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運東 蔣維金 施保國 陳思宏 李曉華
摘要 ? ?選擇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和50%異丙隆懸浮劑,采用不同劑量,于冬前和冬后對麥田禾本科雜草進行莖葉處理,比較除草效果。結果表明,冬前莖葉處理與冬后莖葉處理的效果差異顯著,在生產中優先推薦冬前使用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300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1 500 mL/hm2,既可以提高防除效果,又能降低農藥使用量。
關鍵詞 ? ?麥田雜草;莖葉處理;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 ?S4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07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小麥是江淮地區主要糧食作物,麥田雜草是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麥田雜草抗藥性和種群的變化,麥田化除的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日本看麥娘發生田塊的比例越來越高。日本看麥娘上升為田間主要禾本科雜草,其繁殖能力強,易對小麥造成較重的危害,對小麥高產穩產影響極大。為有效提高麥田化除防控能力,選擇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和50%異丙隆懸浮劑,分別在冬前和冬后對麥田禾本科雜草進行莖葉處理試驗。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朱壩鎮墩南村某農戶流轉的大田內進行,面積為2 000 m2,稻麥兩熟茬口,前茬為水稻。土壤為黏壤土,pH值為5.8,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3%左右,土壤肥力較好。小麥于2019年11月5日播種,播量450 kg/hm2?;适?6%高氮復合肥375 kg/hm2,返青肥施46%高氮復合肥300 kg/hm2,拔節孕穗肥施45%復合肥225 kg/hm2。第1次施藥時(12月3日),小麥處于2葉至2葉1心,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處于1葉至1葉1心。第2次施藥時田間小麥長勢較好,葉齡五葉一心期。雜草以日本看麥娘為主,處于3葉1心至4葉1心,分布較均勻。
1.2 ? ?試驗材料
藥劑有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世瑪,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50%異丙隆懸浮劑(福將,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生產)。防治對象為日本看麥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看麥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等禾本科雜草。
1.3 ? ?試驗設計
試驗按施藥時間不同設冬前莖葉處理和冬后莖葉處理,其中冬前莖葉處理設3個處理,即處理1,施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300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1 500 ?mL/hm2;處理2,施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375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2 250 mL/hm2;以清水作對照(CK1)。冬后莖葉處理共設4個處理,即處理3,施 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300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1 500 ?mL/hm2;處理4,施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375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2 250 mL/hm2;處理5,施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450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3 000 mL/hm2;以清水作對照(CK2)。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24個小區,小區面積40 m2[1-2]。各處理均兌水450 kg/hm2,葉面噴霧1次。
1.4 ? ?施藥方法
2019年12月3日開展冬前用藥,當日平均溫度6.3 ℃,最高溫度為12 ℃,最低溫度5 ℃。2020年3月12日進行春季用藥,當日平均溫度11.6 ℃,最高溫度19 ℃,最低溫度7 ℃。按試驗設計配好藥液后,用3W-BJ-16DZ多功能靜電背負式噴霧器(蘇州稼樂植保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均勻噴霧,用水量450 kg/hm2。
1.5 ? ?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取樣調查方法,每個小區隨機取3點,每點0.11 m2。藥前進行雜草基數調查,第2次施藥后35 d調查各處理區及對照區雜草株數,計算各處理株防效[3-4]。
分別于施藥當天以及藥后7、15、35 d進行調查統計,即噴藥前調查記錄小區雜草種類、株數,以及主要雜草的生育期和小麥生育期;處理后7 d,目測小麥、雜草的傷害癥狀;處理后15 d,目測小麥、雜草傷害的癥狀[5-6];處理后35 d,調查雜草株數。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1.6 ? ?統計方法
各個處理的防治效果經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用Duncans新復極差統計法比較。
1.7 ? ?氣象資料
2019年12月3日試驗當天天氣晴好,微風,平均溫度5.6 ℃,最高溫度10 ℃,最低溫度-2 ℃;藥前10 d日最高溫度20 ℃,日最低溫度-2 ℃,日均溫度6.3 ℃;藥后10 d日最高溫度17 ℃,日最低溫度-2 ℃,日平均溫度6.5 ℃。2020年3月12日試驗當天天氣晴好,東南風1~2級,最高溫度17 ℃,最低溫度8 ℃,平均溫度8.8 ℃;藥前10 d日最高溫度18 ℃,日最低溫度0 ℃,日平均溫度7.1 ℃;平均濕度76%。藥后10 d日最高溫度27 ℃,日最低溫度4 ℃,日平均溫度12.7 ℃;平均濕度52%。施藥前10 d內有2個雨日,降雨量累計為10.2 mm。施藥后10 d內有1個雨日,降雨量累計為1.5 mm。
2 ? ?結果與分析
第1次施藥后7 d目測調查,處理1日本看麥娘心葉輕微中毒,小麥生長正常;處理2看麥娘心葉中毒,輕微黃化,小麥生長基本正常。藥后15 d目測調查,處理區日本看麥娘生長明顯受抑制,部分雜草褪綠明顯,葉尖向下逐漸枯萎,小麥生長基本正常。
第2次施藥后7 d目測調查,處理3日本看麥娘心葉輕微中毒,小麥生長正常;處理4日本看麥娘心葉中毒,輕微黃化,小麥生長基本正常;處理5日本看麥娘葉尖白化枯死,小麥生長明顯受抑制。藥后15 d目測調查,以上處理區日本看麥娘生長明顯受抑制,部分雜草的葉尖向下逐漸枯萎死亡,以處理4、5更為明顯。
施藥后35 d調查,冬前莖葉處理時,以處理2防效最好,平均株防效為95.13%;處理1的平均株防效次之,為92.33%。處理1和處理2差異不顯著。冬后莖葉處理時,處理3、4、5的防效分別為74.04%、90.93%、93.49%。總體來看,冬前用藥效果好于冬后用藥效果(表1)。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50%異丙隆懸浮劑混用防除小麥田日本看麥娘、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冬前莖葉處理比冬后莖葉處理效果好。綜合來看,從農藥減量增效角度考慮,冬前莖葉處理,一般在小麥三至五葉期、田間雜草基本出苗后,應用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300 mL/hm2+50%異丙隆懸浮劑1 500 mL/hm2兌水450 kg/hm2電動均勻噴霧即可。若冬后用藥,則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與50%異丙隆要加大30%~50%用藥量,而且對小麥的傷害風險大。因此,建議在生產中選擇冬前用藥。
4 ? ?參考文獻
[1] 朱阿秀,張紹明,鞠國剛,等.近年江蘇省麥田雜草發生情況及防除對策[J].植保導刊,2020(7):54-57.
[2] 江蘇省植物保護站.農作物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17-323.
[3] 蓋鈞鎰.試驗統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05-106.
[4] 盧穎.植物化學保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5] 周文勇,萬寶兵,吉文柱,等.不同藥劑防除小麥田禾本科雜草藥效示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8(20):110.
[6] 王亞紅,劉萬鋒,楊建斌,等.關中小麥田禾本科雜草危害現狀及原因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07(3):25-27.