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正值秋冬季節,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國內近期又相繼通報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如何加強個人防護?又該如何安全選購和食用進口冷鏈食品?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綜合多方專家意見,為市民支招個人防護措施,讓大家穿上一件無形的防護服。
2020年11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個人衛生、保持社交距離,正式寫入地方法規,上海也成為全球首個將口罩寫入地方立法的城市。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人員較為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到醫院就診以及出現呼吸道癥狀時,應自覺佩戴口罩。口罩佩戴要規范,讓口罩緊貼面部、遮住口鼻。
減少前往人群密集或相對密閉的場所,在公共場所內自覺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尤其要避免與有呼吸道癥狀的人員近距離接觸。
外出回家、飯前便后、觸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時用流動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切勿用臟手觸摸眼口鼻。
咳嗽、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他人,用紙巾或彎曲的手肘遮擋口鼻,使用后的紙巾立即丟棄并洗手。

要經常開窗通風,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疾病傳播風險,至少每日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以上。
天氣轉涼,氣溫日漸降低,開窗通風時也請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平時要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要戴好醫用口罩,及時前往發熱門診就診,就醫過程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各單位和物業主動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落實進門前的體溫檢測;辦公室和會議室定時開窗通風,盡量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做好公共區域、公共物品的清潔消毒 。

《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實施了,其中規定“在呼吸道傳 染病流行期間,進入機場、火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離”。
要去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可要求查看已消毒證明。選購冷鏈食品時應正確佩戴口罩,避免徒手接觸食品及包裝表面,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選冷凍冰鮮食品。
隨身攜帶小包裝免洗洗手液或酒精棉球、棉片,用于購物后手部和物體(手機、錢包等)表面消毒,有條件的用流動水+肥皂/洗手液清洗雙手。
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濺灑污染,可用浸泡搓洗方式。切割冷鏈生鮮食材時,建議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盡量避免大力劈、剁等切割方式,以防噴濺,如有必要可佩戴護目鏡及防水圍裙。接觸了生鮮食材,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
處理完畢后,要使用流動水+肥皂/洗手液洗手至少20秒,最好能按照“七步”洗手法規范洗手。
可以吃,但烹調食用冷凍冰鮮食品時應燒熟煮透,盡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海鮮食品。經冰箱冷藏后的剩余食物,要徹底加熱后才可食用。

儲存冷凍生鮮食品時,最好采用獨立封閉包裝,冷凍冰鮮食品放置冰箱冷凍室保存,不要存放過長時間,與熟食要分層存放。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