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碩 劉娥

摘要 ? ?以藍莓品種“藍豐”作為研究對象,將農業生態網技術應用于藍莓生產中,調查對比網內和網外的溫度、濕度、風速、光強等各項指標,同時研究其對藍莓果實商品價值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業生態網能夠避免鳥害,減少爛果,增產增收,提高果品經濟價值。
關鍵詞 ? ?農業生態網;藍莓;品質;驅鳥
中圖分類號 ? ?S663.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03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Taking blueberry "Lanfe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griculture ecological net was used in blueberry production.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light intensity in and outside th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n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and its effect on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blueberry fruit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net could avoid bird damage and reduce rotten fruit, increase yield and incom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value of fruit.
Keywords ? ?agriculture ecological net; blueberry; quality; bird repellent
農業生態網技術是一項物理農業技術,是利用以聚乙烯為主要原料的不同網孔尺寸的網具,有效防止蟲害、草害,降低大風、冰雹、強光照射以及鳥等對作物的危害。該技術的應用不僅可減少農藥使用量,還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生產效益的提高。為推廣農業生態網技術的應用,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在丹東農業科學院建立了農業生態網技術試驗示范基地。選擇藍莓品種,開展農業生態網技術應用研究,由日本大歐化成株式會社、大連嘉泰生態網業有限公司、大連嘉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丹東農業科學院四方就締結丹東市農業發展合作備忘錄相關事宜進行了洽談,共同研究開發農業生態網相關技術。
藍莓(Vaccinium sp.),學名越橘,杜鵑花科越橘屬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適應性較強,喜酸性土壤,喜空氣濕潤,抗旱性差。藍莓果實為藍色漿果,果肉細膩,甜酸適度,具有清爽宜人的玫瑰香氣,營養豐富,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清除人體有害自由基,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抗癌、軟化血管、增強視力等功能[1-3]。國內藍莓除了鮮食之外,還可以加工成果酒、果汁飲料、果醬、罐頭、蜜餞、果凍以及應用于蛋糕烘焙,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第三代新興水果”[4-5]。丹東地區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同時擁有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草炭土資源,自然生態條件適合藍莓生長發育,為發展藍莓產業提供了優越的資源條件[6]。目前,丹東地區已經發展藍莓3 330 hm2,其中,露地藍莓2 667 hm2,溫室藍莓663 hm2,年產量占全國的30%[7]。近10年來,對藍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品種引進、試栽及推廣方面。大量研究表明,露地藍莓栽培容易出現鳥害、爛果、蟲害、自然災害(風、霜凍、日灼)等危害,嚴重影響果實品質、產量以及果農的效益。為此,將農業生態網技術應用于藍莓栽培中,研究其對藍莓果實經濟價值的影響,為丹東地區農業生態網在藍莓大面積生產中的應用提供依據。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遼寧省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丹東農業科學院藍莓基地。當地年均氣溫8.5 ℃,日照時數2 400 h,無霜期170 d,年降水量1 019 mm。土壤為砂壤土,土層深厚,含速效氮136.2 mg/kg、有效磷73.8 mg/kg、速效鉀281.8 mg/kg、有機質2.76%,pH值為4.6,適合藍莓果實生長。
1.2 ?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九年生露地藍莓“藍豐”品種,株行距為1.0 m×2.5 m。
1.3 ? ?試驗設計
2018年4月對藍莓建立農業生態網,選擇藍色防風網具,長×寬×高為50.0 m×7.5 m×3.5 m,占地面積375 m2,棚架選擇不銹鋼構架。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藍豐網外、藍豐網內。7月果實成熟時,選擇10:00和14:00進行測量,調查分析農業生態網內與網外的溫度、濕度、風速、光強指標;同時對藍莓鮮果的單果重、株產量、公頃產量、含糖量、有機酸含量、VC含量、爛果率、鳥害率等指標進行測定。
1.4 ? ?檢測項目
檢測藍莓果實每株產量、公頃產量及單果重均采用重量法;含糖量采用手持式糖度儀測定;有機酸含量采用酸堿滴定法;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法[8];爛果率、鳥害率均采用比值法。
2 ? ?結果與分析
2.1 ? ?農業生態網調查分析
采用農業生態網種植藍莓,7月調查網內外的溫度、濕度、風速、光強等指標。由表1可知,無論陰天還是伏天,網內溫度均低于網外溫度,說明農業生態網有遮擋陽光的效果,使網內溫度略低,有利于避免日灼;網內外濕度相差無幾,農業生態網能夠為藍莓正常生長提供合適的濕度;由于7月只有24日調查日有風,而其他調查日均無大風,所測指標風速均為0, 7月24日網外風速為0.7 m/s,而網內沒有風,說明農業生態網有明顯防風的效果,在藍莓栽培中能夠減少風吹落果現象,減少損失。因此,農業生態網對于藍莓栽培管理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2 ? ?農業生態網對藍莓經濟價值的影響
果實的含糖量、有機酸含量、VC含量及硬度是衡量果品商品價值的重要指標。由表2可知,采用農業生態網種植的藍莓果實含糖量明顯增加,網內果實甜度比網外增加9.3%,酸度相差無幾,提高了糖酸比,增加了風味,網內藍莓酸甜適口,口感極佳。網內VC含量高出網外7.1%,營養豐富,有美白養顏、抗衰老的作用。同時,網內藍莓果實硬度較網外增加了3.2%,在遠途運輸中避免了果實碰撞而破裂。綜上所述,農業生態網的使用明顯提高了藍莓鮮果的內在品質和商品價值。
露地藍莓容易遭鳥害,農業生態網網面空隙小,可有效阻隔飛鳥,網內鳥害率為0。此外,農業生態網的使用使爛果率明顯降低,實現了生態效益。從表2可以看出,網內藍莓單果重明顯大于網外,增加了12.5%,說明使用農業生態網藍莓果個增大、品相好,同時果面干凈無灰塵,果粉多,提高了藍莓的外觀品質。此外,網內藍莓單株產量高出網外0.77 kg,產量增加3 075 kg/hm2,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
3 ? ?結論與討論
3.1 ?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農業生態網能夠為藍莓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使果實甜度、硬度及VC含量增加,酸度平衡,藍莓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果個大,果粉多,果面干凈,提高了果品的外觀品質,可長途運輸,同時能避免鳥害,減少爛果,增產增收,從而達到優質、高產、高商品率的生產目的。農業生態網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雜草和農藥使用量,省時省工,同時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及生產效益、生態效益的提高。因此,農業生態網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應用效果,適宜在農作物生產中推廣使用。
3.2 ? ?討論
農業生態網是一項從國外引進的新技術,在藍莓、蔬菜、香瓜、軟棗獼猴桃、果桑、草莓等作物上都有應用。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2點:一是生態網的空隙大小決定了昆蟲的進入情況,網面空隙不能太大,有些體積小的昆蟲進出自如,導致爛果嚴重,容易招螞蟻啃食鮮果,影響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二是網面的厚薄問題影響果實生長發育,例如藍莓在生長后期果腚偏紅不藍,表面上未成熟,實質上待果腚完全變藍果實早已熟透變軟失水,使藍莓失去原本的商品價值,因而網面不能太厚,以利于透風透氣。大量研究表明,農業生態網適合在小漿果類果蔬上大面積推廣使用,而且應用效果良好。
4 ? ?參考文獻
[1] 陳華江,陳偉平,李建華,等.浙江省適栽藍莓品種篩選試驗初報[J].浙江農業學報,2013,25(4):777-781.
[2] 安可良,李曉英,婁鋒.3個藍莓品種在山東日照的引種表現及豐產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果樹,2014(5):61-63.
[3] 聶飛,韋吉梅,方品武.藍莓引種試驗及篩選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7(14):16-23.
[4] 杜漢軍,吳立仁,王柏林,等.藍莓新品種美登的引種與選育[J].中國果樹,2014(1):14-16.
[5] 李亞東.小漿果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7-9.
[6] 曲洪巖,鄧貴義.丹東藍莓綜合管理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9(7):353-354.
[7] 王相怡.丹東地區溫室藍莓栽培生產技術[J].吉林蔬菜,2012(11):22-23.
[8] 白潔.食品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