收入不盡相同。2019年,肥城市奶牛養殖場平均年收入為1 267.72 萬元,最低收入580.46萬元,最高收入可達2 889.17 萬元。在奶牛養殖收入中,生鮮乳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90.11%,而牛(牛犢)銷售收入平均占總收入的9.89%(表2)。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簡稱“疫情”)影響,部分乳品企業下調生鮮乳收購價格,并實行限量收購,出現原料奶供大于求現象,極大地影響了當地生鮮乳的生產與銷售,同時因疫情等原因導致飼料價格上漲,奶牛養殖總體效益不理想。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乳品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生鮮乳收購價格持續上漲,奶牛養殖場經濟效益得到較大好轉。
1.3.1 飼料成本
肥城市奶牛養殖業經過不斷的農業技術推廣,在現代畜牧業示范縣項目、糧改飼項目等帶動下,奶牛全混合日糧(TMR)飼喂技術已全面鋪開。TMR主要包括全株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羊草、地瓜秧、花生秧、精料、維生素及其他配料。肥城市奶牛養殖所用苜蓿主要來源美國和西班牙,燕麥多采自內蒙古和甘肅地區,羊草采自東北及內蒙古地區。根據各飼料價格(表3)計算,高產奶牛每天消耗飼料成本約65.00 元,中產奶牛每天消耗飼料成本約54.00元,低產奶牛每天消耗飼料成本約43.00 元。
1.3.2 繁殖技術成本
肥城市奶牛繁殖技術多采用人工授精、周期發情等技術。前兩胎受孕奶牛大多使用性控凍精進行人工授精,國產價格平均為1 4 8.0 0 元/支,進口價格平均為2 2 0.0 0 元/支,普通凍精平均價格為6 9.0 0 元,全年總投入約1 1.4 7 萬元。每頭受孕奶牛平均每年采用2 次周期發情技術,每次價格為75.00元。雖然胚胎移植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繁殖技術,但由于員工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及受技術、設備等因素限制,幾乎不使用胚胎移植技術。
1.3.3 廠房及設備成本
2 0 1 9 年,養殖場在廠房建設方面平均投入305.00 萬元。養殖設備主要包括擠奶機、T M R 攪拌機、取料機、自動喂料機、自動飲水設備、刮糞板、清糞車、裝載車、運輸車、降溫風扇及噴淋設備等。擠奶機價格均在數十萬元以上,最高價格為185.00 萬元,TMR攪拌機平均價格為30.00 萬元,取料機價格平均為4.60 萬元,清糞車價格也均在6.00 萬元以上,設備投入金額平均為52.00 萬元,規模奶牛養殖場對廠房及設備的投資非常大。
1.3.4 人工成本
當前奶牛養殖場根據規模大小,雇傭人員為10~23 人,雇工主要從事拌料、飼喂、擠奶、繁育、獸醫、化驗、清糞等工作,部分工種采用外聘形式。獸醫平均工資1.0 萬元/月,繁育員平均工資0.80 萬元/月,其他人員工資平均為0.36 萬元/月,全年人工投入34.40 萬~166.40萬元。
1.3.5 土地成本
在土地使用方面主要涉及養殖場用地和飼料作物用地。養殖場土地租用期大多為3 0年,最長租期為50 年,每畝土地租金平均為830.00元/年。飼料作物用地主要用于種植玉米和小麥,每畝租金平均為798.00 元/年。全年土地租金平均為89.34 萬元。

表1 2015—2019 年肥城市奶牛存欄

表2 2019 年肥城市奶牛養殖場收入構成情況
不同規模養殖場的泌乳牛年平均利潤不盡相同,其主要原因是泌乳牛單產水平及生鮮乳品質參差不齊。出于購置成本的考慮,養殖場從不同渠道購置奶牛,導致牛群高產奶牛數量少,生鮮乳質量參差不齊,與良種奶牛的產奶量及品質相差較大,與國內奶牛養殖先進地區的差距也很大[1]。
奶牛的生產水平,一般認為3 0.0 0%受遺傳因素影響,70.00%決定于外界因素,飼料的品質和種類是最主要的外界因素[2]。奶牛作為大食量的草食畜種,日糧中需添加30.00%左右的粗飼料,牧草則是滿足奶牛生理需求的必需粗飼料。受當地種植環境和種植技術限制,奶牛養殖場所需牧草均需購買,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導致養殖場不得已改變飼料配方結構,減少了優質牧草投喂量,從而影響產能和效益。

表3 2019 年肥城市奶牛養殖場飼料價格情況
奶牛疫病的發生往往造成養殖場經濟損失巨大。本次調查發現,奶牛養殖場內往往只配備1 名獸醫人員,即使外聘人員,進場指導次數也很少,往往不能滿足疫病防控的需要。同時受雇傭人員年齡及文化水平限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進行預防性免疫時存在漏洞,奶牛疫病防控存在較大風險。
由于肥城市沒有乳品企業,奶牛養殖場沒有加工能力,生鮮乳全部銷往外地,大型乳品企業往往會壓縮生鮮乳價格,限量收購,嚴重損害了奶牛養殖場的利益。
隨著種養結合模式的開展,對奶牛養殖和土地種植相互配套、協同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有效的循環模式是通過規?;娘暡萘戏N植保障奶牛的飼料供應,再將奶牛養殖的糞便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用來改良土壤[1]。當前土地流轉成本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架構不完善及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限制了種養結合模式的發展,致使發展規模化養殖受到制約,同時養殖用地的匱乏也限制了發展規?;膛pB殖。
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是奶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3]。一是建議政府做好專項資金預算,用于鼓勵奶牛養殖場實施規模化、標準化改擴建;對購置養殖設備、擠奶設備、廢棄物處理設備等給予補貼,提高養殖場的規?;藴驶B殖水平[4]。二是根據國家對農業的一系列新的強農惠農政策,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用地審批、土地租賃等方面為奶牛養殖場提供政策扶持,切實解決畜牧養殖用地的受限問題。三是建議對奶牛養殖場進行貸款貼息補助,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與奶牛養殖場對接,優化服務流程,創新融資方式,滿足養殖場合理融資需求,切實解決養殖場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貸款難等問題。
良種是奶業發展的基礎。品種改良工作是奶牛生產數量與質量并重發展的關鍵舉措。對此應加大奶牛良種補貼的力度,引進高產種牛和凍精,淘汰劣質低產牛,防止品種退化[1]。充分發揮各級畜牧部門、奶業協會的指導作用和組織作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奶牛品種改良工作。
各級畜牧部門要組織技術人員和專家團隊深入養殖場,及時了解其飼養管理、生物安全措施、獸藥使用、消毒等情況,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科學指導養殖場做好動物疫病凈化、疫苗接種等工作。養殖場要積極參與本行業組織的技術交流會,參加學習班,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依靠更加科學的疾病防疫技術指導生產實踐。
一是積極組織養殖場人員參加相關技術培訓班和外出參觀考察學習活動,幫助其學習掌握優質飼草料種植技術,鼓勵充分利用山區等地力較差的土地,建設養殖場自有飼草種植基地,實施“養殖場+基地”一體化模式,從根本上解決飼草料不足的問題。二是重視種植農戶參與,引導種植戶與養殖場有效聯結,建立種養之間的聯系橋梁,加強種養結合,促進養殖場改變飼料投入結構,加大優質牧草投喂量[5]。
由于養殖場處于奶牛養殖產業鏈的最底端,在生鮮乳的銷售環節沒有話語權。為保障其利益,一是鼓勵各養殖場達成產業聯盟,與生鮮乳收購企業簽訂標準合同,交易過程中明確收購生鮮乳的質量、數量以及雙方的責任與義務。二是政府要督促各方充分貫徹落實《關于建立生鮮乳價格協調機制的意見》(魯牧畜科發〔2015〕3號),規范生鮮乳產銷秩序,保護各方利益。三是泰安市作為山東省首批奶牛政策性保險試點地區,要充分發揮政策性保險作用,切實做好應保盡保工作,同時建立生鮮乳價格保障機制,使養殖場與乳品企業達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