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摘 要 智慧城市作為城鎮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一種新型城市發展模式,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同時它也為信息化現代城市的城市發展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向,這是因為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緩解現代城市所具有的各種城市病,對現代城市規劃發展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文簡要闡述在智慧城市的前提下,如何實現現代城市規劃設計。
關鍵詞 現代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發展;規劃設計
1智慧城市內涵
智慧城市是集技術、政策和管理于一體的有機整體。智慧城市規劃設計的主旨,是設計具有完善的生態系統、井然有序的空間布局、環保理念、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新型現代化城市。現階段,智慧城市下現代化城市規劃設計朝向智慧化和信息化發展。在具體的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利用智慧城市相關的理論知識,將智慧理念較好地融入城市規劃的發展過程,再結合智慧化的信息技術對城市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方可制定出科學且合理的城市規劃方案[1]。
2智慧城市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的應用原則
智慧城市在現代城市規劃過程中的應用原則,主要是預見性原則、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原則和城市規劃平衡性原則。智慧城市下現代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這三個原則。智慧城市在現代城市規劃過程中的應用的預見性原則,指的是以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輔助工具對數據進行分析,為規劃決策做一定的數據支持,最后使公共權力和市場資本滿足城市居住者的需求。城市規劃的平衡性原則,具體包括實現城市經濟平穩發展、保障居民基本住房、完善教育相關基礎設施、確保公共安全、提高醫療事業能見度和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等目標。可以說,智慧城市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和城市規劃的平衡性原則之間有必然的內在聯系[2]。
3智慧城市下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意義
首先,建設智慧城市具有生態意義,智慧生態城市以中華文明的天人合一、生態觀為主,探索生產、生活及生態協調發展的解決方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節能降耗減排,增效防險應急,加快構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風險的智慧生態發展模式。其次,建設智慧城市具有節能環保意義,優化能源供應與利用,實現能源清潔高效化,遵循經濟理念,實現產業體系現代化、資源可持續利用化,從而實現智能交通人性化,大力推廣節能建設,實現建筑低碳減碳化。同時,以公園綠地、農林等生態板塊,建立良好的生態格局,保護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沿城市主干道、生態廊道及通風廊道,通過建筑、綠化、公共空間的合理布局,營造良好的氣候環境,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建設宜居城市。再者,建設智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推動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智慧城市是人類技術領域的革新,影響著整個城市的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通過構建智慧城市,形成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態,堅持和貫徹創新、綠色、協調、開放的發展理念,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4現代城市向智慧城市發展
4.1 確定智慧城市在城市規劃理論中的定位
現代社會所固有的城市體系經過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和前提,形成了目前世界所公認的管理體系。但現有的大部分城市并沒有發揮出理想城市所應具有的功能。在此前提下,智慧城市理論應運而生。智慧城市與現代城市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智慧城市融合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它不再是只滿足城市內部居住者的需求而不顧其他需求的狹隘城市理念。而是已經轉變成了既要滿足城市內部居住者的需求,也要同時滿足城市綜合效益的追求。
4.2 城市規劃理念創新
首先,智慧城市規劃理念以推動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前提,實施智慧城市、文化創意、教育康智慧養及全球招商四位一體的戰略布局,通過全球資源整合,聚集智慧產業,搭建國際投資平臺,打造出國內外智慧城市與智慧產業新高地。其次,智慧城市規劃理念所倡導的主要內容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城市居民打造幸福宜居的生活環境。創新的城市規劃理念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在實際的實施中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智慧城市背景下創新規劃面臨著技術、生態環境及社會自然多個方面因素的問題,所以,為了滿足居民日常需求,應在發展規劃中,注重城市的長遠發展,在城市建設基礎上重視經濟的發展及環境的保護。再者,智慧城市規劃理念的創新必須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去落實,其主要發展的目的就是給人們提供和諧的生活環境及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在城市規劃落實中,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及居民實際需求進行規劃和創新,不斷地去完善各項公共基礎設施,從源頭上避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
5智慧城市下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發展方向
落后的城市規劃理念,已經不能夠滿足現階段城市發展的需求,應該不斷添加新鮮元素于城市規劃設計中。智慧城市類型有很多,添加新鮮元素,構建創新型時代的城市新形態,引領中國獨具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智慧城市下現代城市規劃設計,需要在明確總體方向和理念的基礎上添加新鮮元素,不能盲目跟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充分體現智慧城市理念價值涉及兩方面:一方面,對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對城市空間體系的充分利用,讓城市規劃設計模型更符合城市規劃理念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另一方面,通過智慧城市系統性、定量性和智能性特點的城市規劃設計模式,充分實現對城市進行功能劃分、促進城市定位發展的數據數量化目標。除此之外,現代城市規劃中充分融入智慧城市理念,為提高城市規劃編制管理水平和公眾參與度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促進城市治理模式變革速度并且推動公共權力決策向透明化與公開化方面發展。
6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城市的智能化,人性化。如何在現代城市建設發展當中殺出一條屬于中國的血路,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獨特的智慧城市體系,是當今中國的城市建設的主要趨勢。快速解決建設智慧城市下現代城市的問題,早日建立起系統的平臺信息溝通政策,形成牢固信息安全保護,打破“信息孤島”局面,樹立安全觀念,明確新的城市發展定位,創新城市規劃理念是我國所有城市規劃工作者與城市規劃系統信息平臺建設者的統一任務。
參考文獻
[1] 楊軍,王魁,魏彤岳.智慧城市規劃指標構建與分解落實策略初探[C].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海口: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1-5.
[2] 毛楊瓏.智慧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