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校級課題,課題編號:SMXY202009
摘 要:作為現代經濟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潤泉”,物流業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物流業作為連接居民消費和生產的紐帶的復合型產業,將各個行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經濟的脈絡流通更加順暢,是陜西省建設“三個經濟”,實現追趕超越目標的關鍵產業抓手,西安市作為省會城市,大力發展物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陜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也表現得更加精細化、專業化和多元化。本文立足于西安市物流業發展現狀,分析影響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因素及原因,以充分發揮物流業國民經濟血管的作用,支撐陜西經濟全面發展。
關鍵詞:物流業;貨運量;生產總值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物流的概念最早產生于美國,國外專家學者對物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的企業層面,如致力于提供企業物流整體優化策略;以及中觀的區域層面物流系統及優化研究。Pardmor(1998)在區域一體化整合中,現代物流的回流和擴散效應使得企業外部規模經濟形成區域產業集群,加速了區域技術外溢、行業創新和勞動市場擴大。Ralf Elber(2011)認為集群的物流產業有著更好的市場地位、核心競爭力和知識,各種資源互聯,并且運輸成本更低,有助于提高當地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生產力。國內文獻分別從宏觀視角、區域層面,以及地方經濟等對物流業對城鎮化的作用展開研究。陳超,李斌(2013)聚焦于農村物流與港口物流對城市或農村發展的影響,認為現代物流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化,有利于四化的協同發展,物流業運營模式的落后直接影響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舒建玲,張嘩(2015)認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有利于農村物流產業的發展,城鎮化的集聚效應為物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農村物流又將各個產業緊密聯系,也帶動城鎮化的發展。
二、西安市物流業發展現狀
1.西安市物流業增加值及從業人員工資狀況
從2012年-2018年,西安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不斷增加,增長速度比較穩定,2018年的增長率達到7.03%,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持平,說明西安市物流業發展態勢良好。2018年,新增固定資產增長速度為50%,在近年投資中,重點加大了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
2.西安市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
西安作為典型的內陸城市,鐵路、公路、民航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2015年鐵路貨運量為848萬噸,公路貨運量為45401萬噸,民航貨運量為21萬噸,2018年,三種運輸工具的貨運量分別為1170萬噸、25691萬噸、31萬噸,占比分別為4.4:95.5:0.1,總體來說,公路在整個貨運量中所占比重巨大,鐵路、航空運輸量占比較小,且變化不大,這可能受兩點因素影響:一是運輸工具本身的運輸特點。鐵路運輸受鐵路線路影響較大,且靈活性差,航空運輸費用高,且運輸量較少,運輸費用昂貴等;二是目前聯運不夠,沒有發揮出“1+1>2”的效果,績效發揮不足。
3.西安市物流從業人員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勞動者是一個產業發展中最重要,也是最靈活的生產要素。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發展至今,吸納了很多的從業人員。總體來看,從2012年-2018年,西安市物流業從業人員數量從15.19萬人增加到37.29萬人,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也從4.9萬元增加到8.9萬元,平均增長率為13.6%。
三、西安市物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該地區各產業發展的基礎,對推動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物流業作為近幾年發展較快的新型產業,已經成為西安市經濟的增長點,物流業的良好發展也有利于吸引其他相關產業,帶來新的投資。另一方面,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會促進物流業的進步,西安市政府在推動物流業發展時,不僅加大了對物流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通過宏觀調控手段不斷完善各項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方案,盡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業活力,增強物流成本效率,搭建合理投資平臺,為物流業的持續快速增長做好各項支撐。近幾年,西安市的經濟呈現“整體穩定、質量和效率有所提高、持續改進”的良好形勢,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穩定持續增加,很好地滿足了生產、消費等發展的需要。
2.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社會生產活動發展的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下的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和內在聯系能夠說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發展狀況,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三大產業之間的比例也在不斷變化,說明產業結構及產業布局一直在優化、升級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并更好地帶動和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而其優化后又會促使當地原有經濟發展模式轉向更適合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西安市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經濟發展的重心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化為資本密集型的服務業和高新產業上,工業總產值占比不斷下降,服務業總產值占比不斷上升,從2005年開始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例超過50%,2018年占生產總值62%。近年來,西安市政府采取積極措施,加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大批自主產業、節能環保和高科技企業應運而生,2018年西安市工業和服務業生產總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達到96%,其中服務業占比明顯提高。
2018年,陜西省三次產業占總產值的比例為3.1:35.0:61.9,與2017年的3.8:34.7:61.5相比,服務業總值增加571億元,所占比重略有上漲,與2003年西安市頒布《西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當年的5.4:43.0:51.6相比,服務業總值增加4677億元,所占比重上漲10%,增幅明顯,顯然,服務業已經成為西安市勞動力的重要就業方向。物流業屬于服務業的一種,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物流業相關從業人員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3.物流專業人才
為了更好地適應物流業發展狀況,物流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能力,才能勝任越來越復雜且專業的工作崗位,這對于節約行業運行成本,提升行業運行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大限度避免資源浪費。但是,目前西安市物流企業的狀況顯示,物流業從業人員雖然很多,但是其專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比其他物流產業發展較好的城市來說,人員素質差距明顯。物流專業人才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高素質的物流人才不足已經成為了制約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比于國外發達城市,其物流業起步時間要遠遠早于西安甚至遠早于我國發達的沿海城市,物流業發展及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有大量的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及培訓機構,課程體系較為完善,因為從業人員較多,所以專業化的培訓教師數量也充足。從業者如果想從事物流業相關工作,必須具備從業資格考試證書,這就保證了每個從業人員都具備崗位所必須的從業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行業環境。當物流及相關企業中的工作人員都具備全面專業的物流知識,這會為企業節約大量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資金成本等,企業的利潤就會隨著提高,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的高效成長又會為行業中的從業人員帶來更好的福利待遇。但目前西安市的物流業發展還不是很成熟,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實現不足,不管是高教等教育中的課程開設狀況,還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等,都與高速發展的物流業的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針對物流就業人員設置的從業資格考試,導致行業中人員素質無法保障,能力參差不齊,后續的培訓和學習體系不健全也阻礙了從業人員繼續學習、繼續更新知識點的動力與積極性。所以,物流專業人才數量的不足和專業知識的匱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業的發展。
4.對外開放程度
對外開放程度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的開放程度,它反映在該地區對外貿易的各個方面。為積極應對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以協調國內國外兩大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的資源,“一帶一路”為西部地區全面改革開放和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西安市作為我國西部的重要城市,近幾年來,充分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建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充分發揮科教人文優勢,努力實現深化開放,始終堅持將“引進來”與“走出去”兩種模式結合起來,進口總值和出口總值都得到了飛速提升,利用外資達到質的飛躍。
2018年,國際經濟復蘇,國內經濟穩定,陜西省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展順利,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頻率越來越高。西安市對外貿易規模持續快速增加,增速在全國名列前茅。2012年至2018年,陜西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從88.82億美元增加到2018.27億美元,2016年進出口總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2017年突破兩萬億美元,在這6年間,增長22.72倍,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0%。2018年,西安市新增固定資產增長速度達到50%,施工項目143個,新新開工項目55個,投產項目個數66個。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陜西省及西安市的對外開放程度,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積極帶動了陜西省物流業的發展與升級。
5.城鎮化水平
一個地區的城鎮化水平越高,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口集聚,人口的集約效應會對當地的服務業發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鎮化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流業的發展。人口集聚會促進當地人口進一步增長進而帶動產業的進步,刺激當地生產的消費的需求,從而增加物流業的需求。同時,更高的城鎮化水平往往也會帶來更加完善的交通狀況,這對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促進物流業的進步,而物流業的進步會帶來商品流通成本的降低、需求滿足更加便捷等諸多好處,進而形成人口集聚的良性循環,使西安市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另外,物流業的發展能夠大大提高就業率,推動非城鎮人口向城鎮轉移。
近幾年,陜西省堅決以讓農村人進城市、豐衣足食、安家立業為目的,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為主導,在全力為了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的努力下,全省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口集中效應不斷提高。2012年以來,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城鎮人口數量迅速擴大,人口聚集效應越來越強,2018年末,西安市總人口922.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39.62萬人,占比69%,相較于2012年的50%提高了19個百分點。常住人口達到1000.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40.37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為74.04%。
參考文獻:
[1]Ralf Elbert,Hans-Dietrich Haasis,Robert Schonberger.Adapting dynamic logistics and networks:advantages through regional logistics clusters[J].Dynamics in Logistics,2011
[2]高詹.城鎮化進程中的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研究[J].蘭州學刊,2013(9):113-118.
[3]徐春祥,韓召龍.現代物流與新型城鎮化協調性評價——基于遼寧1985-2012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江漢學術,2014(5):33-39.
[4]何章磊.產業集聚視角下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路徑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6):70-73.
[5]李茜.物流業發展與城鎮化率的關系研究——基于2000-2012年的面板數據分析[J].物流技術,2014(11):305-307.
作者簡介:李夢娜(1990.12- ),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陜西國際商貿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