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11月4日,丹麥政府下達史上最嚴“殺貂令”,下令捕殺全國1700萬只水貂。
“這些水貂養殖場都是從父輩傳下來的……水貂養殖是他們幾乎全部的身份認知。”11月初,丹麥水貂養殖主瑪麗安娜·索倫森度過了噩夢般的一周。
她和丈夫居住在丹麥西北部的北日德蘭半島,這里擁有全丹麥最多的水貂養殖場,他們在那里飼養水貂27年了。
從今年6月開始,丹麥陸續報告與水貂養殖有關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月4日,丹麥政府下達史上最嚴“殺貂令”,下令捕殺全國1700萬只水貂。和丹麥1139家水貂養殖主一樣,瑪麗安娜農場里2.7萬只水貂也遭到捕殺。
丹麥在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通告中宣稱,目前有證據表明水貂攜帶的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而且病毒出現了新的突變。在養殖場的水貂中,發現了5個新的基因突變,這個新的新冠病毒株,已經感染了12個人。這意味著這種“獨特的”變異新冠病毒可能在養殖水貂體內發生變異,又回傳給人類。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貂皮生產國與出口國之一,每年生產約1200萬到1300萬張水貂皮毛,占全球水貂皮產量的四成。這次史上最大的捕殺計劃預計將造成高達50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53億元的損失。丹麥“殺貂令”有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的“滅頂之災”。但丹麥卻不得不痛下殺手,為什么?
其實,這已經不是丹麥第一次采取撲殺水貂的行動了。
早在今年6月,丹麥一家養殖場檢測出34只“0號水貂”后,新冠病毒的人貂間雙向傳播在丹麥出現。水貂養殖場被視為“病毒蓄水池”,這給丹麥國內新冠防控工作帶來極大挑戰。隨后,1萬多只貂被殺死。緊接著陸續發生多家養殖場水貂感染新冠病毒。到了9月份,在3個養殖場發現“貂變異病毒”由貂傳人。
丹麥血清研究所和哥本哈根大學報告認為,有證據表明“貂變異病毒”已形成人類傳播感染鏈。水貂飼養員面臨的感染風險高于醫護人員。丹麥政府決定捕殺約100萬只感染水貂。
在10月份,疫情發展到丹麥北部至少76個水貂養殖場,150多名水貂養殖員確診。丹麥政府表示當地將撲殺至少250萬只水貂。
截至11月第一周,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丹麥共發現214個與水貂養殖有關的新冠確診病例,其中有12名感染者攜帶了變異株 Cluster 5。
據丹麥血清研究所初步研究表明,變異株 Cluster 5對抗體的敏感性較低。這意味著,全球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可能對攜帶 Cluster 5的新冠患者無效。
“病毒進入不同生物系統會產生不同類型的病毒突變。盡管新冠病毒已產生過多次病毒突變,但是從動物再傳回人,就容易出現問題?!钡溠逖芯克夹g總監考爾·莫爾巴克指出。
丹麥政府決定不再冒險。11月4日,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發布全國“殺貂令”,此時丹麥已有207個水貂養殖場感染。丹麥政府宣布,全面捕殺國內大約1500萬~1700萬只養殖水貂,直到12月初前,日德蘭半島北部7座主要養貂城市都將“封鎖”,這些城市的部分養殖場是重點染疫區。
“我們對本國人民負有重大責任。但由于目前發現的病毒變異,我們對世界其他地區負有更大的責任?!钡溈偫砀ダ椎吕锟松谛侣劙l布會上說。
到了11月第二周,丹麥的全國捕殺水貂令逐漸變成一場政治、法律、科學和運輸交織的鬧劇。由于反對黨議員不斷抨擊政府的處置方式,丹麥政府于11月10日叫停了水貂撲殺計劃。因為按照現有法律,政府無權殺害不在感染區域的健康動物。11月12日,丹麥總理弗雷德里克森主動道歉并承認,政府在命令剔除丹麥所有水貂時“犯了一個錯誤”——丹麥政府沒有法律授權,便要求水貂育種者在已經感染區域外宰殺水貂。
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僅在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養殖場和感染區半徑7.8公里范圍內, 85%的水貂已被捕殺,數量達到880萬只。
11月18日,迫于巨大的政治壓力,丹麥農業和漁業部長摩根斯·延森主動宣布辭職。一天之后,丹麥衛生部在一份聲明中寫道,鑒于沒有發現9月15日之后的感染病例,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認為,貂傳人變異新冠病毒“非??赡堋币呀浵?。
事實也證明,水貂的新毒株并沒有在丹麥大量傳播,導致疫情出現質變。丹麥衛生機構說,“新變種”并不意味著它比其他冠狀病毒變種具有更高傳染性或引發更嚴重的癥狀。現有證據顯示,變異后的新冠病毒行為并無不同,只是在具體特征上可能有輕微區別,但仍是同一種病毒,其具體影響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確定。
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人感染病毒會出現新冠肺炎,而感染病毒的水貂一般沒有癥狀,是無癥狀感染者,但是可以繼續將病毒傳播給其他水貂,也能將病毒傳染給人。丹麥免疫學教授揚·普勞斯嘉德認為,鑒于目前僅有相對數量較小的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變種,追蹤和切斷感染鏈條相對現實和容易,“新變種”也就沒有太多繼續存活的空間。
水貂的新毒株并沒有在丹麥大量傳播,導致疫情出現質變。目前僅有相對數量較小的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變種,追蹤和切斷感染鏈條相對現實和容易,“新變種”也就沒有太多繼續存活的空間。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令人擔心的是,水貂這樣的哺乳動物是很適合新冠病毒的動物宿主,新冠病毒可能在這些物種內逐漸變化,繼而在貂之間互相傳播,并有再次向人類傳播的風險。
最新發表在《哺乳動物評論》雜志上的一篇文章認為,存在人類將新冠病毒傳播至野生動物的巨大風險。文章主要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移植系研究人員索菲·格里塞爾斯說:“對于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感染新冠病毒似乎不存在生物學障礙。事實證明,諸如雪貂、倉鼠、獼猴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對這種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p>
當這些動物被實驗性地感染或者被已感染的飼養員無意間傳染新冠病毒后,很容易將病毒在群體中傳播開來,并且可以將病毒傳播給共同生活的其他動物。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11月23日報道,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后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里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p>
圈養環境下的稀有動物尤其令人擔憂。盧因認為,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確診感染新冠的8頭獅子和老虎可能是被飼養員傳染?!凹偈共《緜鹘o靈長類動物,結果會大不同,可能是災難性的?!?p>
工作人員悉心護理穿山甲,包括聽診、測量、放風、洗滌、喂食等工作。

蝙蝠身上能攜帶超過100多種病毒,是真正的高致病性病毒“蓄水池”。
盧因提醒,非洲一些地區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密切,一旦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傳給動物。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病理學和診斷調查系教授達倫·W·阿格紐說,盡管一些物種理論上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但迄今只有少量圈養動物感染,包括家犬、家貓、獅子、老虎和貂。
另一項研究發現,實驗環境下,恒河猴、非洲綠猴等動物感染新冠病毒后,臨床癥狀大多相對輕微。
新冠病毒對動物的致命性似乎不及人類,但研究合作者、史密森學會生物保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克勞斯-彼得·凱夫利說,貂感染新冠后可能死亡。不過,現有信息無法完全解釋某些物種染疫后的死亡率為何高于其他物種。
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正在向野生動物蔓延或已在野生動物間傳播。俄亥俄州立大學預防獸醫學系副教授安德魯·鮑曼說,難以判斷病毒在動物中的傳播實際達到何種程度,必須給予關注。
盧因和凱夫利認為,預防是關鍵。全美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應當定期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因為任何接觸都可能導致靈長類物種暴發疫情。動物園同樣應繼續加強管理,避免動物管理員將病毒傳染給動物。
然而,根據《柳葉刀·病原體》雜志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還有其他一些物種例如豬、雞、家鼠和灰鼠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格里塞爾斯強調說:“通過實驗對這些動物接種新冠病毒后,什么事也沒有發生,最后病毒死亡了?!?/p>
報道稱,因此,某種動物是否容易受到新冠病毒侵害,取決于該物種的敏感性,而這種敏感性由生物特征決定。由于缺乏這方面的可用數據,科學家對所有物種都持謹慎態度。
在菊頭蝠屬蝙蝠體內發現新的冠狀病毒,能夠為我們研究新冠病毒跳躍至人體的過程提供線索,同時幫助我們預測未來的流行病。
在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科學界從未停止尋找這種病原體的源頭。與曾在本世紀初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疫情的冠狀病毒類似,新冠病毒可能同樣源于菊頭蝠屬蝙蝠,但同時也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在感染人類之前可能寄宿在另一種動物體內。
11月12日,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志《新型傳染病雜志》上刊文指出,他們從日本實驗室的冷凍蝙蝠糞便中發現一種冠狀病毒,其基因組與新冠病毒的相似度約為81%,屬于新冠病毒的“親戚”。
論文介紹稱,角菊頭蝠是是日本特有的一種蝙蝠。這些蝙蝠白天多住在野外的洞穴或廢棄的隧道里,晚上在它們的棲息地外捕捉昆蟲。菊頭蝠經常與其他食蟲蝙蝠(如角耳蝠或大趾肌蝠)同居,偶爾也會與野生動物(如果子貍)在白天棲息。
研究團隊2013年在日本巖手縣的一個洞穴內,捕獲了4只日本角菊頭蝠,并從新鮮糞便中提取了RNA。2020年,團隊又對冷凍的蝙蝠糞便進行了RNA測序,發現與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一致性達81.47%。從基因角度來說,Rc-o319與新冠病毒相關。但論文也指出,細胞培養實驗顯示,這種被稱為Rc-o319的病毒無法像新冠病毒那樣利用相同的受體入侵人體細胞。
村上認為“這種病毒并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但為了日本不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必要詳細調查野生動物帶有怎樣的病毒,是否可能傳染給人類”。
與此同時,有病毒學家告訴《自然》雜志網站,他們已經在柬埔寨的一種菊頭蝙蝠身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研究項目負責人、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韋斯納·東的團隊在捕獲于2010年并被冷凍保存的兩只扁顱菊頭蝠體內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為確認這種病毒與新冠病毒的關系,科研人員重點研究了病毒基因組的一個片段。
韋斯納·東的研究團隊發現,新病毒的這一片段不僅與新冠病毒相似,而且與RaTG13病毒相似。RaTG13是已知與新冠病毒親緣度最高的冠狀病毒,相似度達到96%,兩者很可能在40到70年前從共同的祖先那里分化出來。
假如柬埔寨團隊發現的新病毒與新冠病毒的相似度達到97%以上,新病毒就能取代RaTG13成為新冠病毒的已知最親密的近親;假如相似度達到99%以上,那么新病毒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
《自然》網站介紹稱,目前只有少數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其中就包括最近的親屬RaTG13,同樣是在蝙蝠身上發現。此外,科學家們還在2015年至2019年間捕獲的其他蝙蝠和穿山甲身上,發現了其他幾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教授特蕾西·戈德斯坦認為,新冠病毒可能不是一種“突然出現”的全新病毒?!霸缭谖覀?019年發現新冠病毒前,這一族病毒就已經存在了?!?/p>
實際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也在11月23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
瑞安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說,確定世界首例傳染病病例,是所有流行病學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新冠病毒)可能有不止一個首例病例,因為該疾病很可能源于好幾種動物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研究人員最近在蝙蝠體內發現了這種病毒,我們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其他潛在的病毒源頭。”
有專家稱,“毫無疑問,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其主要攜帶者是蝙蝠?!辈《緜魅救祟悇t存在多個源頭,而且傳染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近日,世衛組織宣布組織10名科學家追蹤新冠病毒的起源,并指出追蹤新病原體的出現是“一個需要數年才能解決的謎”。科學家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追蹤到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的源頭在駱駝身上,而追蹤“非典”(SARS)源頭在蝙蝠身上,則花了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