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琪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進以及我國“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不斷深入,旅游服務貿易銷售額穩中有增,扶植旅游服務貿易政策不斷出臺,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旅游服務貿易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呈現出產業供應鏈中斷、產業信息鏈受阻的問題。因此,我國旅游服務貿易企業應調整現金流管理策略,提升企業常態化疫情防控風險管理能力,積極參與旅游服務貿易行業供應鏈重構,并通過對發展戰略、企業定位的精準融合實現旅游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旅游服務貿易;對策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較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來看,其傳染性更強、擴散速度更快、影響廣度更遠,且正值春節春運期間,有些城市人口規模較大且人口較為集中、加上各大城市交通運輸樞紐的特殊作用,在我國迅速蔓延擴展,這一突發公眾危機給我國旅游企業的經濟生產經營造成了巨大沖擊,我國需要通過嚴格管控疫情突發城市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來限制境外輸入與輸出。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疫情得到合理防控。我國旅游服務貿易企業在國內外擁有較多分支機構及相應的產業供應鏈,需要從全局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而疫情的沖擊勢必會影響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產業供應鏈,進而影響其現金供應鏈以及產業信息供應鏈。因此,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旅游服務貿易企業如何由“危”轉“機”,總結應對突發公眾危機的對策,降低對旅游服務貿易的沖擊具有重要意義。
一、疫情影響下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疫情下各國采取的嚴格限制人員跨境流動的措施嚴重影響了世界范圍內旅行服務進出口。2020年1月到8月,我國旅游服務進出口7248.9億元,同比下降45.8%,降幅比2020年1月到7月擴大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下降42.5%,進口下降46.2%。剔除旅行服務,2020年1月到8月我國服務進出口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運用PEST分析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宏觀經濟環境
從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分析,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運行產生了明顯影響,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都受到了較大沖擊,但是應該看到,疫情的沖擊只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據統計,除疫情嚴重地區的個別省份,全國大部分地區復工率都在90%以上。因此,在國家政府有力的宏觀調控之下,疫情的擴散趨勢已經得到基本的遏制,為我國旅游服務貿易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有助于企業家回穩生產經營信心。我國服務行業在互聯網和服務外包的深度融合之下蓬勃發展,電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大數據生產為服務業的精準經營銷售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末,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為1794.7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8.2%。“一帶一路”的橫縱深度發展為我國旅游服務貿易提供了良好契機,促進沿線國家與我國形成優勢互補,這些國家的剛性需求并不會因為疫情的原因而有所減少。2020年1月到8月國內第三產業投資255649億元,增長1.4%,增速提高0.6個百分點。由此可知,雖然疫情對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產生了較大沖擊,但是并不會改變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穩步向前的發展態勢。
2.政策環境研究
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促進旅游業改革的政策,支持各地要打破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激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運營。對特色旅游景區進行合理開發,扶植特色旅游企業發展,支持旅游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將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保護國家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水平,實現旅游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在旅游業用地政策方面,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規劃,適當增加旅游業發展用地。
3.社會環境分析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自身生活質量和水平的要求也隨之增長,旅游服務貿易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是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聯35.90萬人次、139.02萬人/天,同比減少87.15%、84.83%;國內旅游組織497.80萬人次、1540.72萬人/天,同比減少84.08%、84.05%。由此看出,疫情期間對旅游服務貿易的沖擊較大,封閉式疫情防控工作使旅游服務貿易受阻,人員流動困難。
4.技術環境分析
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使得各企業在規劃企業發展模式和營銷方案時擁有更加可靠的數據分析和技術保障。借助新能源革命的契機,我國可以搭乘產業格局變革的特快列車,從根本上變革能源技術的利用方式,推進旅游服務貿易信息消費。新興的VR技術使得旅游業呈現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體驗化的特點,結合區塊鏈和云計算技術形成對旅游群體最切合的數據分析,以此推進旅游服務貿易額的增長。
二、疫情影響下我國旅游服務貿易面臨的主要問題
1.供求差距過大,產業供應鏈中斷
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離不開酒店服務、餐飲服務、旅游經營者提供的服務、導游服務等,但在疫情背景下,跨國或跨地區的旅游資源供應與群體的旅游服務需求出現了矛盾,呈現出供大于求的特點,人員跨區流動難度較大,致使產業供應鏈中斷。
2.現金流抗壓能力弱,資金鏈斷裂
疫情影響下,旅游服務貿易現金流的壓力逐漸增加,面對供需差距過大的情況,旅游銷售收入下降,資金周轉率低,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無法穩定現金流來源,回籠資金難度上升,使企業資金流承受巨大壓力,面對這次突發疫情,許多企業無法及時穩定資金流或較好地回籠資金而導致企業受損甚至面臨倒閉。
3.旅游安全狀況不穩定,發展態勢不容樂觀
現階段情況下對于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國外疫情的爆發也不能完全放松對疫情的防控,并且,疫情的發展態勢難以把握,對于是否會在全國二次型爆發也未可知,大量無癥狀感染者的存在給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潛在隱患,旅游安全形勢不穩定。
三、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應對措施
1.健全現金流管理體系
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現金流的穩定與否關系到企業的存亡,穩健的現金流管理對于旅游服務貿易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旅游服務貿易企業應全面加強現金流管理,通過適當削減新產品開發成本、營銷成本、廣告成本、員工培訓費等可自由支配的固定成本,控制支出,開源節流等方式穩定成本端,不盲目擴張,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努力及時收回應收賬款,利用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保理、貼現等融資工具,盡快將其轉化為現金流量。
2.提升常態化防疫下的企業危機管理能力
根據目前發展態勢,疫情雖然在我國已基本得到有力防控,但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因此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防疫工作可能要趨于常態化。企業管理者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并保持高度的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危機管理能力進行了一次“大考”,企業管理層應總結在應對此次疫情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和慘痛教訓。具體如下:(1)適當降低杠桿率,合理評估負債水平,避免過重的債務負擔。(2)適當限制利潤分配,準備足夠的風險準備金,增強對未來可能爆發的疫情的應對能力。(3)嚴格評估風險較高的重大投資項目,充分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突發性事件,擬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綜上,應多方面著手提升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企業危機管理能力。
3.實施“旅游+”戰略
推動線上線下旅游服務消費有機融合,積極籌劃旅游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旅游服務貿易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例如:利用“旅游+互聯網”推進旅游服務貿易與新型電子科技融合雙向發展,模擬旅游環境,增強用戶旅游體驗享受,依托新型消費拓展國內旅游市場,積極推進新模式、新概念、新享受的“三新”旅游發展。同時,利用云計算技術對旅游群體進行精確計算、精準定位、精心籌劃、精密安排,為不同的旅游群體量身打造旅游服務方案。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促進“旅游+農業”發展,可推出采摘式體驗旅游、農家樂旅游,增強群體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提高群體旅游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運用“旅游+”的營銷模式推進文化、醫療、游樂、美食、運動、生態健康旅游產品的開發。
4.建設“點線面”旅游產業體系
通過對我國旅游資源的分類與整合,精準分析旅游服務特色“點”,經過對資源的分類整合連結成旅游服務“線”,打造精品旅游服務方案,最后集約形成旅游服務“面”,建設服務人性化、分類精確化、貿易集約化的旅游產業體系。例如,具體整合我國紅色旅游景點,進而形成紅色旅游服務生產線,最終建成紅色旅游集約景區,借助建黨和建國周年紀念日,促進紅色旅游景區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除此之外,對我國的濕地湖泊、森林公園、山峰奇景等自然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結合紅色歷史旅游資源、藍色海洋旅游資源、綠色草場旅游資源、黃色沙漠旅游資源形成聯結聯動、互融互通的旅游產業鏈,以此推動旅游服務貿易向著更加開闊、更加光明的前景發展。
四、對政府的政策建議
1.加大新型旅游服務消費政策支持力度
各政府機關要在國家相關支持政策措施的基礎之上繼續強化財政支持、優化金融服務、完善勞動保障。加大對旅游服務貿易經營單位和個人的支持,著力解決其資金、服務、營銷、用人等方面的根本問題,確保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復工復產,為旅游服務貿易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2.優化新型旅游服務消費發展環境
完善旅游服務貿易相關法規制度建設,疏通旅游服務貿易企業融資的脈絡通道,簡化證照辦理,深化包容審慎和協同監管,健全旅游服務貿易服務標準規范,對游服務貿易企業在疫情期間給予信貸支持,降低其擔保和反擔保的費用,并出臺貸款風險補償等政策。
3.放寬單位旅游限制,助推中小旅游企業復蘇
在從嚴治黨的背景下,我國中央以及各級紀檢監察機構對腐敗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懲處,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地區對中央規定進行了加碼處理,增加了許多的限制性規定,例如在單位組織旅游的次數、區域以及經費方面均作出了限制。而在本次全民抗擊新冠疫情活動中,旅游業遭受了嚴重的沖擊,大量中小旅游企業因之倒閉,產生了大批失業人員。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級單位應該在不違背中央政策方針的同時,適當放寬或是解除單位組織旅游的限制性規定,促進旅游業的復蘇,幫助旅游企業恢復經營,盡快渡過難關。
4.健全失業保險體系,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實失業保險基金
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酒店、文化旅游等行業造成嚴重沖擊,阻礙了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導致行業較多旅游服務貿易企業停工歇業甚至破產倒閉,失業人口明顯增加,成為威脅社會和諧的不穩定要素。就現階段情況而言,我國失業保險基金面臨著巨大的收支壓力。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實失業保險基金。例如,可考慮用黨費充實失業保險基金。這不僅可以為旅游服務業失業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時也高度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件暖人心、聽民意的好事,是對“不忘初衷、牢記使命”實踐的生動詮釋。
5.推動旅游服務貿易企業逆勢打破海外市場壁壘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實施了封鎖管控、限制跨區流動等強制措施,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生產經營停頓,全球旅游服務供應鏈格局被打破,這為我國旅游服務貿易企業逆勢破局海外市場提供了機遇。政府應大力推動旅游服務貿易企業逆勢打破海外市場壁壘,幫助旅游服務貿易企業恢復生產,對旅游服務貿易企業參加國外展會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引導金融企業增加外貿信貸的投放規模,出臺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對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但成長性較好的中小旅游服務貿易企業可以協商再度延期。加快出口備案旅游服務貿易企業的審批流程,縮短檢疫審批時間。優化出境前的監管措施,提供便捷的出證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文龍.新冠肺炎疫情與非典疫情的對比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N].第一財經日報,2020-02-05(A11).
[2]鐘英.陳盼.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與對策探討[J].理論探討,2020.(3):85-90.
[3]張亞璟.“新冠肺炎”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稅收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4):1-4.
[4]祝鎧.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0(3):13-16.
[5]張曉晴.短期需求顯著下降全年預計小幅降低[N].中國交通報,2020-04-23(3):1-3.
[6]張凱煌,千慶蘭.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政策討論——來自上市企業的證據[J].熱帶地理,2020.40(3):396-407.
[7]廖茂林.張明源.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4):25-33.
[8]鄭江淮.付一夫.陶金.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消費經濟,2020.36(2):39.
[9]朱京安.王海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政策應對[J].國際貿易,2020.39(3):29-36
[10]關利欣.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國消費發展趨勢及對策[J/OL].消費經濟.[2020-04-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022.F.20200425.1424.00 2.html.
[11]吳振宇.朱鴻鳴.朱俊生.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運行的影響及政策建議[J].經濟縱橫,2020(3):16.137.
[12]夏杰長.豐曉旭.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的沖擊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3):3-10.
[13]黃茂興.廖萌.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5):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