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雨 周亞奎 張玉秀
摘要 ? ?為了解海南省定安縣翰林鎮檳榔黃化病情及發展趨勢,規范設立調查點,隨機采樣進行分子鑒定。結果表明,調查地區檳榔園染病率為22.22%,檳榔黃化病發病率為13.19%,病情指數為7.86;2014年定安縣翰林鎮檳榔感染黃化病,2016年該病傳播界面已經越過了翰林鎮向北邊鄉鎮傳播。綜上所述,海南檳榔黃化病擴展呈加速趨勢。
關鍵詞 ? ?檳榔黃化病;發生;趨勢;海南定安;翰林鎮
中圖分類號 ? ?S76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07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reca yellow leaf disease in Hanlin Town, Ding'an County, Hainnan Province, standard survey points were set, then random sampling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ection rate of yellow leaf disease was 22.22% in areca garden,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3.19%, and the disease index was 7.86. It′s conclude that the areca in Hanlin Town was nfected with areca yellow leaf disease in 2014, the disease crossed the border of Hanlin Town and spread into other towns in the north. In conclusion, the spread of the areca yellow leaf disease showed an accelerative trend.
Keywords ? ?areca yellow leaf disease; occurrence; trend; Ding′an Hainan; Hanlin Town
檳榔為棕櫚科(Palmae)植物檳榔(Arcea catechu Linn.)的種子,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有驅蟲、消積、抑菌、抗病毒、防齲、抗高血壓等功效[1-2]。目前,檳榔是海南省主要經濟作物之一,但黃化病是檳榔毀滅性病害,嚴重威脅檳榔種植業的生存與發展。
病理性黃化病是指由檳榔黃化植原體(Arecanut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引起的檳榔黃化病[3],一般呈萎縮黃化型和束頂型,幼嫩葉片比老葉片更黃。該病有發病中心,并通過昆蟲和帶病種苗等進行傳播。生理性黃化病是指由營養失調導致的檳榔葉片變黃的現象。生理性黃化病沒有傳染性,一般表現為部分或整株葉片變黃。2012年對海南省定安縣翰林鎮檳榔黃化病進行調查后,2018年再次調查,以了解當地檳榔黃化病病情變化和擴展趨勢。現將定安縣翰林鎮檳榔黃化病發生情況總結如下。
1 ?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 ?調查地概況
2018年10月,對翰林鎮部分地區抽樣調查18個20年樹齡以上的檳榔園,采樣地詳情見表1,每個園隨機抽檢1 000株。
1.2 ? ?調查方法
翰林鎮檳榔分布無規律,設計調查點盡量覆蓋東、西、南、北中幾個區域,再通過隨機采樣和分子鑒定來確定調查結果。設備為常規調查和檢測等實驗室設備。檳榔黃化病鑒定參考文獻[3]中的方法進行,病理性黃化病的病原物為AYL。
檳榔黃化病病株分級標準[4]:0級,正常植株;1級,新葉比老葉先黃,頂莖正常;2級,葉片變小或變黃,頂莖縮小,大于底莖的3/4;3級,葉片變小或變黃,頂莖大小是底莖的1/2~3/4;4級,葉片變小或變黃,頂莖大小是底莖的1/2(至枯死)。檳榔園染病率、發病率和病情指數計算公式[5-6]如下:
檳榔園染病率(%)=發病檳榔園數/調查檳榔園總數×100;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Σ(病情級數×發病株數)/(最高病情級數×調查總株數)×100。
2 ? ?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翰林地區檳榔園都為壤土,年平均氣溫25 ℃,年平均降雨量2 300 mm,檳榔主要害蟲為椰心葉甲和紅脈穗螟,病害為黃化病。檳榔園黃化病染病率為22.22%,平均發病率為13.19%,平均病情指數為7.86(表2)。其中,1級、2級病株占發病總株數的54.40%,發病中心不明顯。
由表2可知,檳榔園發病史4年和3年的各1例,發病史2年的有2例。根據對應年份推斷,2014年翰林鎮檳榔已經感染黃化病,2017年和2018年檳榔園染病率維持在2016年水平。
18號檳榔園地屬翰林鎮北端的火星村委會,其發病史為2年,推斷其2016年染上黃化病。由此說明,2016年檳榔黃化病的傳播已從南向北貫穿了翰林鎮。
3 ? ?結論與討論
為便于病情識別、記錄、比較和評價,便于調查人員掌握和應用,制定了簡明病株分級標準[4]。由于每個檳榔園都有界至隔離區,且歸屬于不同戶主,每個戶主對檳榔黃化病防控都不一樣,所以每個檳榔園都存在地理獨立性和病情獨特性。本文以檳榔園為單位設點調查和分析,并提出檳榔園染病率的概念。
2012年和2018年調查結果表明,2012年翰林鎮沒有發現檳榔黃化病[4],2014年翰林鎮檳榔已經感染黃化病,2016年該病已經貫穿翰林鎮從南向北傳播,這說明檳榔黃化病擴展呈加速趨勢。海南檳榔黃化病無病區正在迅速縮小。
翰林鎮檳榔黃化病以束頂型為主,黃化型較少。2017年和2018年檳榔園染病率維持在2016年水平,說明該病園間傳播勢頭得到一定的抑制。1級、2級病株比例較高的病區仍處于傳播活躍期,需要加強防治和控制。
4 ? ?參考文獻
[1] 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中華本草:八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廣東中藥志》編委.廣東中藥志:第一卷[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663-668.
[3] 車海彥,吳翠婷,符瑞益,等.海南檳榔黃化病病原物的分子鑒定[J].熱帶農業科學,2010(1):83-87.
[4] 楊春雨,周傳澤,莫強如,等.定安縣翰林鎮檳榔黃化病調查[J].植物醫生,2012(3):26-27.
[5] 周亞奎,戰晴晴,楊新全,等.海南檳榔黃化病發生及對產量的影響調查[J].中國森林病蟲,2014,33(2):24-25.
[6] 朱輝,余鳳玉,覃偉權,等.海南省檳榔主要病害調查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