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摘 要】數學學習者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綜合性能力稱之為數學核心素養,其不是某種具體的知識技能,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數學能力,而是在數學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得以升華出的高層次的數學能力。借助中學數學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學習力和運算能力,而且針對學生的思維進步發展也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基于此,本文以中考數學復習課為例,就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對策,希望能為一線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考;數學復習課;課堂教學
中學數學復習課是一門系統性課程,涵蓋了中學數學的各個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把握知識脈絡,尋求一種起到提綱挈領效果的教學方式。數學核心素養代表了中學生應具備的數學能力,是開展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抓手,依托核心素養開展數學復習課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2016年9月,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上闡述了中國學生身心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內涵,緊接著各學科紛紛確定各學科核心素養。就中學數學學科而言,學生應具備數學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六個維度的核心素養,其內涵如表1所示: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中學數學教學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素質教育的目標更加清晰,也推動了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的改革。
二、核心素養與中考元素
縱觀近年來的中考試題,其考察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非常明確,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核心素養元素在中考題目中的體現越來越普遍,我們通過分析歷年來的中考題目可以發現,中考的題目并不是直接變難了,而是增加了很多核心素養相關的元素。
以某市2017年數學中考題第20題舉例:在正方形ABCD中,邊AD上有兩個動點E和F,且AE=FD。連接BE、CF、BD,CD與CF交于點G,連接AG,AG與BE交于點H,連接DH(見圖1)。以下幾項結論正確的是:a △ABG∽三角形FDG;b HD評分∠EHG;c AG⊥BE;d S△HDG:S△HBG=tan∠DAG;e DH的最小值是2。很明顯,這道題目以正方形的性質和角平分線為考點,考察了學生的數學運算、直觀想象等能力。
再以某市2017年數學中考題第24題舉例:某中學為了解學生對五種節目(見圖2)的喜愛程度,隨機抽取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的部分學生(每人只可選擇一個節目)進行調查,得到如下圖(見圖2),看圖回答以下問題:a 本次調查共抽取了()名學生;b 在扇形統計圖中,分別計算各節目喜歡人數所占的圓心角是多少。本考題側重各圖表間的轉換,旨在考察學生們對于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縱觀以上題目不難發現,中考數學的考核點是以傳統知識點為核心,考核學生的各項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其熟練掌握和鞏固,從而使得學生們在中考中掌握主動權。
三、中考數學復習課高效的教學策略
(一)課前深挖學生需求
課堂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土壤”,中考復習課涉及的內容多且雜,也有一些是學生不易掌握、易出錯的課程,因此,提高復習課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來確定教學策略。以“一元二次方程”舉例,老師在備課時要反復思考這一節課具備了什么?還缺什么?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升?如何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真正實現“教”與學生需求深入觸及?圍繞以上問題,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課前工作:
一是理一理,寫一寫。在組織復習前,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一元二次方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這樣在梳理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了再次認識,我讓學生整理的欄目共六個,分別是知識點、學習方法、好題推薦、解題策略、疑問之處、改進策略。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率先完成了梳理,并主動與其他學生共享,學生們互相交流想法,自然地進行學法借鑒,真正實現了生生互動和自主學習。
二是看一看,想一想。學生梳理完后,教師要檢查學生的梳理結果并進行批注,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根據學情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數學核心素養指向學生的發展,數學教師必須明確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哪些是學生還不會的、掌握得不好的,與此同時必須將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來確定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二)課中強化素養引導
課堂是達成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思維、態度等要素。對此,我通過如下方法引導學生提升核心素養:
一是推動知識的結構化,提高學生抽象素養。在復習課上,教師應整合碎片化知識點,構建結構化的網絡架構,從而生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復習函數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我采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整合初中涉及的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明確每個函數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和變量,從而強化學生對函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圖3所示。通過這樣的提綱挈領,學生對知識結構有了初步的把握,教師再對三種函數的類型分別制作思維導圖(如圖4所示,以一次函數為例),學生在遇到相關題目時,腦海中第一時間就會浮現出函數的思維導圖,將復雜的題目簡單化、對號入座,不僅解讀難度得以降低,還培養了學生的抽象素養。
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鞏固的同時,也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和反思,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邏輯歸納能力。
二是整理做題方法,增強學生的建模和邏輯推理能力。由于大多數中考數學題型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變式練習,積極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維度分析問題,嘗試多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尤其是要對代表性較強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做到觸類旁通,從對一道題目的解答中學會對一種題型的解答,在腦海中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在進行反比例函數知識點復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歸納解題規律,像以下兩道題:
(1)反比例函數上有一點P(-3,2),寫出本函數的解析式。
(2)點A(-3,2),點B(-2,b)在反比例函數y=k/x(k>0)上,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雖然這兩道題目切入點不同,但其共同之處是都求取待定系數,教師可以借助這種題型引導學生使用待定系數法。
總而言之,在數學復習課上,大量的知識點、題型背后蘊含著對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核心素養與知識點的聯系,在加強學生鞏固和復習的同時不斷培養其六大能力。
(三)課后加強反思提升
課程結束后,教師應回顧課程內容,從而加強學生對整節課知識點的梳理和提升。一是反思學習的起點在哪里,哪些知識是學生在課前就掌握了的?哪些知識是學生似懂非懂的?通過課程的學習,能為學生提供哪些知識增量?二是要在反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后鞏固課上的學習成果,這一方面要靠留置適量的課后練習題,一方面是要讓學生繼續對知識體系進行鞏固和完善,領悟教師講授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此外,教師也要做到以生為本,在尊重學情、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經過無數次的思考實現成長與進步。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帶領學生上復習課的時候,要反復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在教學中注意做好新舊知識聯系、解題方法對比、變式拓展等,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數學概念、法則、定理,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學生取得好成績、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馬超.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考數學及其教學建議——以北京市近四年中考數學測試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20):62-63
[2]余葉軍.提升核心素養,發展數學能力——二次函數圖像動點與相似三角形融合的中考題解決策略探究[J].中學數學:初中版,2020(3):72-73
[3]陸麗萍.從一道中考題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中學數學(初中版)下半月,2020(1):21-23
[4]白雪峰,郭文征.關注探究拓展過程 發展數學核心素養——以一道中考幾何模擬試題的解答與拓展過程為例[J].數學通報,2020(3):31-34
[5]黃淑芬.立足教材 淺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復習課中的滲透——以中考復習課《二次函數(一)》的教學設計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33-34
[6]莫智娟.做實做細 穩中求進,變花變樣 追求高效——談初中數學中考總復習策略[J].天津教育,2020(3):187-188
[7]彭鵬.“限講、合作、展示”模式下中考數學微專題復習課設計的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20(2):49-50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城關中學,福建 ?福州 ?3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