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先簡單分析大數據和供應鏈的內涵,然后介紹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措施,包括創建專業管理部門、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形成風險評估理念、制定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控制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 大數據 供應鏈 金融風險 管理體系
一、引言
企業在朝集團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供應鏈中的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如此才能在發展中合理規避各種經營風險。將新時期的大數據技術融入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管理過程,可以促進管理體系不斷優化,促進企業效益實現穩定增長。
二、相關概念分析
(一)大數據的內涵
大數據屬于一種和數據信息相關的采集和處理系統,在實踐操作中,大數據技術擁有反應速度快、種類多樣和容量大等特征。此外,大數據系統內所采集的各種數據信息資料具有種類復雜性、多變性以及容量大等特征,在實際操作中,大數據技術能夠針對社會中某一領域內的關鍵信息進行全面的采集,同時也可以聯系信息資料不同類型實施有效的分類整理,確保人們在實際探索活動中,可以更準確、快速地發現自己所需的信息。從整體角度來講,通過滲透大數據系統,合理應用相關系統功能,可以順利創造出更高的價值,而這也是大數據的一種基礎特性。
從大數據自身發展的角度分析,將其滲透到社會各個行業內,構成一種容量龐大的數據庫,同時將社會內多樣的信息有效記錄到數據庫內,為人們提供選擇調用的機會。在實際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過程中,借助檢索功能,可以幫助人們順利找到自身所需信息。結合分析統計結果發現,利用有效的信息能夠輔助規劃生產和生活方案。此外,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明確社會發展中某項事物演變和發展的趨勢與規律,幫助人們合理設計有效的應對方案。企業在針對大數據創建金融風險管理機制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統計其中的風險問題,采用有效方法加以應對,推動整項工作順利開展[1]。
(二)供應鏈的內涵
供應鏈的本質主要是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入手,針對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進行合理的生產制造,同時利用全新銷售網絡,幫助消費者傳達產品。此外,供應鏈還將分銷商、制造商以及供應商等全面集中到一起,構成一種整體網絡功能架構。對于供應鏈相關管理工作而言,主要經營理念便是從消費者視角,通過企業合作,促進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此外,還可以不斷優化供應鏈,使其達到最佳狀態。面向供應鏈的完善的管理系統可以針對供應鏈內各項生產活動進行全面整合與協調,構成一種一體化無縫銜接過程,這一點也屬于供應鏈內涵。我國相關集團企業通過運用供應鏈管理,可以實現綜合化管理目標,促進網絡化發展,提升經濟效益一體性。
(三)供應鏈金融常見風險
供應鏈內,其中的核心企業擁有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承擔著全面整合資金流、信息流和供應鏈流的重要任務,商業銀行也是在了解核心企業信用等級狀態以及綜合發展實力的條件下開展授信業務,而核心企業相關發展情境以及綜合狀態能夠影響企業整體授信狀況。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假如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出現信用問題,會導致整個資金鏈被凍結的風險,使銀行內出現授信問題[2]。
供應鏈相關金融業務中的業務操作風險也是其中的重點防控內容,供應鏈系統內可以對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進行合理控制,并通過第三方獨立監管、流程安排以及專業操作等,導致出現供應量方面的操作風險。抵押資產也是風險重點防控內容,供應鏈內抵押資產屬于金融業務對應貸款的首要還款來源,此外相關資產狀況還會對銀行信貸成本和償還意向產生直接影響,抵押資產屬于受信人出現違約問題的情況下,銀行彌補自身損失的基礎保障。此外,抵押資產價值還會對受信人還款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在抵押資產總價值超出信貸敞口的條件下,會進一步提供受信人自身的違約概率。面對供應鏈中的金融風險,需要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三、基于大數據理念構建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體系
(一)創建風險管理部門
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如果想要針對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創建有效的管理體系,則應該率先組建形成專業的風險管理部門,利用專業管理部門有效管理供應鏈發展中的各種潛在風險問題。在創建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管理部門的過程中,應該對多種環節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比如管理部門相關主管人員、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監控人員以及部門組織框架等,在確保各個崗位人員滿足相應的職責要求后,才能將管理部門在供應鏈金融風險中的防控管理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此外,還能針對供應鏈中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監控,在風險即將出現的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靈活的調整和改善。
(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在創建供應鏈風險相關管理部門后,還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入手有效管理和約束相關風險管理工作,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有序性。在健全相關風險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工作各個環節的內容,保證相關制度能夠全面覆蓋金融管理所有層面,將相關工作的實效充分發揮出來。比如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評估工作和融資工作以及市場風險管理等工作,只有在保障相關管理制度能夠全面覆蓋所有工作層面的基礎上,才能將具體工作效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提高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管理的規范性。此外,在管理供應鏈經營風險的過程中,還應該促進相關制度的有效落實,如此才能順利規避其他風險問題[3]。
(三)形成大數據風險評估思想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問題,對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防范風險問題發生,控制風險影響范圍。在當下市場中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企業為了保持自身競爭力,追趕時尚潮流,應該促進自身不斷提升和發展。為此,企業應該在發展的過程中,借助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針對供應鏈創建風險評估體系,如此可以針對供應鏈各個運行環節開展有效的風險評估工作,在進一步掌握其中的風險問題后,形成針對性解決措施,合理規避其中的風險問題,加強風險控制,確保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能夠始終維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實際發展中,企業在針對供應鏈中的金融風險創建評估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確保風險評估體系能夠快速、有效、準確完成評估任務。針對供應鏈創建風險評估體系還可以促進企業朝科學的方向發展,始終保持正確的發展趨勢,提升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四)制定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風險控制措施
企業在具體實踐操作中,想要針對供應鏈內各種金融風險元素實施有效的管理,還應該從整體角度入手加強操作風險相關控制管理,如此才能促進供應鏈始終維持良好的發展趨勢,推動企業經濟持續發展。而在操作風險相關控制活動中,應該認真做好以下工作:對相關人員的素質教育工作以及供應鏈內部的有效配合。
在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管理實踐中,想要進一步優化供應鏈中的風險管理效果,需要幫助相關管理人員提升專業素養,而在該發展階段內,企業應該合理利用大數據平臺,促進企業科學應用大數據平臺為員工提供培訓教育,提升管理者的綜合素養。在培訓過程中,需要結合供應鏈內不同環節進行綜合考量,同時利用大數據平臺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科學的總結分析,確保工作人員可以快速準確地發現問題,了解問題的具體處理策略。借助培訓活動,還可以解決管理人員存在的知識疏漏和管理盲點,確保管理人員能夠保質保量完成相關任務,促進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落實,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益。
針對供應鏈內部運行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供應鏈內的配合度。因為供應鏈內涵蓋分銷商、制造商、供應商以及三方物流等多種環節,如果其中任一環節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便會造成供應鏈整體經濟效益受損。因此,在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管理中,應該促進供應鏈內部各個運行環節高效配合,幫助企業提升綜合效益,在該段發展過程中,借助大數據處理平臺,促進企業圍繞核心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對自身發展規劃和生產計劃進行靈活的調整,促進供應鏈整體經濟效益有效提升。
四、結語
在供應鏈相關金融風險管理中,應該從各個細節層面入手,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如此才能確保供應鏈內各個操作環節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促進國內經濟實現高效穩定發展。同時,在對供應鏈實施金融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還可以創建大數據平臺,形成風險評估體系,提出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有效規避其中的風險問題。
(作者單位為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作者簡介:王璐璐(1982—),女,遼寧鞍山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
參考文獻
[1] 姜雨,姚昕.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在提升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商展經濟,2020(06):51-54.
[2] 薛小飛.商業銀行視角下供應鏈金融風險來源與綜合性管理架構思考[J].海南金融,2020(08):64-70+76.
[3] 張瑩.基于大數據的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對策探究[J].現代商業,2020(2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