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棗作為國民喜愛的一種即食食物,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同時還具有良好的藥用功效。特別是對于一些女性消費者來說,鮮食大棗深受其偏愛。如何做好鮮食大棗的栽培管理工作,成為無數棗農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鮮食大棗的栽培以及田間管理技術展開探究,希望可以為廣大棗農提供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鮮食大棗;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115034
收稿日期:2020-10-12
作者簡介:安曉寧(1984-),男,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現代設施果樹栽培與現代園林規劃。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鮮食水果需求也日漸旺盛,鮮食大棗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大,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吸引了大批的棗農紛紛展開鮮食大棗的種植。鮮食大棗不僅具有食用以及藥用的價值,同時還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經調研分析,鮮食大棗的市場利潤空間十分巨大。如何才能做好鮮食大棗的栽培管理,確保鮮食大棗的產量質量,對此,本文主要針對鮮食大棗的栽培及管理技術展開了研究,提出相應技術指導,希望能夠為鮮食大棗的種植農戶提供幫助,以供參考。
1?鮮食大棗的栽培技術要點
1.1?建園及選種技術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鮮食大棗的栽培,在建園選址過程中,應嚴格進行優選[1]。一般來說,鮮食大棗屬于淺根性喜光樹種,因此,在建園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植被的這一特性,合理對建園地址進行選擇。同時,在建園過程中還需確保建園后的大棗能夠保持充足光照。因此,一般在平原地帶或者丘陵地帶栽種建園時,都需滿足光照條件。對于土質的選取,要求當地的土質最好為砂壤土,并且土質具有良好通透性。與此同時,建園地點周邊應該具有用于灌溉的水源,能夠確保鮮食大棗可以及時灌溉。當地的水源最好保證純凈無污染。針對鮮食大棗的選種,首選個頭較大,果肉飽滿緊實、產量穩定的鮮食大棗品種。為了確保市場的供應需求,可以將不同季節的鮮食大棗品種進行混栽,能夠滿足鮮食大棗的市場供應。一般來說,常選的鮮食大棗品種包括“沾化冬棗”、“月光”、“冬棗”、“晉冬棗”等。
1.2?種植密度
為了能夠確保鮮食大棗栽種后的營養供需,保證鮮食大棗的產量滿足實際需求[2,3]。在栽植過程中,必須對其栽植的密度進行嚴格把關,盡可能做到早果早豐。一般來說,針對鮮食大棗的栽植密度,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在肥力較好的平原地區進行鮮食大棗栽植通常采取密植栽培。采取寬行密植的栽植方式,便于后續的田間通風、透光以及各種田間操作。以最為常見的鮮食大棗栽植密度為例,一般株行距為2m×4m,栽植1650株·hm-2。“晉冬棗”的栽培一般建議株行距為2m×2m,栽培2400株·hm-2。為了確保鮮食大棗一年四季都能夠滿足市場供應,可以對鮮食大棗的不同品種進行行間混栽,能夠有效提高授粉結實能力。觀光采摘果園可以適當加大行距,能夠吸引更多游客來此進行采摘。
1.3?苗木的選擇標準以及整地要求
一般情況下,鮮食大棗苗木進行栽植時,應選擇品種純正,并且苗木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在栽植過程中,對苗木的根系進行一次檢查,確保苗木的根系完整、無損傷,最好選擇兩年生優質鮮食大棗苗木,這樣的苗木1a就可以結果,能夠最大限度滿足農戶的經濟需求。通常要求鮮食大棗的苗木高度保持在1.5~2.0m,同時,鮮食大棗的根基徑應保持在1.8~2.2cm。在起苗時,必須對鮮食大棗苗木的二次枝進行修剪,這樣能夠保證苗木更好地生長,汲取更多養分。在進行鮮食大棗田間整地時,以南北行向為宜。在整地過程中,應采取順行的方向,挖成寬深為80cm×80cm的條溝坑。在整地同時,還需要保證條溝坑的心土、表土進行分開放置。回填時,表土應對定植溝的底部進行回填,并且同時施加有機肥,混合腐料,能夠更好滿足鮮食大棗的營養需求,有機肥用量為3.75~6.75×104kg·hm-2。借助附近的表土,在表面填土,將定植溝填平。挖出的心土不能用于填土,可以將之放置在定植溝兩側,作為土埂。在栽種填埋后,還需對鮮食大棗的苗木進行一次澆灌。首次澆灌的目的是為了將定植溝踏實,同時也能夠保證回填后的土壤土質滿足實際要求,確保其中填埋的有機肥所含養分物質可以得到充足釋放。
1.4?栽植時間
為了保證鮮食大棗果實飽滿,多選擇秋季落葉后以及萌芽前進行栽植。根據實踐經驗,北方地區進行最好選擇在棗芽的萌動期前后,此時期進行栽植,鮮食大棗的成活率更高,對養分的吸收更好,能夠滿足鮮食大棗生長的實際需求。圖1為棗樹生長樹形示意圖。
1.5?栽植要求
在進行棗樹的栽植過程中,要按照苗木的大小和強弱進行等級區分,從而更好地進行果樹管理。在進行栽植前需要將苗木在清水中浸泡24h,讓苗木充分吸收水分。另外,栽植的深度應比苗圃的深度略低。
1.6?覆膜技術
覆膜技術主要是在苗高1.2m時進行。在土壤溫度適宜時,進行寬度為1m的樹盤平整。再在樹盤內覆蓋地膜,或者鋪設不小于1m2的地膜,邊緣用土壓實。在棗樹幼芽長出后,在晴天或陰天的傍晚時,將塑料袋去除。
2?鮮食大棗的管理技術要點
2.1?鮮食大棗的土肥水管理技術
土壤是農作物養分供需的主要物質,必須做好對鮮食大棗的土肥水管理工作。隨著鮮食大棗苗木的不斷成長,應結合土壤耕翻不斷外擴樹盤,否則容易造成鮮食大棗苗木的根系暴露在外,直至在行間兩側盤埂合并成一個土壟。因此,相關管理人員應做好鮮食大棗生長過程中的培土工作,并且在培土工作進行的同時,對旁邊生長出的雜草進行及時清除。在每年鮮食大棗采果結束至落葉前,應做好鮮食大棗的施基肥和澆水工作。鮮食大棗應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3.75×104kg·hm-2,同時可以混入一定量磷肥。操作方法:在鮮食大棗的根頸30cm處挖1個土溝,長度至樹冠投影邊緣,將混合磷肥的有機肥施入田間。在施肥過后,還需在肥料上進行填土,土層厚度以8~10cm最佳。施肥過后要進行澆水,確保土壤踏實。針對后續的鮮食大棗的追肥以及澆水工作,一般可以根據鮮食大棗的長勢情況以及健康狀況,對其進行追肥。1a內對鮮食大棗棗樹追肥的次數在3次左右為最佳,最多不可超過5次追肥,以免影響棗樹的正常生長。通常在鮮食大棗棗樹生長的萌芽期、坐果期、膨大期分別進行1次追肥。肥料的選擇,可使用果樹專用肥等全營養元素復合肥,按照復合肥的具體參數進行施肥。
2.2?鮮食大棗的花果管理技術
在鮮食大棗花期階段,應對棗樹展開全面的花果管理,才能夠確保后續鮮食大棗的產量滿足實際需求。通過采取摘心技術,對鮮食大棗的棗頭進行摘心,可以控制鮮食大棗的嫩梢旺長。同時,摘心技術的應用還能夠減少棗樹在生長過程中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提升鮮食大棗的坐果率。通常,在棗樹大量開花前,需根據棗頭的長勢情況,對留作結果枝組的棗頭予以保留,并且將棗頭頂端的幼嫩頂尖進行摘除。棗樹開甲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防止養分向棗樹的根系運輸,從而將更多養分輸送到樹干,相對提高枝條和花果的營養水平,能夠有效促進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針對棗樹的開甲工作,一般選擇對坐果率低的旺樹進行開甲,初次開甲部位選在位于地面25cm的樹干位置,刮去粗皮,環切兩道0.5cm的刀口,深達木質部,能夠有效保證棗樹最終產量,確保棗農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棗樹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因此要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3?結論
綜上所述,鮮食大棗作為市場上很受歡迎的一類蘊含豐富營養和兼具藥用價值的鮮食水果,做好其栽培管理工作對于棗農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鮮食大棗的栽培管理從選種、建園選址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可參照的技術實施要點,以期為廣大棗農提供幫助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孫健.朝陽金絲王大棗栽培前景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20(03):101-102,104.
[2]韓現華.采摘園鮮食大棗栽培管理技術[J].果農之友,2017(06):13-16.
[3]馮一峰,王艷,吳翠云.引進優良鮮食棗品種的評價[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6(03):64-68.
[4]宋建偉,尹章文,朱勝利.鮮食棗早期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北方果樹,2003(03):38.
[5]韓現華.鮮食大棗栽培管理技術[J].山西果樹,2017(01):41-43.
[6]楊俊強,吳國林.鮮食棗新品種——晉冬棗[J].中國果業信息,2017(02):72.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