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芳
【摘 要】媒體融合技術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帶來文化習慣的更迭,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站在傳媒文化前沿的職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呈現出與時俱進的語言特征。本文結合當今媒體發展趨勢,對主持人語言藝術特征進行研究和剖析,旨在滿足觀眾需求,提升電視節目的文化與審美影響力,促進電視節目主持人行業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號:J903?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6-0167-02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媒體融合”這一概念。社會的傳播媒介從早期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發展到今天,受到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飛速發展的影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到“我國網民達到8.02億,其中手機網民占比98.3%。”①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向網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發展,高速、便捷和廣覆蓋是其特點。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電視節目播出和收看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我們打開手機終端就能隨時觀看到喜歡的節目,還可以彈幕留言,與節目現場實時互動連線,使原有單向輸出的播出節奏被打破。這樣的改變在提高了節目的收視率的同時,對節目主持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視節目主持人以有聲語言為職業特征,不僅肩負著信息傳播的責任,更承擔著弘揚語言作用的使命。本文將對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征進行研究和剖析,旨在提升電視節目的文化與審美影響力,促進節目主持人行業的良性發展。
一、權威引領
“大眾傳媒的權威性、可信性,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基。”②中國電視擁有獨特的政治資源,在人民群眾中獲得了較高的聲譽。電視節目要想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體現者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者,節目主持人就要運用語言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充分發揮輿論導向的權威引領作用。
當前,90后、00后的年輕人逐漸成為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市場的需求跟隨著受眾年齡層次的變化悄然發生著轉變。90后、00后的年輕人渴望解放天性,更加追求人格的獨立,他們接觸的新鮮事物多,理解能力強,消化速度快,陳舊的節目樣態和墨守成規的主持風格在他們的視線中逐步被淘汰。只有節目的形式和主持的形態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彰顯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正向的引領作用。
央視每天19點直播的《新聞聯播》由于它的重要性與特殊性而家喻戶曉。就是這樣一檔嚴肅的電視節目在電視傳媒事業的變革中也從未缺席。固化印象認為,《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只會照本宣科,其實《新聞聯播》在節目形態、主持語言等方面一直在變。
2019年5月13日主持人康輝因聯播中的一篇《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火爆網絡,人們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瘋狂轉發,24小時內主要社交媒體上的閱讀量沖破3500萬,并登上了熱搜榜的第一位。③網友們歡呼雀躍,紛紛表示“《新聞聯播》就該這么播!”“這才是中國堂堂正正的聲音”……這篇評論產生于中美貿易產生摩擦后,我國本著合作共贏的立場,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希望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問題。但是美國一再出爾反爾,并不斷挑戰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重大原則。為配合外交斗爭,我國主要新聞媒體聯手及時發聲,表明中國的態度和立場,既切合了當時形勢,也滿足了我國人民意愿。
為了讓《新聞聯播》在新媒體上更加有力,讓更多年輕人關注聯播,關注時政,熱愛祖國,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策劃了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播》,每天會有一位值班的主播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對當天聯播的重要新聞點進行延伸、挖掘,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體現了媒體融合發展,握指成拳,讓正能量更強勁,讓主旋律更高昂,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權威引領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文化影響
電視文化的建設是通過電視節目對受眾進行文化告知、感染、滲透的文化影響過程。“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④我國是具有數千年文化積淀的國家,厚重的歷史源遠流長。電視呈現的雖然是零散的片段式的生活現實,但運用視聽結合的傳播手段參與社會,并進行社會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電視節目肩負重要的文化歷史使命,電視節目主持人則應當在語言上深挖文化價值,傳承文化血脈。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五季,這檔以我國優秀的詩詞文化為底蘊,在蕓蕓眾生中尋找詩詞達人進行現場比拼的節目,深受觀眾追捧。前四季主持人董卿憑借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優雅的談吐、獨到的見解,在節目中塑造了當代知識女性的形象,成為頗具民眾口碑的知識傳播者。而第五季的主持人換成年輕的龍洋,網上一片嘩然:“沒有詩詞底蘊,與點評嘉賓互動不自然,接不住話,與選手交流的分寸拿捏不妥當……”這些質疑恰恰反映出受眾對節目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的渴求和召喚,凸顯出文化素養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當今語境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深刻領會民族文化精髓,用語言反映民族文化水準,牢記文化傳播使命,提升文化影響力,體現人文精神的“音聲化”特點。在媒體融合迅速擴張的當下,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若不讀書、不學習,將更快地被觀眾所拋棄。文化內涵的有與無、多與少、深與淺,都直接關系到主持人的自身形象與個人魅力,也直接關系到電視節目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的生成與輻射。⑤
三、與時俱進
主持人的語言傳播要把握時代特征,反映時代精神,參與時代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話語與敘事方式發生著深層次的變革,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言也要與時俱進。
新媒體時代,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網絡語言的崛起。網絡語言以簡單直接的感染力和新奇亮眼的表述在民眾當中流行。2019年新出爐的網絡詞匯中,“硬核”、“打call”、“還有這樣的操作?”“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等等都成為高頻詞,這些詞匯也被引用到《主播說聯播》這檔新聞欄目中。
《中國播音學》在論及播音主持正確的創作道路時提到,要發揮廣播電視鼓舞和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在當今語言環境下,刻板的說教不能被觀眾接受,自然也不能體現播音主持工作鼓舞和教育的功能。因此,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要向網絡進行借鑒,植入諧謔調侃的網絡語言,滿足時代審美需求,輕松拉近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節目的傳播效應,優化傳播效果,從而完成播音與主持工作的歷史使命。
四、全媒體發展
電視節目主持人是精神引領的標桿,其主持風格和語言特色直接影響著節目的傳播效果。主持人鮮明的個人風格不僅能夠使藝術價值和專業功底更好地得以展現,更能使主持生涯的個人追求更好地得以彰顯,尤其在當今語言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開始追求個人風格的突破和轉變,向著全面型主持人發展的趨勢日漸明顯。
幾年前的朱廣權僅僅是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節目的主持人,中規中矩地與手語主播一起為觀眾提供及時而豐富的新聞。近兩年,他適應時代發展,主持風格發生轉變,積極與網友互動,開啟了在央視新聞中插播“段子”的先河。其中他被網友津津樂道的“宇宙爆炸論”這樣說:“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里雨里節日里,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朱廣權一本正經、字正腔圓地講段子的本事人盡皆知,《共同關注》也因為他收視率猛漲,成為網紅節目。
2020年4月6日,朱廣權和網絡主播李佳琦為促進疫情后湖北省經濟復蘇,進行了一場“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的公益直播,朱廣權全程妙語連珠、金句不斷。“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推薦什么大家都買走”“吃藕不容易變心,因為奇變偶(藕)不變”“先知先覺帶動后知后覺,下單不知不覺”……這些押韻又高級的段子信手拈來,相比之下,李佳琦的口頭禪“OMG!買它買它”弱勢了不少。
2020年5月1日,“央視Boys”康輝、朱廣權、撒貝寧、尼格買提合體直播帶貨,四位電視節目主持人憑借豐富內涵、淵博學識、出眾氣質、唱歌跳舞樣樣精通,一晚銷售額破5億,網友贊嘆:國家隊實力不一樣!
央視主持人走下神壇帶貨,反映出了電視節目主持人探索直播形式的全方位發展。深厚的文化涵養和超強的語言組織能力,讓高端語言藝術接上地氣成功吸粉,這樣的才華確實是網絡主播不能企及的。
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在“以電子技術搭建的平臺上,以職業傳播者的身份進行信息傳遞工作。在電視節目從策劃、編導、錄制、編輯到播出的工作流程中,主持人處于‘最后一棒的終端,在他的背后是整個電視組織,他的工作是各工種電視人的全部心血和汗水的凝聚與結晶”。⑥
因此,在媒體環境和媒體生態更新的時代,隨著媒介技術的變革,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堅守社會主義文化責任,緊跟時代步伐,堅定不移地運用中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審美,把握主持人語言的權威引領、文化影響、與時俱進、全媒體發展等特征,當好電視節目的引領者、支配者和傳播者,創作更多喜聞樂見的優秀節目,呈現出新時代電視節目的風貌。
注釋:
①轉引習近平2019年1月25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②張頌:《語言傳播文論(第三集)》,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20頁。
③康輝:《平均分》,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第67頁。
④《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版,第409頁。
⑤曾志華:《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頁。
⑥曾志華:《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